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煞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4508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压煞车系统,包括一液压控制阀、一第一煞车总泵、一第二煞车总泵及一煞车卡钳。液压控制阀具有一第一油室、一第二油室、一第三油室、一活塞、一第一弹性元件、一第二弹性元件、一油封及一单向皮碗。第二油室相对于第三油室。活塞设置于第一油室、第二油室与第三油室间。第一弹性元件连接于活塞与第三油室的一内壁间。第二弹性元件连接于活塞与第二油室的一内壁间。油封套设于活塞上,并抵接于第二油室的内壁。单向皮碗抵接于活塞与第三油室的内壁间。第一煞车总泵、第二煞车总泵及煞车卡钳分别连通于第一油室、第二油室及第三油室。具有简易的构造,并可提供安全的煞车操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煞车系统淋领域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液压煞车系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构造更为简化的液 压煞车系统。背暈技术请参阅图1, 一种习知的液压煞车系统的液压控制阀1主要包括有一油室10、两输出孔11、 一第一输入孔12、 一第二输入孔13、 一旁通孔15、 一活 塞20、 一弹簧30、 一第一油封61以及一第二油封62。两输出孔11皆是连通 于油室10,并且是分别藉由一油管50连接于一煞车卡钳(未显示)。活塞 20是以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油室10中,并且具有一第一端面21及一第二端面 22。第一输入孔12是连通于活塞20的第一端面21,并且第一输入孔12是藉 由一油管51连接于一第一煞车总泵(未显示,例如,脚煞车总泵)。第二输 入孔13是连通于活塞20,并且第二输入孔13是藉由一油管52连接于一第二 煞车总泵(未显示,例如,手煞车总泵)。旁通孔15是连通于油室10。弹簧 30是连接于油室10的一内端面10a与活塞20的第二端面22之间。第一油封 61是设置于活塞20的第一端面21上,并且第一油封61是抵接于油室10的 壁面以及第一输入孔12与第二输入孔13之间。第二油封62是设置于活塞20 的第二端面22上,并且第二油封62是抵接于油室10的壁面以及第二输入孔 13与旁通孔15之间。如图1所示,当以第一煞车总泵建立煞车油压时,煞车油会经由第一输 入孔12推动活塞20的第一端面21,以迫使活塞20朝输出孔11方向移动。 此时,设置于活塞20的第二端面22上的第二油封62会经过旁通孔15,而油 室10中的煞车油会经由输出孔11被推向煞车卡钳,以迫使煞车卡钳做动。 在另一方面,当以第二煞车总泵建立煞车油压时,煞车油会经由第二输入孔 13、旁通孔15及油室10被推向煞车卡钳,以迫使煞车卡钳做动。如上所述,习知的液压煞车系统的液压控制阀1具有一些缺点。首先, 当以第一煞车总泵建立煞车油压时,第二油封62会随着活塞20在高压环境 下经过旁通孔15,故第二油封62常会因与旁通孔15的孔壁摩擦而发生磨损。其次,液压控制阀l的内部构造过于复杂,故会导致制造或加工上的困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液压煞车系统,其可具有简易的构造, 并可提供安全的煞车操作。本技术基本上采用如下所详述的特征以为了要解决上述问题。也就 是说,本技术包括一液压控制阀,具有一第一油室、 一第二油室、 一第 三油室、 一活塞、 一第一弹性元件、 一第二弹性元件、 一油封及一单向皮碗, 其中,该第一油室、该第二油室及该第三油室容纳一煞车油,该第二油室是 相对于该第三油室,该活塞是以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油室、该第二油室 与该第三油室之间,该第一弹性元件是连接于该活塞与该第三油室的一内壁 之间,该第二弹性元件是连接于该活塞与该第二油室的一内壁之间,该油封 是套设于该活塞上,并且抵接于该第二油室的该内壁,以及该单向皮碗是抵接于该活塞与该第三油室的该内壁之间; 一第一煞车总泵,连通于该第一油 室; 一第二煞车总泵,连通于该第二油室;以及一煞车卡钳,连通于该第三 油室。同时,根据本技术的液压煞车系统,该第一油室中的该煞车油是经 由该单向皮碗流至该第三油室中。又在本技术中,该液压控制阀更具有一中空固定元件,抵接于该单 向皮碗,用以固定该单向皮碗,该第三油室是成形于该中空固定元件中,以 及该第一弹性元件是连接于该活塞与该中空固定元件之间。