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63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主缸,其在进行空气抽出时不限制制动液的补给,而且可抑制连通槽加工的成本增加。其中,在缸主体(15)内的形成压力室的部分,在滑动内径部(30、35)的周槽(43、47)的相反侧,与滑动内径部(30、35)同轴形成直径比滑动内径部(30、35)大的大径孔部(40、41),在滑动内径部(30、35)的上部形成将周槽(43、47)和大径孔部(40、41)连通的连通槽(94、96),该连通槽(94、96)的深度最深的位置比所述周槽的底部靠径向外侧。由此,在空气抽出时不会限制制动液的补给,可缩短连通槽(94、96)的长度,缩短加工时间,抑制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车辆的制动装置供给制动液的主缸
技术介绍
作为向车辆的制动装置供给制动液的主缸,有在缸主体内直接嵌合插入柱塞型活塞的结构。在这种主缸中,为将嵌入活塞油封的周槽与比其靠缸底部侧的排出路连通,而在缸主体内的排出路侧设置环状的大径槽,并将连结该大径槽和上述周槽的直线状的连通槽设置在缸主体内的上部。并且,在进行抽出缸主体内的空气的空气抽出时,由压差将活塞油封打开,经由该活塞油封和周槽的槽底部之间的间隙以及连通槽和大径槽将制动液补给到排出路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当连通槽比周槽的槽底部靠缸径向内侧,在进行空气抽出时,缸主体内的负压作用在活塞油封上,活塞油封的外周端部靠帖在自周槽的槽底部立起的槽侧壁部。这样的状态下,则存在以下这样的情况,即,制动液通过活塞油封的外周侧和周槽的槽底部之间的间隙后而至连通槽的流动因活塞油封向槽侧壁部靠帖而被阻碍,结果,限制了制动液的补给,必须反复多次进行空气抽出。为此,提出有如下这样的主缸,即,通过将在缸主体内的上部将排出路和周槽连接的圆弧状的连通槽形成至周槽的槽底部的缸径向外侧,从而在进行空气抽出时,能够经由活塞油封的外周和周槽的槽底部之间的间隙以及连通槽充分补给制动液,其结果是,可以以最小次数结束空气抽出。专利文献1特开2004-231093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4-299568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的主缸中,圆弧状连通槽的圆弧中心相对于缸主体的滑动内径部中心偏心,而且,由于需要将连通槽的加工长度加长,而加工上花费时间,加工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缸,其在空气抽出时不限制制动液的补给,而且可以减小偏心的连通槽的加工长度,抑制成本增加。另外,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缸,其可减少在周槽及连通槽的上部生成的空气存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主缸,其具有有底筒状的缸主体,其具有制动液的排出路和与油箱连通的补给路;活塞,其可滑动插入上述缸主体内的滑动内径部,并与该缸主体之间形成对所述排出路供给液压的压力室;活塞油封,其设于在所述缸主体内与所述滑动内径部邻接形成的周槽内,其内周与所述活塞外周滑接,可将由该活塞加压的所述压力室和所述补给路之间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主体内的形成所述压力室的部分,在所述滑动内径部的所述周槽的相反侧与所述滑动内径部同轴形成有直径比该滑动内径部大的大径孔部,使其沿轴向延伸,在所述滑动内径部的上部形成将所述周槽和所述大径孔部连通的连通槽,该连通槽的深度最深的位置比所述周槽的底部靠径向外侧。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的上端位于所述周槽的底部上或比该底部靠径向内侧,并且位于通过所述滑动内径部上端部的切线的上侧。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的深度最深的位置配置在通过所述大径孔部上端部的切线上或该切线的下侧。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以圆弧形状沿所述滑动内径部的半径方向朝向斜上方向形成。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在上述第二或第四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的上端位于通过所述大径孔部上端部的切线上或该切线的上侧。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在上述第一、第二及第四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的深度最深的位置位于通过所述滑动内径部上端部的切线或该切线的下侧。