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宗林专利>正文

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149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属于轨道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对环境空间破坏较大的问题。本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柱,支柱的上侧设有支架,支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轨道梁,轨道梁的上端均设有轨道一,轨道梁的外侧均设有平行设置的挑梁,挑梁的外端均铺设有轨道二,同一侧轨道一与轨道二形成一组轨道。本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具有对环境空间破坏较小的优点。

Suppor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track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upport component of a vehicle track, belonging to the track technical field.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of the existing vehicle track damages the environment space. Support assembly, the vehicle track includes a pillar, pillar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bracket, including a set of two parallel track beam, the upper track beam are provided with a track, the lateral track beam is arranged parallel to the cantilever beam, the cantilever beam of the outer end are laid with the same side of a rail track two, and track two form a group of track. The support component of the track of the vehicle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
,涉及一种支撑组件,特别是一种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
技术介绍
微型单元列车是一种可以弥补目前常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缺陷的方案。它利用了原有道路的空间,开辟出新的运输途径。公共汽车和公共电车在使用时会出现堵塞和红绿灯的问题,地铁和轻轨的建造城市人口数量一般要达到百万以上,客流量不够,运营成本就会过高。轨道列车的微型化既能解决堵塞和红绿灯的问题,又不会受到人口数量的制约,有着两者不可替代的优势。微型化的轨道列车功能定位主要在城市的公共交通,尤其是无法建造地铁、轻轨的中小城市,特别是在繁华的商业街道,同时它也可以使用于风景旅游区、机场与交通枢纽点的连接等。但微型单元列车需要有相应的轨道配套设施。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轨道交通高架站轨道与站台梁组合支撑体系(申请号:201120003288.X),包括区间墩柱,该区间墩柱上支撑有轻轨轨道,区间墩柱呈“门”形,在门型区间墩柱的下部的孔洞内设置有车站墩柱,该车站墩柱左右两侧的支撑臂从孔洞内伸出,支撑臂上支撑有人行通道,区间墩柱和车站墩柱之间有5cm~20cm的变形缝。但该组合支撑体系的轻轨轨道铺设在呈长板状的区间墩柱上,区间墩柱占据较大的空间,对环境产生破坏,并影响区间墩柱下侧的植被的采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环境空间破坏较小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柱,所述的支柱的上侧设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轨道梁,所述的轨道梁的上端均设有轨道一,所述的轨道梁的外侧均设有平行设置的挑梁,所述的挑梁的外端均铺设有轨道二,同一侧所述的轨道一与所述的轨道二形成一组轨道。微形单元列车的两排车辆分别抵靠在对应的轨道一与轨道二上。两根轨道一设置在轨道梁的上端,轨道二分别设置在两根挑梁上,本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可沿着道路的隔离带或绿化带设置,不会影响支架组件下侧的植被的采光,同时对空间产生的视觉冲击较小,对环境空间产生的破坏较小。两个轨道梁对称设置在支柱的上端,起到平衡稳定的作用。在上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中,两个所述的轨道梁之间设有若干横梁且所述的横梁的两端均与所述的轨道梁的内侧壁相连。通过横梁使两根轨道梁相固连,使支架呈框架形,对环境空间产生的破坏较小,且具有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横梁与两根轨道梁可采用一体浇筑而成,也可采用焊接相固连,或者采用螺钉相固连。在上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中,所述的支柱的中部设有凸出的定位凸体,所述的轨道梁位于所述的定位凸体的两侧且所述的轨道梁的内侧壁分别抵靠在所述的定位凸体对应的外侧壁上。两个轨道梁的内侧壁分别抵靠在定位凸体对应的外侧壁上,定位凸体对轨道梁具有较好的横向限位的作用,避免轨道梁产生横向晃动,轨道梁与支柱可采用螺钉相固连,也可采用焊接相固连,或采用水泥浇筑一体结构。在上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中,两根所述的轨道梁上的对应的挑梁为一体结构且所述的挑梁均穿过所述的两根所述的轨道梁且挑梁与所述的轨道梁均相固连。挑梁穿过轨道梁并与轨道梁相固连,增加了支架的整体强度,同时使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在上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中,所述的横梁与所述的挑梁为一体结构。采用上述设计,增加了支架的整体强度,同时使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在上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中,其中一个所述的横梁的下端面贴靠在所述的定位凸体的上端面。采用上述设计,使支架与支柱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在上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中,所述的支架与所述的支柱之间相固连。