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秋专利>正文

新型的液压制动器总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049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的液压制动器总泵,其包括泵体(1)、设在泵体上的油杯(4)、安装在泵体柱塞腔内的柱塞(2)和回位弹簧(3),所述的柱塞上套有前、后密封圈(23、24),而在所述的泵体上设有与所述柱塞腔相沟通的补液孔(14)和出液孔(15),其中出液孔位于所述柱塞腔的前部,所述补液孔与上述油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和柱塞分别用工程塑料注塑而成,且所述的柱塞由直径不等的小柱塞(22))和大柱塞(21)依次前后排列而成,相对应地,所述的柱塞腔由与上述小柱塞、大柱塞相匹配的小柱塞腔、大柱塞腔构成,上述前、后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的小柱塞和大柱塞上而将所述的柱塞腔分隔成前容腔(11)、中容腔(12)和后容腔(13),所述的补液孔位于所述大柱塞的后侧而与所述的后容腔相沟通,同时在所述的小柱塞腔内壁上设有沟通所述前容腔和中容腔的第一轴向槽(16),而在所述的大柱塞腔内壁上则设有连通所述中容腔和后容腔的第二轴向槽(17),同时在所述的大柱塞上还设有允许制动液从所述中容腔流向所述的后容腔的单向阀(6),并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的前、后密封圈分别位于上述第一轴向槽和第二轴向槽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动器总泵,具体指一种可适用于摩托车、沙滩车等通行工具上的 液压制动器总泵。
技术介绍
目前,在摩托车和沙滩车上的液压刹车系统通常由操作手柄、总泵、输油管、分泵、 摩擦片和刹车盘组成,其中,总泵又包括泵体、柱塞、回位弹簧和油杯,如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245030Y的《摩托车液压刹车装置》就披露了这样一种总泵,在该总泵中, 柱塞上设有前、后两道密封圈,柱塞和回位弹簧位于泵体的柱塞腔内,且回位弹簧使柱 塞始终具有往操作手柄方向侧移动的趋势。同时在泵体上还设有与柱塞腔相沟通的出液 孔和补液孔,出液孔位于柱塞腔的前部,供输油管连接。补液孔设在柱塞腔的中部,连 通于油杯,且在自然状态下,补液孔邻近于前密封圏。使用时,用手按压操作手柄,使 柱塞前移。当柱塞的前密封圏滑过补液孔后,在柱塞腔内开始产生油压,制动液经输油 管进入分泵内,推动分泵内的活塞前移,最终迫使摩擦片将刹车盘刹住,从而来实现刹 车制动的目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1)由于加工补液孔时,其与柱塞腔的相交面上 会留下工艺毛刺,虽然通过后序处理,这样的缺陷会有所减弱,但仍然无法完全根除毛 刺。而在柱塞的往复运动过程中,位于其前端的前密封圈必须经过该补液孔,因此,在 毛刺的作用下,将大大地加快前密封圈的磨损,使得刹车系统提前失灵而缩短使用寿命。 (2)由于柱塞的驱动力来自于操作手柄的旋转推力,显然,该旋转推力的方向并不是 沿着柱塞中心线施加的。也就是说,该旋转推力对柱塞腔内壁会产生一侧向力。而现有 的泵体和柱塞又大多采用铝合金或锌合金浇铸而成,因此,在这种材料和侧向力的双重 作用下,将会加重柱塞与柱塞腔内壁、密封豳与柱塞腔内壁之间的磨擦,从而加快了各 接触面的磨损。所以,使用时间一长,在后密封豳处会出现微量的制动液渗漏现象,随 之,制动液腐蚀该处的泵体并产生氧化物,最终使柱塞推动起来阻力大,灵活性差,而 导致刹车系统过早失灵的安全隐患。(3)在柱塞腔开始建立油压前,由于该液压刹车系 统必须事先补偿前密封圈移动至补液孔的制动液、油管膨胀所需的制动液、残留空气压 縮所需的制动液和克服摩擦片回位量的制动液,因此这要求柱塞腔的直径不能制得太 小,否则在补偿上述制动液后,柱塞的行程不足以将刹车盘刹住。而在按压操作手柄时, 为了具有手感轻、刹车力大的性能,又必须要求柱塞腔的直径制得越小越好。对于这种 使用要求,现有的总泵还无法较好地来达到。(4)当该总泵安装在把手管上时,由于受空间的限制,油杯可能会与其它配件发生干涉,可由于油杯是相对于泵体固定不动的, 因此,这样的结构还会造成该制动器总泵通用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既具有操作手感轻、 刹车力大,又能满足制动液的补偿要求,同时还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新型液压刹 车器总泵。