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04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缸,在副活塞(9)的顶端部外周面上,沿轴向以既定间隔形成既定数量的第二轴向槽(24)。在多个第二轴向槽(24)的后端部上,形成贯通活塞(9)内外周面的第二径向孔(25)。不工作时,第二轴向槽(24)的后端部和第二径向孔都位于第二杯状密封件(17)的密封点A的后侧,第二液补给室(21)和第二液压室(15)通过第二轴向槽(24)和第二径向孔(25)连通。第二轴向槽(24)的后端部和第二径向孔(25)都移动到比密封点A靠前侧,则隔断第二液补给室(21)和第二液压室(15)。由此,能确保制动液的补给性,同时使活塞的加工变得容易且能确保活塞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
涉及一种主缸,用于汽车等车辆的制动系统,且 产生用于使制动器工作的主缸压力,特别是涉及如下主缸的
, 即与解除制动时将制动液从储液器向液压室补给的性能即补给性以及自 动制动等的由驾驶员进行的制动操作无关,而考虑了在制动器工作时制 动液通过泵等的外部动力源的驱动被吸入到主缸的液压室侧的性能即自 给性的主缸。
技术介绍
例如,在汽车的制动系统中,以往具有通过踩踏制动踏板进行工作 而产生主缸压力的主缸,将该主缸压力供给到车轮的车轮缸以使制动器 动作。以往,这种主缸在进行制动操作时活塞移动,形成在该活塞上的用 于连通储液器和液压室的液体通路被杯状密封件封闭,由此在液压室中 产生主缸压力,在此之前,存在活塞的无效行程。为了尽可能缩短该无 效行程,需要减少通过杯状密封件封闭活塞液体通路之前的活塞的移动量。为此,可以考虑减小主缸不工作时活塞的液体通路的由杯状密封件 控制的通路面积。但是,只是单纯的减小通路面积的话,会破坏在解除 制动时将制动液由储液器向液压室补给的补给性。在具有这种主缸的制动系统中,设置自动制动装置或牵引控制装置, 当既定的自动制动条件成立时,自动制动装置的泵被驱动并吸入主缸储 液器的制动液而供给到车轮缸,使自动制动器工作,或者是在驱动轮产 生滑移(空转)时驱动牵引控制装置的泵而同样地吸入主缸储液器的制 动液并供给到驱动轮的车轮缸,对驱动轮进行制动,消除滑移。这样,以往在特开2000-108878号公报中提出有如下主缸在解除 制动和由泵吸入储液器的制动液时,使储液器的制动液容易向液压室内 流动而确保制动液的补给性和自给性,而无需延长无效行程。该特开2000-108878号公报所记载的主缸,在釭的轴向缸孔内能滑 动地嵌合有有底圆筒状的活塞,并且,在缸孔的比活塞前端靠前侧形成液压室,且在缸孔内周面和活塞外周面之间形成始终与储液器连通的液 补给室。在缸上设置杯状密封件,将缸孔内周面和活塞外周面之间液密 地密封,由此至少阻止液体从液压室向液补给室的流动。在活塞上沿周 向隔开适当既定间隔地设置有由连通其筒状部的内外周面的径向孔构成的既定数量的溢流口 ,且在活塞外周面的比溢流口的开口靠后侧处i殳置 有在活塞前进时与杯状密封件抵接的环状的活塞倾斜面(以向后方直径 变大的方式倾斜的面)。在活塞不工作时,杯状密封件从活塞倾斜面分离, 由此液压室和液补给室通过溢流口和杯状密封件与活塞倾斜面之间的间 隙而连通,在活塞前进时,活塞倾斜面与杯状密封件抵接,由此隔断液 压室和液补给室的连通。在活塞前进时,活塞倾斜面马上与杯状密封件抵接,由此隔断液压 室与液补给室的连通,并且,在活塞后退时,活塞倾斜面从杯状密封件 分离,则形成在活塞上的径向孔的通路面积能设定得较大,故能在缩短 无效行程的同时确保解除制动时的制动液的补给性。在活塞不工作状态下,若为了自动制动工作或牵引控制中的制动工 作而由泵吸入制动液,则储液器的制动液通过液补给室、杯状密封件和 活塞倾斜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溢流口被吸入液压室,然后将液压室的制 动液送到车轮缸。由此能确保制动液的自给性。作为这种主缸的其他的例子,在特开2000-142364号公报中公开了 如下主缸,在缩短活塞的无效行程的同时确保在解除制动时将制动液由 储液器向液压室补给的补给性。在该特开2000-142364号公报中所公开的主缸中,活塞的前端部相 比其靠后部侧而言形成为小径,在活塞的外周面上形成环状的阶梯部, 套筒与活塞的小径前端部沿轴向嵌合并与阶梯部抵接,并通过保持器防 止在轴向上脱落,所述套筒在内周面上具有既定数量的轴向槽和在后端 与这些轴向槽分别连通的相同数量的径向槽。在缸上设置杯状密封件, 对缸孔内周面与套筒外周面以及活塞外周面之间液密地密封,至少阻止 液体从液压室向储液器的流动。在活塞不工作时,径向槽位于比杯状密封件靠后的位置,由此液压 室和储液器通过径向槽和轴向槽连通,在活塞前进时,径向槽位于比杯 状密封件靠前的位置,杯状密封件将缸孔内周面和活塞外周面之间液密 地密封,由此隔断液压室和储液器的连通。