在生产时,将支架在工厂生产加工,再装配到支柱上,具有生产效率高且便于生产的优点,加快了列车轨道工程的建设速度。在上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中,所述的轨道梁的截面呈矩形。采用上述设置,使本支架组件具有较好的支撑列车重量,轨道梁与定位凸体配合时,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在上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中,所述的支架采用混凝土和\或钢材制成。支架采用混凝土和\或钢材制成,具有强度较高且便于工厂生产的优点。在上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中,所述的支柱与所述的轨道梁之间设有加强杆,所述的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支柱以及所述的轨道梁相固连。通过设置加强杆,增加了本支架组件的强度,具有使用可靠的优点。上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中,所述的轨道一与对应所述的轨道梁一体结构。采用上述设计,具有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的优点。上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中,所述的支柱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定位凸体两侧的柱体一以及柱体二,所述的定位凸体与所述的柱体一以及所述的柱体二通过支撑梁相连。支柱采用上述设计,使柱体一和柱体二可以分别架设在道路人行道或隔离带的两侧,可以根据不同的道路环境架设轨道。上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中,所述的支撑梁呈直线形或者弧形。上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中,所述的支柱的上端具有挑出的支撑梁,所述的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的支柱的上端相连,所述的定位凸体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梁的另一端上。定位凸体设置在支撑梁的一端,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使本支柱架设时不会破坏道路的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具有以下优点:1、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可沿着道路的隔离带或绿化带设置,不会影响支架组件下侧的植被的采光,同时对空间产生的视觉冲击较小,对环境空间产生的破坏较小;2、通过横梁使两根轨道梁相固连,具有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3、挑梁穿过轨道梁并与轨道梁相固连,增加了支架的整体强度,同时使结构更加简单紧凑;4、通过设置加强杆,增加了本支架组件的强度,具有使用可靠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的支柱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的支柱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的支柱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柱;1a、定位凸体;1b、柱体一;1c、柱体二;1d、支撑梁;2、支架;2a、轨道梁;2b、挑梁;2c、横梁;3、轨道一;4、轨道二;5、加强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柱1,支柱1的上侧固连有支架2,支架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且截面呈矩形轨道梁2a,轨道梁2a的上端均设有轨道一3,轨道梁2a的外侧均设有平行设置的挑梁2b。两根轨道梁2a上的对应的挑梁2b为一体结构,挑梁2b均穿过两根轨道梁2a,挑梁2b均与轨道梁2a均相固连,增加了支架2的整体强度,同时使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作为另一种方式挑梁2b与轨道梁2a为一体结构,增加了强度且制造较为方便。挑梁2b的外端均铺设有轨道二4,同一侧轨道一3与轨道二4形成一组轨道。两个轨道梁2a之间设有横梁2c,横梁2c的两端均与对应的轨道梁2a的内侧壁相连。横梁2c与两根轨道梁2a可采用一体浇筑而成,也可采用焊接相固连,或者采用螺钉相固连。支柱1的中部设有凸出的定位凸体1a,轨道梁2a位于定位凸体1a的两侧且轨道梁2a的内侧壁分别抵靠在定位凸体1a对应的外侧壁上,定位凸体1a对轨道梁2a具有较好的横向限位的作用,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柱(1),所述的支柱(1)的上侧设有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轨道梁(2a),所述的轨道梁(2a)的上端均设有轨道一(3),所述的轨道梁(2a)的外侧均设有平行设置的挑梁(2b),所述的挑梁(2b)的外端均铺设有轨道二(4),同一侧所述的轨道一(3)与所述的轨道二(4)形成一组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柱(1),所述的支柱(1)的上侧设有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轨道梁(2a),所述的轨道梁(2a)的上端均设有轨道一(3),所述的轨道梁(2a)的外侧均设有平行设置的挑梁(2b),所述的挑梁(2b)的外端均铺设有轨道二(4),同一侧所述的轨道一(3)与所述的轨道二(4)形成一组轨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轨道梁(2a)之间设有若干横梁(2c)且所述的横梁(2c)的两端均与所述的轨道梁(2a)的内侧壁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的轨道梁(2a)与对应的挑梁(2b)为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挑梁(2b)均穿过两根所述的轨道梁(2a),所述的挑梁(2b)与所述的轨道梁(2a)均相固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轨道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2c)与对应的挑梁(2b)为一体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林
申请(专利权)人:杨宗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