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辆手闸用的快速释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3106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铁路车辆手闸上的一快速释放机构,它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一释放轴。该第一端包括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空腔。一释放杆具有轴颈支承在释放轴的第一端上的一毂。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挡块设置在释放杆的毂的圆周面上并可啮合于释放轴的空腔,以转动这个释放轴以使诸闸释放。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凸出部设置在释放轴的第二端。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连接件安装在这个手闸的壳体的内壁上。一拉伸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第一端固定于凸出部,第二端固定于连接件,从而,所述拉伸件将使所述释放轴返回到施闸位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本申请中揭示的本专利技术和与本申请同时提交、申请号为09/664,212、题为“铁路车辆手闸中的快速释放机构用的装置”的共同待批专利申请中的专利技术密切相关。该申请已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该共同待批专利申请援引在此以供参考。本专利技术总的涉及一铁路车辆手闸,更具体说,涉及用于一垂直轮手闸上的一快速释放机构。本专利技术能在一力施加于一快速释放手柄以释放诸闸时,通过当该力撤去时让该手柄继续自由返回到其原始位置,从而防止该快速释放手柄保持延伸在该手闸壳体之外。在本专利技术之前,当需要在铁路车辆上快速释放具有一垂直轮手闸的闸时,就启动一快速释放机构。一向上的力施加在该释放杆上以移动所连接的闸释放轴,从而脱开和释放该闸。释放杆通常被焊接于释放轴。这个向上的力使该手柄移离手闸箱外壳并移到该外壳之外。在该手柄释放后,其重量将使其返回到施闸位置。但是,在通常的操作环境下,如碎屑等的外部因素或内部元件的干扰因素将导致阻止快速释放机构返回到其施加位置。该闸释放手柄于是就继续延伸出手闸壳体之外。这对于在靠近于手闸处连接有梯子的这样的铁路车辆上将能成为一个安全问题。在美国专利3,668,944和万能7400型手闸中揭示了这种手闸的一个实例。本文把它们援引在此以供参考。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路车辆手闸上的一快速释放机构,该快速释放机构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一释放轴。该第一端包括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空腔。快速释放杆具有轴颈支承在快速释放轴的第一端上的一毂。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挡块设置在快速释放杆的该毂的圆周面上并可啮合于释放轴上的空腔,以转动释放轴并使诸闸自由释放。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凸出部设置在释放轴的第二端。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连接件安装在手闸壳体的内壁上。当需要施闸时,具有固定于凸出部的一第一端和固定于连接件的一第二端的一拉伸件被用来将释放轴返回到施闸位置。在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快速释放机构与一铁路车辆手闸的组合。本专利技术具有可转动地安装在一铁路车辆手闸上的一释放轴,该轴具有包括具预定大小和形状的空腔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具有一毂的一快速释放杆轴颈支承在该快速释放轴的第一端上。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挡块设置在快速释放杆的毂的圆周面上并可啮合于空腔,以转动释放轴并使诸闸自由释放。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凸出部设置在释放轴的第二端。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连接件安装于手闸壳体的内壁,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的一拉伸件被分别固定于凸出部和连接件,以用来当需要施闸时,将释放轴返回到施闸位置。所以,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装置,该装置用于在撤去施加于手柄以启动一快速释放机构的力之后,让该快速释放机构的手柄返回到施闸位置而与释放轴无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减小快速释放手柄保持延伸入铁路车辆梯子的路径之中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机构,用于通过提升机构(winding gear)施力于释放轴以将可移动的凸轮移动到位,以备需要时用于以后的施闸。除了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诸目的外,通过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较详细的描述,特别是结合诸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所作的描述之后,对于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的许多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铁路车辆垂直手闸的一正视图;图2是沿着图1里的II-II线的一俯视剖视图;图3是从图2取出的一部分的一后视图;图4是从图3的正视图取出的一部分的详细视图;以及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铁路车辆垂直手闸的释放轴的一侧视图。