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67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主缸,在抽出空气时,可经由活塞油封和周槽的槽底部的间隙以及连通槽充分地补给制动液,其结果能够以最少次数完成抽气。活塞油封(35)设于在气缸主体(15)上形成的周槽(30)内,可将与容器连通的补给路(38)和向排出路供给液压的压力室(68)之间密封,其具有:圆环状的基部(90);内周凸缘部(91),其从基部(90)的内周侧突出,与活塞(19)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外周凸缘部(92),其从基部(90)的外周侧突出,与气缸主体(15)的周槽(30)接触;中间突出部(93),其从基部(90)的内周凸缘部(91)和外周凸缘部(92)之间突出到外周凸缘部(92)前方,在中间突出部(93)的前端侧形成切口槽(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车辆的制动装置供给制动液的主缸
技术介绍
作为向车辆的制动装置供给制动液的主缸的现有装置有在气缸主体上组装套筒以形成制动液的排出路及补给路这样构成的气缸;可滑动地插入该气缸内,在与该气缸之间形成向排出路供给液压的压力室的盖状活塞(柱塞);配置于气缸和活塞之间,可将补给路和压力室之间密封的活塞油封,这样,当在气缸主体中组装套筒而构成气缸时,自然部件个数增多,同时,气缸沿径向增大,导致大型化,因此,提案有废除气缸的套筒而在气缸主体上直接嵌插活塞的结构的主缸(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4524585号说明书在该主缸中,在气缸主体上设有连通槽,该连通槽在周槽内开口,同时从该周槽向气缸底部侧延伸而将排出路和周槽连通,在向气缸主体内填充制动液时,由压力差而使活塞油封打开,经由该活塞油封和周槽的槽底部的间隙以及连通槽,向排出路侧补给制动液。但是,在该主缸中,由于连通槽比周槽的槽底部靠近气缸径向内侧,故在填充时,气缸主体内的负压作用在活塞油封上,活塞油封的外周端部贴附在从周槽的槽底部立起的槽侧壁部。当构成这种状态时,通过活塞油封外周侧和周槽的槽底部的间隙后达到连通槽的制动液的流动,由于活塞油封向槽侧壁部的贴附而受到阻碍,其结果,存在制动液的补给被限制,必须反复多次进行填充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缸,在抽出空气时,可经由活塞油封外周和周槽的槽底部的间隙以及连通槽充分补给制动液,其结果,能够以最小次数完成制动液的填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缸,其包括有底筒状的气缸主体,其具有制动液排出路和与容器连通的补给路;活塞,其可滑动地插入该气缸主体内,在与该气缸主体之间形成向所述排出路供给液压的压力室;活塞油封,其设于在所述气缸主体上形成的周槽内,内周与所述活塞滑动接触,可将所述压力室和所述补给路之间密封,该活塞油封具有圆环状的基部;内周凸缘部,其从该基部的内周侧突出,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外周凸缘部,其从所述基部的外周侧突出,与所述气缸主体的所述周槽接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油封上形成从所述基部的所述内周凸缘部和所述外周凸缘部之间突出到该外周凸缘部前方的中间突出部,且在该中间突出部的前端侧形成有切口槽。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在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前端侧形成切口槽,另外,所述中间突出部最好突出到所述内周凸缘部前方。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以相同宽度在圆周方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的圆周方向的宽度最好比处于相邻的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的圆周方向的宽度窄。同样,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以相同宽度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形成有多个,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圆周方向的宽度最好比处于相邻的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的圆周方向的宽度窄。也可以在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凸状部的突出前端侧,在径向外侧,在圆周方向的全宽度内形成切口部。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的个数与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的个数相等,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与所述外周凸缘部的相邻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在圆周方向上位置对齐,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的中心角最好比处于所述外周凸缘部的相邻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的中心角小。