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84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以简单的构成来能够可靠地保持幼儿等的安全带的座椅。童车(10)的座椅包括:座部(30);与座部(30)连续设置的靠背部(32)。童车(10)包括:胯部带(18),其一端被固定在座部(30)的中央部;一对肩部带(14a、14b),其与胯部带(18)的另一端连接,且其后端穿过设置于靠背部(32)上方的肩部贯通孔(35a、35b),而被引到靠背部(32)的背后;带调整锁紧部件(39a、39b),其在靠背部(32)的背后且位于靠近肩部贯通孔(35a、35b)处,其可调节长度地接受一对肩部带(14a、14b)的另一端,而且禁止一对肩部带(14a、14b)从肩部贯通孔(35a、35b)向前方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童车、育儿椅、轮椅等的座椅,特别涉及具有能够可靠地保持幼儿等的安全带的座椅。
技术介绍
以往,比如在童车所使用的座椅上,设置有三点式的安全带,该安全带包括安装在座部上的胯部带;相对于胯部带,可自由装卸地被安装的左右腰部带。在幼儿小的时期,由于活动少,因此即使是这样的三点式安全带,也不会发生特别的问题。然而,随着幼儿的成长,幼儿开始在童车中活动,而在三点式的安全带的情况下,幼儿会在童车中站立。由于这样很危险,因此有必要在童车中对幼儿进行安全的保持,可以考虑采用如儿童座椅那样的五点式的安全带。将采用了如上述的五点式安全带的座椅应用于童车的例子,比如记载在日本专利特公平5-1524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根据该公报,五点式安全带的两根肩部带的端部,被安装到置于靠背部背面的卷绕机构上,卷绕机构施加沿卷绕方向的力以保持幼儿。日本专利特公平5-15249号公报(图1~图4等)以往,用于童车的具有五点式安全带的座椅,如上述构成。座椅的安全带通常沿卷绕方向被施加力,幼儿可靠地被规定的力所保持,但是,在童车中,并不需要如此坚固的固定,同时,由于设置有卷绕机构,使构造变得复杂,因而产生了难以适用于折叠式童车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问题点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以简单的构造来能够可靠地保持幼儿等的安全带的座椅。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具有座部、及与前述座部连续设置的靠背部的座椅,包括胯部带,其一端被固定于座部中央部;一对肩部带,其与胯部带的另一端连接,且其后方端部穿过设置于靠背部上方的肩部贯通孔,而被引到靠背部的背后;带调整锁紧部件,其在靠背部的背后且位于靠近肩部贯通孔处,并可调节长度地接受一对肩部带的另一端,而且禁止一对肩部带从肩部贯通孔脱落到前方。一对肩部带与胯部带的另一端相连接,且通过设置于靠背部上方的肩部贯通孔而引到靠背部的背后,通过在靠背部的背后且位于靠近肩部贯通孔处的带调整锁紧部件,来可调整其长度的同时,还可禁止肩部带从肩部贯通孔脱落到前方。作为其结果,可提供一种以简单的构造来能够可靠地保持幼儿等的安全带的座椅。优选为,带调节锁紧部件安装在靠背部背面的上方。该安装可以是将带调节锁紧部件通过绳带安装到靠背部的背面上方,也可以是将带调节锁紧部件安装为只与一对肩部带连接的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童车的图。图2是图1(A)中用箭头II所示部分的向视图。图3是表示童车的座部和靠背部的图。图4是图1(B)中用箭头IV所示部分的向视图。图5是表示采用带调节锁紧部件安装肩部带的安装状态的模式图。符号说明如下10童车12安全带14肩部带 16腰部带18胯部带 19胯部衬垫 20连接件 21本体22舌形片 28腰部带用贯通孔30座部32靠背部35肩部贯通孔 39带调整锁紧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座椅适用于童车的情况下的座椅的立体图。图1(A)是童车座椅的正面的立体图,图1(B)是表示图1(A)所示童车座椅的靠背部的背面的立体图。参照图1,在该实施方式中,童车10的座椅包括座部30;与座部30连续设置的靠背部32;支撑座部30及靠背部32的未图示的本体框架;与本体框架连接,且在前后方向设置的腿部41a、41b(关于后腿省略参照符号);设置于腿部41a、41b的下端部的车轮43a、43b。在座部30和靠背部32之间,设置有安全带12。