根据该特开2000-142364号 公报所公开的主缸,通过这些径向槽和轴向槽能将通路面积增加得比较 大,故在缩短无效行程的同时能确保解除制动时制动液的补给性。但是,特开2000-108878号公报所公开的主缸,虽然能够一定程度 上确保制动液的补给性和自给性,但比活塞的活塞倾斜面靠前侧且比和 杯状密封件抵接的面靠前侧部分的直径为大径而令该大径的前侧部分导 向到缸的轴向孔,故由径向孔设定制动液的通路面积,不能将制动液的 通路面积取得较大,有可能不仅不能充分确保制动液的自给性,还会产 生活塞加工和生产性的问题。构成溢流口的既定数量的径向孔沿活塞的周向形成,但是因为需要 确保一定程度的制动液通路面积,所以这些径向孔必须设置比较多的数 量或者将径向孔的直径设定得较大,故还存在活塞强度降低的问题。特开2000-108878号公报中提出使比活塞的活塞倾斜面靠前侧部 分的直径小径化,通过该小径部的外周面与缸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来 设定制动液的通路面积。但是,这样将活塞的前侧部分小径化,则该活 塞前侧部分不能被釭的轴向孔引导,使活塞的导向性降低。另外,在特开2000-142364号公报所公开的主缸中,同样是通过设 置足够的制动液通路面积来确保制动液的补给性,但是必须使套筒与活 塞的前端部嵌合,且嵌合的套筒必须借助保持器而防止在轴向上脱落。 因此,不仅部件的个数多,活塞的组装性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缸,确保制动液的补给性和自给 性,且容易进行活塞的加工并充分确保活塞的强度并提高活塞的导向 性,进而削减部件的个数,提高活塞的组装性。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缸,至少具有缸壳体;活塞,可 滑动地嵌合在该缸壳体的缸孔中,借助输入而前进;液压室,在所述 缸孔内形成在所述缸壳体与所述活塞前端之间;液体通路,设置在所 述活塞上,连通所述液压室与储存制动液的储液器;密封部件,设置 在所述缸壳体上,在所述活塞不工作时开放所述液体通路,且在所述 活塞前进时封闭所述液体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通路包括沿 周向且以与所述液压室始终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活塞的前端部外周 面上的既定数量的轴向槽;在这些轴向槽的期望位置上以与所述液压室始终连通的方式形成的既定数量的径向孔。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所需位置是所述轴向槽 的后端部。进而,本专利技术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孔的数量与所述轴向 槽的数量相同或者所述径向孔的数量少于所述轴向槽的数量。根据这样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主缸,由形成在活塞前端部外周面上的 既定数量的轴向槽和既定数量的径向孔形成连通液压室和储液器的液体 通路,故在主缸不工作时,能将制动液的通路面积设定成足够大。因此, 能^艮好地确保主缸的液补给性和液自给性,能可靠地进行主缸工作以外 的由泵进行的制动工作。而且,能借助轴向槽和径向孔将制动液的通路面积设定成足够大, 故可将径向孔的直径减小,相应地缩短无效行程。轴向槽和径向孔分别形成在活塞的前端部,但通过轴向槽能一定程 度地确保制动液的通路面积,故可减小由径向孔形成的制动液的通路面 积。由此,可以将径向孔的数量设定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缸,至少具有:    缸壳体;    活塞,可滑动地嵌合在该缸壳体的缸孔中,借助输入而前进;    液压室,在所述缸孔内形成在所述缸壳体与所述活塞前端之间;    液体通路,设置在所述活塞上,连通所述液压室与储存制动液的储液器;    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缸壳体上,在所述活塞不工作时开放所述液体通路,且在所述活塞前进时封闭所述液体通路,    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通路包括:沿周向且以与所述液压室始终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活塞的前端部外周面上的既定数量的轴向槽;在这些轴向槽的期望位置上以与所述液压室始终连通的方式形成的既定数量的径向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和久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