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座椅搬运车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75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了形成基本构造的框架数的折叠式座椅搬运车身。座椅搬运车身具有:前支脚(10)、后支脚(20)、推杆(30)、位置关系固定单元(60)。前支脚(10)的上端部与后支脚(20)的上端部通过第一轴(1)可转动地被连接。推杆(30)的前端部件(32)连接于前支脚(10),以致在折叠动作时可沿前动脚(10)位移。推杆(30)的中途位置部分通过第二轴(2)可转动地连接于后支脚(20)。位置关系固定单元(60)在打开状态及折叠状态下,固定前支脚、后支脚及推杆的位置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搬运座椅的车身,特别涉及具有简单构造的折叠式座椅搬运车身
技术介绍
作为搬运座椅的车身的一个例子,有婴幼儿车。折叠式婴幼儿车例如公开在JP特开2004-161039号公报(专利文献1)、JP特开2004-237784号公报(专利文献2)及JP特开2004-291661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这些公报所公开的婴幼儿车,通过以前轮与后轮相互接近的方式折叠,右在折叠状态下独自站立。专利文献1JP特开2004-161039号公报专利文献2JP特开2004-237784号公报专利文献3JP特开2004-291661号公报关于上述各公报中所公开的婴幼儿车,希望能够减少形成基本构造的框架数,而实现更加简单的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了形成基本构造的框架数的折叠式座椅搬运车身。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折叠式座椅搬运车身包括在下端部具有前轮的前支脚、在下端部具有后轮的后支脚、在车体的移动操作时用于抓握的推杆、位置关系固定单元。后支脚的上端部与前支脚的上端部可转动地被连接。推杆的前端部与前支脚连接,其中途位置的部分与后支脚可转动地被连接。推杆的前端部,以在前轮与后轮相互接近的折叠动作时,可沿前支脚相对位移的方式,连接于前支脚。位置关系固定单元在座椅搬运车身的打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下,固定前支脚、后支脚以及推杆的位置关系。根据上述构成的折叠式座椅搬运车身,由于通过前支脚、后支脚、和推杆构成了基本构造,因此减少了形成基本构造的框架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座椅搬运车身具有固定于推杆的座部支撑部件,以致从下方支撑座椅的座部。此时,也可将座椅安装固定在座部支撑部件上。并且,也可将座椅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座部支撑部件上。在将座椅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座部支撑部件上的实施方式的场合下,优选为,座椅被设置成可以向前及向后的两个状态安装在座部支撑部件上。这样的话,可根据需要而切换成面对背推的状态和面对面推的状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推杆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接收孔,以致将前支脚接收在其前端部中。在座椅搬运车身的折叠动作时,前支脚在推杆前端部的接收孔内滑动移动。位置关系固定单元具有例如固定推杆与后支脚的交叉角度的构造。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位置关系固定单元可以是固定前支脚和后支脚的交叉角度的构造,或者可以是固定前支脚和推杆的交叉角度的构造。例如,作为固定推杆和后支脚的交叉角度的构造的一个例子,位置关系固定单元具有锁紧部件,其被设置成可沿推杆在上下方向上位移;多个卡止部,其固定设置在后支脚上,以致可与该锁紧部件卡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搬运车身的侧视图。图2是将座椅本体向前安装的状态的座椅搬运车身的侧视图。图3是将座椅本体向后安装的状态的座椅搬运车身的侧视图。图4是在安装有座椅本体的状态下进行折叠的座椅搬运车身的侧视图。图5是分解表示前支脚、后支脚、和推杆的侧视图。图6是连接了后支脚和推杆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用于操纵锁紧部件的操作单元的图。图8是在打开状态下对座椅搬运车身进行固定的位置关系固定单元的示意图。图9是在折叠状态下对座椅搬运车身进行固定的位置关系固定单元的示意图。