本技术的优点是,液压控制阀的内部构造简易,制造或加工容易, 且活塞在低压环境下滑动于单向皮碗上,故单向皮碗会较不易发生磨损,煞 车操作更为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一习知的液压煞车系统的液压控制阀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显示本技术的液压煞车系统的部份剖面示意图;图3是显示本技术的液压煞车系统的液压控制阀的剖面示意图。符号说明 1、 uo 液压控制阀10 油室10a 内端面11 输出孔12 第一输入孔13 第二输入孔15 旁通孔20、 U2 活塞21 第一端面22 第二端面30 弹簧50、 51、 52、 151、 152、 153 油管61 第一油封62 第二油封100 液压煞车系统111a 第一油室111b 第二油室111b, 内壁111c 第三油室113a 第一弹性元件113b 第二弹性元件114 油封U5 单向皮碗116 中空固定元件116a 内壁120 第一煞车总泵130 第二煞车总泵140 煞车卡钳具体实施方式下文配合图式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液压煞车系统100主要包括有一液压控制阀110、 一第一煞车总泵120、 一第二煞车总泵130以及一煞车卡钳140。如图2及图3所示,液压控制阀110具有一第一油室llla、 一第二油室 lllb、 一第三油室lllc、 一活塞112、 一第一弹性元件113a、一第二弹性元 件113b、 一油封114、 一单向皮碗115及一中空固定元件116。第一油室llla、第二油室lllb及第三油室lllc皆容纳有煞车油(未显 示)。第二油室lllb是相对于第三油室lllc。活塞112是以移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油室Ula、第二油室lllb与第三油 室lllc之间。第一弹性元件113a是连接于活塞112与第三油室lllc的一内壁116a之 间,而第二弹性元件113b是连接于活塞112与第二油室lllb的一内壁lllb, 之间。特别的是,第一弹性元件113a及第二弹性元件113b可预先具有适当 大小的拉伸或压縮弹力,以使得活塞112位于第一油室llla、第二油室lllb 与第三油室lllc间的一适当位置处。油封114是套设于活塞112上,并且油封114是抵接于第二油室lllb的 内壁lllb,。因此,藉由油封114的阻隔,第一油室llla与第二油室lllb中的煞车油无法互相流通。单向皮碗115是抵接于活塞112与第三油室lllc的内壁116a之间。在本 实施例中,依单向皮碗115的设置方式(方向),第一油室llla中的煞车油 可经由单向皮碗115流至第三油室lllc中,而第三油室lllc中的煞车油无 法经由单向皮碗115流至第一油室llla中。中空固定元件116是锁附于液压控制阀110,并且中空固定元件116是抵 接于单向皮碗115,以用来固定单向皮碗115。特别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 三油室lllc是成形于中空固定元件116中,以及第一弹性元件113a是连接 于活塞112与中空固定元件116 (的内壁116a)之间。第一煞车总泵120 (例如,脚煞车总泵)是连通于液压控制阀110的第一 油室llla。更详细的来说,第一煞车总泵120是藉由一油管151连通于液压 控制阀110的第一油室llla。第二煞车总泵130 (例如,手煞车总泵)是连通于液压控制阀110的第二 油室lllb。更详细的来说,第二煞车总泵130是藉由一油管152连通于液压 控制阀110的第二油室lllb。煞车卡钳140是连通于液压控制阀110的第三油室lllc。更详细的来说,煞车卡钳140是藉由一油管153连通于液压控制阀110的第三油室lllc。当以第一煞车总泵120建立煞车油压时,煞车油会从第一油室llla经由 单向皮碗115流向第三油室ll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煞车系统,包括:    一液压控制阀,具有一第一油室、一第二油室、一第三油室、一活塞、一第一弹性元件、一第二弹性元件、一油封及一单向皮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油室、该第二油室及该第三油室容纳一煞车油,该第二油室相对于该第三油室,该活塞是以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油室、该第二油室与该第三油室之间,该第一弹性元件连接于该活塞与该第三油室的一内壁之间,该第二弹性元件连接于该活塞与该第二油室的一内壁之间,该油封套设于该活塞上,并且抵接于该第二油室的该内壁,以及该单向皮碗抵接于该活塞与该第三油室的该内壁之间;    一第一煞车总泵,连通于该第一油室;    一第二煞车总泵,连通于该第二油室;以及    一煞车卡钳,连通于该第三油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荣彬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