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宗林专利>正文

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896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涉及公共交通设施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列车站台结构复杂,安全性不高,上下车不方便,容易造成拥堵等的技术问题。本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设置于高架轨道的侧部,包括平台,连接地面与平台的扶梯,所述平台靠近高架轨道的一侧设有内护栏,远离高架轨道的一侧设有外护栏,所述内护栏的下部有挡板,上部设有扶手,中部为供乘客穿过内护栏上下列车的空隙。本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不仅成本低、上下车便捷、安全性高、空间利用率大,而且不会妨碍路面正常的交通,适用于各类城市的道路。(*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公共交通设施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高架上行驶的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
技术介绍
轨道列车的微型化是一种可以解决目前常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缺陷的方案,尤其是运行于高架上的单人车厢的微型轨道列车。它可以利用原有道路的空间,开辟出新的运输途径。公共汽车和公共电车在使用时会出现堵塞和红绿灯的问题,地铁和轻轨的建造城市人口数量一般要达到百万以上,客流量不够,运行成本就会过高。轨道列车的微型化既能解决堵塞和红绿灯的问题,又不会受到人口数量的制约,有着两者不可替代的优势。微型化的轨道列车功能定位主要在城市的公共交通,尤其是无法建造地铁、轻轨的中小城市,还有城市中繁华的商业街道,同时它也可以使用于风景旅游区、机场与交通枢纽点的连接等等。由于采用微型化的轨道列车,与列车配套使用的站台也是必须相应地配置。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由于运载量有限,站台一般设计的较小,这样在人多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危险。目前轨道列车站台上一般是不设安全护栏的,如地铁、轻轨列车、火车等,在乘车高峰时,当列车尚未停妥时,乘客涌向车门,后面的乘客向前推,前面的人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发生自杀性事故等。为了防止危险的产生,也有人设计了用于站台的轨道列车安全护栏(申请号01276486),这种方案采用了传感器、汽缸、控制电路等多种多样的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站台的安全性能,但是整体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同时也不适用于站台空间狭小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特别是单人车厢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性好,上下乘客便捷,不易造成拥堵,适用于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结构复杂,安全性不高,上下车不方便,容易造成拥堵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建造,易于实施,成本低廉,占用空间少,适用于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建造难度大,造价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等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设置于高架轨道的侧部,包括平台,连接地面与平台的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靠近高架轨道的一侧设有内护栏,远离高架轨道的一侧设有外护栏,所述内护栏的下部有挡板,上部设有扶手,中部为供乘客穿过内护栏上下列车的空隙。在上述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中,所述的内护栏挡板的高度为0.1~0.4m,所述的内护栏挡板与平台固连。在上述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中,所述的内护栏的扶手的高度为1.1~1.6m。为了提高强度,高架轨道上与内护栏相对的另一侧沿垂直方向设置若干根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的扶手之间通过连接杆相固连。一般情况下,固定杆固定于高架轨道的侧部;通过固定杆和连接杆,增强了扶手的牢固性,从而提高站台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技术创造性地在平台的两侧设置了内护栏和外护栏,乘客在内护栏中间上下列车。挡板用于保证乘客处在安全的区域,扶手在乘客候车和上下车时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也可以在乘客上下车时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乘客穿过挡板和扶手之间的空隙进出列车。这里的挡板和扶手的高度可以根据列车车厢不同高度的状况设定。当然挡板也可以向下延伸,并与高架轨道的外侧相固连。为了遮挡日晒雨淋,使搭乘更加舒适,在上述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中,所述平台的上方设有顶棚,所述的顶棚呈拱形。顶棚设置成拱形可以防止雨水堆积。在上述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中,所述的顶棚下面设有用于显示列车行驶位置和车厢状况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显示轨道列车中各个车厢是否有空位,以及列车所处的位置,以便于站台上的乘客提前站位做好准备。在上述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中,所述的外护栏的内侧设有一组折叠椅。在等待时间较长时,乘客可以在折叠椅上稍做休息,在离开时折叠椅又可以自动复位,不会占用站台内的空间。在上述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中,所述的平台一端为进口,另一端为出口,并且两端均设置有与地面相连的扶梯。乘客可以沿扶梯上下站台。在上述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中,所述的平台进口处的扶梯上或者扶梯的两端设有进口检入装置。在上述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中,所述的平台出口处的扶梯上或者扶梯的两端设有出口防入装置。在上述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中,所述平台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列车的长度。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造价成本低;2.乘客上下车便捷,不易造成拥堵,并且安全性能高;3.占地少,空间利用率大,使用的灵活性高,不会妨碍路面正常的交通,适用于各类城市的道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两个站台在十字路口相连接使用的状态图。图中,平台1、扶梯2、内护栏3、挡板31、扶手32、空隙33、外护栏4、折叠椅41、顶棚5、显示装置6、进口检入装置7、出口防入装置8、连接杆9、自动售票装置10、高架轨道11、固定杆12、车厢13。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针对应用于单人车厢的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来进行说明的,其中所述的列车车厢13的高度约为1.2米。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单人车厢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设置于高架轨道11的侧部,包括平台1,设置在平台1两端连接地面与平台1的扶梯2,以及设置在平台1进口处的扶梯2上的进口检入装置7和平台1出口处的扶梯2上的出口防入装置8等。这里的扶梯2可以是自动扶梯。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平台1靠近高架轨道11的一侧设有内护栏3,远离高架轨道11的一侧设有外护栏4,所述内护栏3的下部有挡板31,上部设有扶手32,中部为供乘客穿过内护栏3进入列车的空隙33。内护栏3的挡板31的高度为0.2m,且内护栏3的挡板31与平台1固连。扶手32的高度为1.4m。当列车进入站台时,车厢13内的乘客可以穿过空隙33进入站台,站台内的乘客可以穿过空隙33进入车厢13内。内护栏3和外护栏4可以防止乘客进入危险区域,保证乘客的安全。在进入车厢13时,乘客身体的重心下移,为了保持平衡,可以抓住扶手32。如图1和图2所示,平台1的上方设有顶棚5,所述的顶棚5呈拱形。顶棚5下面设有用于显示列车行驶位置和车厢13状况的显示装置6。显示装置6的长度与列车的长度相近,且其上显示的空车厢信息分别对应于各个车厢13。平台1的长度大致等于列车的长度。外护栏4的内侧设有一组折叠椅41。在长时间等候时,折叠椅41可供乘客休息。由于采用折叠结构,不会占用站台内的空间。如图3所示,这里的站台可以对称地设置在高架轨道11的两侧。如图2所示,为了增加强度,在站台上可以利用对开两列车之间的间隙设置若干根固定杆12,在两根相对的扶手32之间可以设置若干根连接杆9。固定杆12跟连接杆9相固连。为了便于买票,如图1所示,在进口通道处设置一个自动售票装置10。如图4所示,当在十字路口设立两个站台时,其高架轨道11采用不同的高度,交错通过。同时,高架轨道11两侧的站台中的进口扶梯2可以连接起来,以方便换乘。乘坐时,乘客从安装在站台进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架微型轨道列车的站台,设置于高架轨道(11)的侧部,包括平台(1),连接地面与平台(1)的扶梯(2),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靠近高架轨道(11)的一侧设有内护栏(3),远离高架轨道(11)的一侧设有外护栏(4),所述内护栏(3)的下部有挡板(31),上部设有扶手(32),中部为供乘客穿过内护栏(3)上下列车的空隙(3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林
申请(专利权)人:杨宗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