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新型的液压制动器总泵包括泵 体、设在泵体上的油杯、安装在泵体柱塞腔内的柱塞和回位弹簧,所述的柱塞上套有前、 后密封圏,而在所述的泵体上设有与所述柱塞腔相沟通的补液孔和出液孔,其中出液孔 位于所述柱塞腔的前部,所述补液孔与上述油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和柱 塞分别用工程塑料注塑而成,且所述的柱塞由直径不等的小柱塞和大柱塞依次前后排列 而成,相对应地,所述的柱塞腔由与上述小柱塞、大柱塞相匹配的小柱塞腔、大柱塞腔 构成,上述前、后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的小柱塞和大柱塞上而将所述的柱塞腔分隔成前 容腔、中容腔和后容腔,所述的补液孔位于所述大柱塞的后侧而与所述的后容腔相沟通, 同时在所述的小柱塞腔内壁上设有沟通所述前容腔和中容腔的第一轴向槽,而在所述的 大柱塞腔内壁上则设有连通所述中容腔和后容腔的第二轴向槽,同时在所述的大柱塞上 还设有允许制动液从所述中容腔流向所述的后容腔的单向阀,并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的 前、后密封圈分别位于上述第一轴向槽和第二轴向槽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液孔处的泵体外表可以设置有圆柱形凸台,位于 所述油杯底部的出口套在该圆柱形凸台上,并在所述油杯底部外还设有包覆上述圆柱形 凸台的凸圈,在该凸圃、圆柱形凸台、油杯、泵体之间所围成的空间内设有第一密封圈, 蠊栓通过压紧垫圈将所述的油杯和第一密封圈压紧在上述圆柱形凸台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油杯又可以包括杯体和杯盖,且所述杯盖与杯体 之间为卡合连接。该卡合连接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杯体口部依次设有多个楔块,而在 杯盖内设有与上述各楔块相配合的卡槽。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常规的卡合结构。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的单向阀包括阀芯和一端与阀芯相抵的复位弹簧,该复位弹 黉的另一端可以位于推杆的定位座中,该推杆与所述的大柱塞后部相套接,同时在该推 杆外又套有第二密封睡和支承在所述的后容腔内壁上的支撑圈,以确保各柱塞平稳地运 动。所述的出液孔位于泵体的前端面上,在该出液孔内侧设有嫘纹孔与出液孔相对应的 蠊母,所述的回位弹簧两端分别与上述小柱塞的前部和螺母端面相抵触,这样就可方便 地连接输油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巧妙地将原柱塞设计成直径不等的大、 小柱塞,利用大、小柱塞及其匹配的大、小柱塞腔以及沟通前、中、后容腔的第一、第二轴向槽,使各柱塞在往复运动过程中,不再与补液孔相接触,从而避免了毛刺对密封 围的损害。同时又可在各柱塞前移过程中,先借助于大柱塞和大柱塞腔,使得刹车系统 中的补偿制动液得到快速地供给。后再利用小柱塞和小柱塞腔,将刹车盘轻松、有力地 刹住。且由于各柱塞和泵体均采用工程塑料注塑而成,因此这样的制动器总泵制作方便, 成本低,同时利用工程塑料的耐酸、耐碱、耐磨、耐腐蚀的特性,大大地降低了各柱塞 与泵体间的磨损。即使制动液发生泄漏,也不会让其腐蚀泵体,这样就可使刹车系统能 在长时间内可靠工作,从而保障了使用人员的安全。(2)增设的螺钉和压紧垫圈可将第 一密封圈压紧在油杯与泵体间的接触面上,这样一方面确保了两者间的密封性能,另一 方面又可使油杯绕泵体上的圆柱形凸台转动,从而避免了油杯对其它配件的干涉,使得 总泵通用性强而能被广泛地装配于各种车辆中。(3)油杯的杯体与杯盖间采用卡扣连接 结构,这样既可实现快速的盖合,又能防止被盗现象的发生。因此本专利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弊端,且在实际试制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所以值得在现 有摩托车等车辆中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各柱塞在自然状态下); 图2为图1中各柱塞、推杆和各密封圉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外形俯视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拉动手柄后的结构示意图(即刹车盘刹住的状态);图6为图5的外形俯视图(油杯发生了转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该液压制动器总泵包括泵体l、柱塞2和设在泵体上的油杯4 以及回位弹簧3,其中,泵体l、柱塞2均由工程塑料注塑而成,例如,可根据不同的 使用要求,用增强尼龙、耐磨的聚甲醛或聚碳酸酯等材料来注塑。柱塞2又由直径不等 的大柱塞21和小柱塞22依次前后排列而成,在这里,该大、小柱塞采用一体件结构, 这样有利于大、小柱塞的同轴运动。并在小柱塞、大柱塞上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
申请(专利权)人:李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