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之前,需注意的是在各附图中,为了描述清楚起见,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的零部件都标注了相同的标号。现在请参阅图1、2、3、4和5。在这些图里示出的是总的标号为“1”的、一铁路车辆手闸,该手闸具有一总的标号为“30”的壳体和总的标号为“10”的一快速释放机构,该释放机构包括具有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的一释放轴11和一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空腔14。最好是,该释放轴11的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的形状为基本上的圆柱形,空腔14是沿着圆周面围绕释放轴11的纵轴线设置的一凹槽,并具有沿释放轴11的纵轴线从第一端12延伸的一预定的长度。该凹槽14具有第一表面15和第二表面16。一快速释放杆17具有一毂18,该毂具有轴颈支承在释放轴11的第一端12上的一内壁19。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挡块20设置在快速释放杆17的毂18的内壁19上,用于和释放轴11上的该空腔14啮合,以使释放轴转动而释放该闸。当需要释放闸时,就对快速释放杆17施力,以将它从图1的一下方位置移到图1的上方位置。随着该快速释放杆17的移动,挡块20啮合于凹槽14的第一表面15,使释放轴11转动并释放该闸。当作用在快速释放杆17上的力消失后,挡块20就落入轴上的该凹槽内,使连接的快速释放杆17返回到其原始的下方位置。由于快速释放杆17未连接于释放轴11,快速释放杆17的重量不能在无外力的情况下重新啮合于该闸。为了实现施闸,在释放轴11的第二端13上设置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凸出部21。最好是,该凸出部21是沿轴向与一螺孔19对准并可啮合的一螺栓,该螺孔19具有预定的直径和深度,沿轴向位于释放轴11的第二端13上。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连接件22安装于外壳30的前箱31的一内壁32。最好是,该连接件是环状的。一拉伸件40具有一第一端41和一第二端42。该拉伸件40的第一端41固定于凸出部21,第二端42固定于连接件22。最好是,该拉伸件40是具有一预定长度和额定负荷的一弹簧。拉伸件40的力将释放轴转回施闸位置。现在请再看图1、2、3、4和5,在此示出的是总的标号为“10”的一快速释放机构与总的标号为“1”的一铁路车辆手闸的组合。该组合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该铁路车辆手闸1上、具有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的一释放轴11和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空腔14。最好是,释放轴11的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的形状基本上是圆柱形的,空腔14是沿释放轴11的纵轴线设置、具有第一表面15和第二表面16的一凹槽14。一快速释放杆17具有轴颈支承在释放轴11的第一端12上的一毂16。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挡块20设置在快速释放杆17的毂16的圆周面上,用于与释放轴11上的空腔14相啮合,使释放轴11转动而释放该闸。当需要释放闸时,就对释放杆17施力,以将它从图1的一下方位置移到图1的上方位置。随着快速释放杆17移动,挡块20啮合于空腔14的第一表面15,使释放轴11转动并释放该闸。挡块最好设置在空腔14内。当作用在快速释放杆17上的力消失后,挡块20自由地落入轴上的空腔14内,使快速释放杆17返回到其原始的下方位置。由于快速释放杆17未连接于释放轴11,在制动前快速释放杆17的重量不能重新啮合于该闸。所以,在释放轴11的第二端13上设置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凸出部21。最好是,该凸出部21是沿轴向与一螺孔19对准并啮合的一螺栓,该螺孔19具有预定的直径和深度,沿轴向在释放轴11的第二端13上。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连接件22安装于外壳30的前箱31的一内壁32。最好是,该连接件是环状的。一拉伸件40具有一第一端41和一第二端42。该拉伸件40的第一端41固定于凸出部21,第二端42固定于连接件22。最好是,该拉伸件40是具有一预定长度和额定负荷的一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车辆手闸上的一快速释放机构,所述快速释放机构包括: a.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一释放轴,所述第一端包括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空腔; b.具有轴颈支承在所述释放轴的所述第一端上的一毂的一释放杆; c.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挡块,该挡块设置在所述释放杆的所述毂的圆周面上并可啮合于所述释放轴的所述空腔,以转动所述释放轴并使该闸释放; d.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凸出部,该凸出部设置在所述释放轴的所述第二端; e.具有预定大小和形状的一连接件,该连接件安装在这个手闸的壳体的内壁上;以及 f.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的一拉伸件,所述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凸出部,所述第二端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从而,所述拉伸件将使所述释放轴返回到施闸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华德佐默费尔德安杰洛M拉布廖拉埃弗里特G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屋气刹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