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油缸防变形导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5773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缸防变形导向结构,属于液压油缸技术领域,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设置导向套(10)前竖直面I(8)与压盖(3)前竖直面II(7)贴合,横截面I(6)和横截面II(4)之间留有空隙,后竖直面I(1)和后竖直面II(2)之间留有空隙,上述两个空隙形成螺纹防变形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通过上述设计,确保了在缸体(9)运动而变形发生时,导向套(10)尾部不会不接触压盖(3),大大减少了压盖(3)螺纹所受的径向力,避免了因螺纹变形而导致拆卸不便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向结构,具体是一种液压油缸防变形导向结构,属于液压油缸

技术介绍
液压油缸,是一种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在专利号为201220130196.2的专利垂直油缸大跨距导向结构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总体结构同为分体形式,及主受力部件为铜套,位于导向套尾部,以减弱了侧载对液压缸上密封元件的影响;但是,在高压工况下,径向力很大,导向套与压盖通过止口配合,间隙很小,压盖与缸体之间配合的螺纹易产生变形,不便于拆卸,从而给维修和更换带来难度,从而降低了使用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油缸防变形导向结构,能够减小压盖受到的径向力,避免因压盖螺纹产生变形而带来的拆卸不便,提高使用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铜套、压盖、导向套,其中,导向套的环形尾端为阶梯状,包括前竖直面1、横截面I和后竖直面I ;压盖设置在导向套尾端,与缸体之间螺纹配合,并通过防松顶丝固定,压盖设置前端与导向套的环形尾端接触面为阶梯状,包括前竖直面I1、横截面II和后竖直面II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导向套前竖直面I与压盖前竖直面II贴合,横截面I和横截面II之间留有空隙,后竖直面I和后竖直面II之间留有空隙,上述两个空隙形成螺纹防变形层。进一步,横截面I为倾斜状,横截面I也为倾斜状,且与横截面的倾斜角度一致。进一步,横截面I和横截面I的倾斜角度为6-12°。进一步,横截面I和横截面II之间的空隙距离为0.6-1.5mm,后竖直面I和后竖直面II之间留有空隙距离为0.6-1.5mm。进一步,横截面I和横截面II之间的空隙距离为0.9mm,后竖直面I和后竖直面II之间留有空隙距离为0.9mm。进一步,防松顶丝水平安装在压盖后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通过在导向套横截面I和压盖的横截面II之间留有空隙,以及后竖直面I和后竖直面II之间留有空隙,两个空隙形成一个螺纹防变形区,从而确保了在缸体运动而变形发生时,导向套尾部不会不接触压盖,大大减少了压盖螺纹所受的径向力,避免了因螺纹变形而导致拆卸不便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后竖直面1,2、后竖直面11,3、压盖,4、横截面II,5、防松顶丝,6、横截面1,7、前竖直面11,8、前竖直面1,9、缸体,10、导向套,11、铜套,12、螺纹防变形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液压油缸防变形导向结构,包括铜套11、压盖3、导向套10,其中,导向套10的环形尾端为阶梯状,包括前竖直面18、横截面16和后竖直面Il ;压盖3设置在导向套尾端,与缸体9之间螺纹配合,并通过防松顶丝5固定,压盖3设置前端与导向套10的环形尾端接触面为阶梯状,包括前竖直面117、横截面114和后竖直面112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导向套10前竖直面18与压盖3前竖直面117贴合,横截面16和横截面114之间留有空隙,后竖直面Il和后竖直面112之间留有空隙,上述两个空隙形成螺纹防变形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横截面61为倾斜状,横截面14也为倾斜状,且与横截面6的倾斜角度一致,降低在缸体9运动产生变形时,压盖3和导向套10之间的基础面积,从而进一步降低压盖3所受的径向力,避免变形。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式,根据实验得出,横截面61和横截面14的倾斜角度为6-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根据实验得出,横截面16和横截面114之间的空隙距离为0.6-1.5mm,后竖直面Il和后竖直面112之间留有空隙距离为0.6-1.5mm时,能够进一步减小径向力。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式,根据实验得出,横截面16和横截面114之间的空隙距离为0.9mm,后竖直面Il和后竖直面112之间留有空隙距离为0.9mm为最佳距离。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防松顶丝5水平安装在压盖3后端,可靠性更好,且美观大方。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通过在导向套10横截面16和压盖3的横截面114之间留有空隙,以及后竖直面Il和后竖直面112之间留有空隙,两个空隙形成一个螺纹防变形区12,从而确保了在缸体9运动而变形发生时,导向套10尾部不会不接触压盖3,大大减少了压盖3螺纹所受的径向力,避免了因螺纹变形而导致拆卸不便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使用效率。【主权项】1.一种液压油缸防变形导向结构,包括铜套(11)、压盖(3)、导向套(10),其中,所述的导向套(10)的环形尾端为阶梯状,包括前竖直面I (8)、横截面I (6)和后竖直面I (I);所述的压盖(3)设置在导向套尾端,与缸体(9)之间螺纹配合,并通过防松顶丝(5)固定,压盖(3)设置前端与导向套(10)的环形尾端接触面为阶梯状,包括前竖直面II (7)、横截面II (4)和后竖直面II (2);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套(10)前竖直面I (8)与压盖(3)前竖直面II (7)贴合,横截面I (6)和横截面II (4)之间留有空隙,后竖直面I (I)和后竖直面II (2)之间留有空隙,上述两个空隙形成螺纹防变形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油缸防变形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截面(6) I为倾斜状,所述的横截面I (4)也为倾斜状,且与横截面(6)的倾斜角度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油缸防变形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截面(6) I和横截面I (4)的倾斜角度为6-1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液压油缸防变形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截面I (6)和横截面II (4)之间的空隙距离为0.6-1.5_,所述的后竖直面I (I)和后竖直面II (2)之间留有空隙距离为0.6-1.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压油缸防变形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截面I(6)和横截面II (4)之间的空隙距离为0.9mm,所述的后竖直面I (I)和后竖直面II (2)之间留有空隙距离为0.9mm。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液压油缸防变形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松顶丝(5 )水平安装在压盖(3 )后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缸防变形导向结构,属于液压油缸
,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设置导向套(10)前竖直面I(8)与压盖(3)前竖直面II(7)贴合,横截面I(6)和横截面II(4)之间留有空隙,后竖直面I(1)和后竖直面II(2)之间留有空隙,上述两个空隙形成螺纹防变形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通过上述设计,确保了在缸体(9)运动而变形发生时,导向套(10)尾部不会不接触压盖(3),大大减少了压盖(3)螺纹所受的径向力,避免了因螺纹变形而导致拆卸不便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使用效率。【IPC分类】F15B15-20【公开号】CN204327645【申请号】CN201420657973【专利技术人】翟新颖, 张虹源, 范东海, 张青山 【申请人】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申请日】2014年11月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油缸防变形导向结构,包括铜套(11)、压盖(3)、导向套(10),其中,所述的导向套(10)的环形尾端为阶梯状,包括前竖直面I(8)、横截面I(6)和后竖直面I(1);所述的压盖(3)设置在导向套尾端,与缸体(9)之间螺纹配合,并通过防松顶丝(5)固定,压盖(3)设置前端与导向套(10)的环形尾端接触面为阶梯状,包括前竖直面II(7)、横截面II(4)和后竖直面II(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套(10)前竖直面I(8)与压盖(3)前竖直面II(7)贴合,横截面I(6)和横截面II(4)之间留有空隙,后竖直面I(1)和后竖直面II(2)之间留有空隙,上述两个空隙形成螺纹防变形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新颖张虹源范东海张青山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