附图符号说明1第一轴,2第二轴,10前支脚,11前轮,20后支脚,21后轮,22上部板,30推杆,31中间板,32前端部件,33接收孔,34握部,35连接轴,36安装部件,37操作部件,38、39转动部件,40、41金属线,42固定轴,43安装孔,44长孔,45座部支撑部件,46、47固定轴,60位置关系固定单元,61锁紧部件,62、63卡止部,70座椅本体,71座部,72靠背部。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折叠式座椅搬运车身的整体。折叠式座椅搬运车身用于搬运座椅本体7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座椅本体70被设置成可相对搬运车身自由拆装,并且可安装成向前及向后的两种状态。图2表示将座椅本体70向前安装的状态,母亲等相对就坐于座椅的儿童,以面对背面推的状态移动操作车身。图3表示将座椅本体70向后安装的状态,母亲等相对就坐于座椅的儿童,以面对面推动的状态移动操作车身。图4表示座椅搬运车身的折叠状态。如图所示,在折叠状态下,前轮11和后轮12互相接近,座椅搬运车身可独自站立。并且,在安装有座椅70的状态下,可以将座椅搬运车身折叠。比较图2及图3可知,在座椅搬运车身的打开状态及折叠状态下,座椅本体70的形态不发生变化。即,虽然座椅本体70具有座部71和靠背部72,但是座部71和靠背部72之间的角度在座椅搬运车身的打开状态及折叠状态下是相同的。通过在座椅搬运车身上安装座椅本体70,可使座椅搬运车身作为婴幼儿车使用。并且,从座椅搬运车身卸下的座椅本体70,还可以作为汽车用儿童座椅而安装在汽车的座椅上使用。再者,从座椅搬运车身卸下的座椅本体70也可以作为室内用儿童椅子使用。参照图1、图5及图6,说明座椅搬运车身的基本构造。座椅搬运车身包括具有前轮11的前支脚10;具有后轮21的后支脚20;在车体的移动操作时用于抓握的推杆30;在打开状态下及折叠状态下对前支脚10、后支脚20及推杆30的位置关系进行固定的位置关系固定单元60。前支脚10的上端部与后支脚20的上端部通过第一轴1被可转动地连接。推杆30在其前方端具有前端部件32,该前端部件32连接于前支脚10,以致在折叠动作时可沿前支脚10位移。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前端部件32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接收孔33,前支脚10可在该接收孔33内沿上下方向相对滑动。推杆30的中途位置的部分通过第二轴2与后支脚20可转动地连接。说明其更具体的构造。如图5所示,后支脚20在其上方端具有上部板22。推杆30在其中途位置具有中间板31。后支脚20的上部板22与推杆30的中间板31通过第二轴2被可转动地连接。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的位置关系固定单元60,在座椅搬运车身的打开状态及折叠状态下,用于固定推杆30和后支脚20的交叉角度。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位置关系固定单元可以用于固定前支脚和后支脚的交叉角度,或者可以用于固定前支脚和推杆的交叉角度。总之,位置关系固定单元只要对由推杆30的前端部件32和前支脚10的连接点、第一轴1、第二轴2形成的三角形进行固定即可。关于位置关系固定单元60的详细内容待后述。推杆30在其上方部具有通过连接轴35可转动地设置的倒U字状的握部34。在图1及图2所示的座椅搬运车身的打开状态下,握部34以使推杆30向上方延长的方式延伸。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折叠状态下,握部34沿推杆30的下方部分弯曲,由此减少座椅搬运车身的折叠状态的高度。下面,参照图7~图9,对位置关系固定单元60进行说明。并且,在图8及图9中,以图解方式表示与位置关系固定单元60相关的各要素,但必须理解其与实际的形状有所不同。图示的位置关系固定单元60用于固定推杆30和后支脚20的交叉角度,且作为具体的构造,具有锁紧部件61,其沿推杆30在上下方向上可位移地设置;多个卡止部62、63,其设置于后支脚20的上部板22,从而可以与该锁紧部件61卡止。如图8所示,在锁紧部件61与一侧的卡止部62卡合的状态下,由推杆30和前支脚10的连接点、第一轴1、第二轴2形成的三角形被固定,由此座椅搬运车身的打开状态被固定。如图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座椅搬运车身,其特征在于,具有:前支脚,其在下端部具有前轮;后支脚,其在下端部具有后轮,且其上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上述前支脚的上端部;推杆,其连接于上述前支脚,以致在上述前轮及后轮相互接近的折叠动作时,使前端部可沿上述前支脚位移,且其中途位置的部分可转动地连接于上述后支脚;位置关系固定单元,其在打开状态及折叠状态下,固定上述前支脚、后支脚以及推杆的位置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西健造大西伊知朗
申请(专利权)人:阿普丽佳育儿研究会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