同样,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与所述中间突出部的相邻的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在圆周方向上位置对齐,所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的中心角最好比处于所述中间突出部的相邻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的中心角小。所述活塞油封在不受来自外部限制的状态下形成锥状,使所述内周凸缘部的前端侧相对于所述基部越是相反侧直径越小地形成锥状,使所述外周凸缘部相对于所述基部越是相反侧直径越大地形成锥状,所述中间突出部沿所述基部的轴向笔直延伸理想。根据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在活塞油封上形成有从其基部的内周凸缘部和外周凸缘部之间突出到外周凸缘部前方的中间突出部,故即使活塞油封的外周凸缘部贴附于周槽的槽侧壁部,也可以先使中间突出部接触槽侧壁部,防止外周凸缘部的贴附,可在外周凸缘部和槽侧壁部之间确保流路。另外,由于在中间突出部在前端侧形成有切口槽,故即使中间突出部接触槽侧壁部,也可以由切口槽确保流路。因此,在填充制动液时或通常由制动后的活塞的返回而向压力室补给制动液时,不会阻碍通过活塞油封的外周凸缘部和周槽的槽底部的间隙后到达连通槽的制动液的流动,而顺畅地流过连通槽。另外,若在外周凸缘部的前端侧形成切口槽,则也可以通过该切口槽扩大外周凸缘部和与其相对的槽侧壁部之间的流路。因此,即使万一活塞油封的外周凸缘部接触槽侧壁部,也可以通过形成于外周凸缘部前端侧的切口槽确保流路,制动液顺畅地流过连通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图1的A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图1的B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活塞油封的正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活塞油封沿图4的X-X线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活塞油封沿图4的Y-Y线的放大剖面图。符号说明11 主缸12 容器15 气缸主体18 初级活塞(活塞)19 次级活塞(活塞)26 次级排出路(排出路)27 初级排出路(排出路)30、32 油封周槽(周槽)35、45 活塞油封38 次级补给路(补给路) 48 初级补给路(补给路)63 次级压力室(压力室)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主缸。图1中符号1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主缸,其通过介由未图示的制动增压器导入的与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对应的力而产生制动液压,在该主缸11上安装有在其上侧供给、排出制动液的容器12。主缸11是串联型主缸,其具有气缸主体15,其由一个原材料加工形成具有底部13和筒部14的有底筒状,并且以沿横向的姿势配置于车辆上;初级活塞(活塞)18,其可滑动地插入该气缸主体15的开口部16侧;次级活塞19,其可滑动地插入气缸主体15的初级活塞18的底部13侧。另外,初级活塞18及次级活塞19在与气缸主体15的筒部14的轴线(下称气缸轴)正交的剖面为圆形的滑动内径部20上可滑动地导向。在气缸主体15上,在筒部14的圆周方向(下称气缸圆周方向)的规定位置一体地形成有向筒部14径向(下称气缸径向)外侧突出的安装台部22,用于在安装台部22上安装容器12的安装孔24、25在相互使气缸圆周方向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错开气缸轴向的位置而形成。在气缸主体15的筒部14的安装台部22侧形成有次级排出路(排出路)26及初级排出路(排出路)27,它们安装有用于向未图示的制动装置供给制动液的未图示的制动配管。另外,这些次级排出路26及初级排出路27在相互使气缸圆周方向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错开气缸轴向的位置而形成。在气缸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0上,错开气缸轴向的位置,从底部13侧依次形成有多个、具体为四处油封周槽(周槽30)、油封周槽31、油封周槽(周槽)32及油封周槽33。这些油封周槽30~33沿气缸圆周方向形成环状,形成向气缸径向外侧凹进的形状。处于最底部13侧的油封周槽30形成于底部13侧的安装孔24的附近,在该油封周槽30上嵌合有活塞油封35。在气缸主体15的油封周槽30的开口部16侧形成有环状的开口槽37,其从筒部14的滑动内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缸,其包括:有底筒状的气缸主体,其具有制动液排出路和与容器连通的补给路;活塞,其可滑动地插入该气缸主体内,在与该气缸主体之间形成向所述排出路供给液压的压力室;活塞油封,其设于在所述气缸主体上形成的周槽内并且内周与所述活塞滑动接触,可将所述压力室和所述补给路之间密封,该活塞油封具有:圆环状的基部;内周凸缘部,其从该基部的内周侧突出,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外周凸缘部,其从所述基部的外周侧突出,与所述气缸主体的所述周槽接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油封上形成从所述基部的所述内周凸缘部和所述外周凸缘部之间突出到该外周凸缘部前方的中间突出部,且在该中间突出部的前端侧形成有切口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利友纪镰瀬大五郎甘利泰彦舆水长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