安全带12包括胯部带18,其被设置于座部30的前方中央部;连接件20,其被安装于胯部带18;腰部带16a、16b,其被固定在座部30的后方两端部;肩部带14a、14b,其与腰部带16a、16b连续设置,且向靠背部32的上方向延伸。腰部带16a、16b和肩部带14a、14b,用连接件20而与胯部带18成一体,从而构成五点式的安全带12。肩部带14a、14b,穿过设置在靠背部32上部的两个肩部贯通孔35a,35b而被引到背后,如图1(B)所示,在背面,与带调整锁紧部件39a、39b卡合。带调整锁紧部件39a、39b位于靠近肩部贯通孔35a、35b处,且被缝到靠背部32的背面的上部,从而被固定。图2是,在图1(A)中,从箭头II所示方向的观测图,该图表示设置于五点式安全带12的中央部的连接件20、和与连接件20连接的肩部带14a、14b、腰部带16a、16b以及胯部带18的连接状态。并且,在该图中,与图1不同,胯部带18通过胯部衬垫19而与座部30连接。参照图2,连接件20包括本体21,其在下部具备胯部带卡止部23,该胯部带卡止部23具有使胯部带18从中穿过的胯部带通过孔25;设置在本体21内部的锁紧及锁紧解除机构(无图示),其可自由装卸地连接通过肩部带通过孔24a、24b安装在肩部带14a、14b上的两个舌形片22a、22b;锁紧解除按钮26a、26b,其被设置在本体21的两侧部,且如图中箭头所示,通过向座席30的宽度方向按压,可解除舌形片22a、22b对本体21的锁紧。锁紧解除按钮26a、26b的按压方向,如图所示,为座部30的宽度方向,由于不是如以往单按式那样,按压幼儿腹部的方向,因此可以实现对幼儿身体无压力的锁紧解除。胯部带18的长度可以调节,与胯部带通过孔25卡合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18a,被固定在固定于座部30的图中虚线所示的胯部衬垫19上。如图2所示,连接件20以外的部分,被胯部衬垫19来覆盖,以保护幼儿的胯部。图3是表示座部30及靠背部32的图。这里,省略安全带12的图示。参照图3,在座部30的、靠背部32根部近旁的两端部,为将腰部带16a、16b的一端固定在座部的下面,而设置有腰部带用贯通孔28a、28b,其用于将腰部带16a、16b穿过到下面。此外,在座部30的中央部,连接有与胯部带18连接的胯部衬垫19的端部。在胯部衬垫19的上部,设置有用于覆盖连接件20的连接件护罩19a(图2中无图示)。由于腰部带16a、16b在座部30的靠背部32根部近旁的两端部,被固定在其下面,因此可以束缚住坐在童车10中的幼儿的骨盆位置。并且,腰部带16a、16b的一端也可以固定在座部30的上面。在靠背部32的上方,如上述所示,设置有使一对肩部带14a、14b穿过到背后的肩部贯通孔35a、35b。该肩部贯通孔35a、35b,如图所示,可以在两个地方固定设置,也可以对应幼儿的尺寸而在上下方向设置多组。其次,对靠背部32的背面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在图1(B)中箭头IV所示的靠背部32的背面的放大图。参照图4,在靠背部32的背面的上部,设置有上述肩部贯通孔35a、35b。从该肩部贯通孔35a、35b中穿过的肩部带14a、14b的端部,与用于调节肩部带14a、14b长度的带调整锁紧部件39a、39b卡合。如上所述,由于在背面延伸的肩部带14a、14b,被固定在固定于靠背部32上部的带调整锁紧部件39a、39b上,因此不会像儿童座椅中五点式安全带的那样,肩部带14a、14b穿过靠背部32背面的中央部,而延伸至靠背部32的下端部。其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将靠背部32的背面部中央作为袋部33或没有图示的通气部来予以利用。作为通气部来利用时,可将所述的对应幼儿的尺寸而在上下方向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具有座部、和与前述座部连续设置的靠背部,该座椅的特征在于,还包括:胯部带,其一端被固定于前述座部的中央部;一对肩部带,其与前述胯部带的另一端连接,且其后端穿过设置于前述靠背部上方的肩部贯通孔,而被引到前述靠背部的背 后;带调整锁紧部件,其在前述靠背部背后且位于靠近前述肩部贯通孔处,并可调节长度地接受前述一对肩部带的另一端,而且禁止前述一对肩部带从前述肩部贯通孔向前方脱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西健造大西伊知朗
申请(专利权)人:阿普丽佳育儿研究会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