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在上述第一、第二和第四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内径部的轴向尺寸比与其相邻的所述周槽的轴向尺寸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方面,由于在缸主体内的形成压力室的部分,在滑动内径部的周槽的相反侧与滑动内径部同轴形成有直径比该滑动内径部大的大径孔部,使其沿轴向延伸,所以只要形成使周槽和大径孔部连通的长度的连通槽即可,可缩短连通槽的加工长度。因此,可抑制成本增加。而且,由于连通槽的深度最深的位置比所述周槽底部靠径向外侧,所以在空气抽出时等不会限制制动液的补给。根据第二方面,由于连通周槽和大径孔部的连通槽的上端位于周槽的底部上或比该底部靠径向内侧,并且位于通过滑动内径部的上端部的切线的上侧,所以可将周槽内产生的空气存留的下端位置提升到高于所述滑动内径部上端位置的位置,同时,可防止在连通槽的上部比所述周槽底部的上端部高的部分生成不需要的空气存留。因此,可降低周槽和连通槽的上部生产的空气存留。根据第三方面,由于连通槽的深度最深的位置配置在通过大径孔部上端部的切线上或该切线的下侧,所以可将在连通槽的最深部比所述大径孔部的上端部高的部分产生不需要的空气存留的情况降低,而且,可确保连通槽的流路剖面积。根据第四方面,由于连通槽以圆弧形状沿滑动内径部的半径方向朝向斜上方向形成,所以可在降低空气存留的基础上,确保连通槽的流路剖面积。根据第五方面,由于连通槽的上端位于通过大径孔部上端部的切线上或该切线的上侧,所以可将周槽内产生的空气存留的下端位置提升至大径孔部的上端位置。根据第六方面,由于连通槽的深度最深的位置位于通过滑动内径部上端部的切线上或该切线的下侧,所以可将在连通槽的最深部比滑动内径部的上端部高的部分产生不需要的空气存留的情况降低。根据第七方面,由于滑动内径部的轴向尺寸比与其相邻的周槽的轴向的尺寸小,所以可极力缩短形成于滑动内径部的连通槽的加工长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主缸的沿缸轴方向的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主缸的缸主体的沿缸轴方向的纵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主缸的缸主体的沿图2中X-X线的剖面图;图4(a)、(b)和(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主缸的以连通槽形状的差别而进行的比较的缸主体的轴垂直剖面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主缸的缸主体的另一例的沿缸轴方向的纵剖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主缸的缸主体的另一例的沿图5中Y-Y线的剖面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1主缸12油箱15缸主体18初级活塞(活塞)19次级活塞(活塞)26次级排出路(排出路)27初级排出路(排出路)30,35滑动内径部40,41大径孔部43,47油封周槽(周槽)51,56活塞油封53次级补给路(补给路)58初级补给路(补给路)68次级压力室(压力室)84初级压力室(压力室)94,96连通槽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5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主缸。图1中,附图标记11表示本实施例中的主缸,其由经未图示的制动加力器导入的与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对应的力而产生制动液压。该主缸11上安装有对其上侧供给排出制动液的油箱12。主缸11是串列型缸,其具有缸主体15,其具有底部13和筒部14,由一个材料加工成有底筒状,并且以沿横向的姿势配置在车辆上;初级活塞(活塞)18,其沿缸主体15的筒部14的轴线(以下成为缸轴)可滑动地插入上述缸主体15的开口部16侧(图1中右侧);次级活塞19(活塞),其沿缸轴方向可滑动地插入缸主体15的初级活塞18的底部13侧(图1中左侧)。在缸主体15上,在底部13的内侧形成有向缸轴方向突出的卡合突出部21。另外,在缸主体15上,在筒部14的圆周方向(以下称为缸圆周方向)的规定位置一体地形成有向筒部14的径向(以下称为缸径方向)外侧突出,且沿缸轴方向延伸的安装座部22,用于在安装座部22上安装油箱12的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缸,其具有:有底筒状的缸主体,其具有制动液的排出路和与油箱连通的补给路;活塞,其可滑动插入上述缸主体内的滑动内径部,并与该缸主体之间形成对所述排出路供给液压的压力室;活塞油封,其设于在所述缸主体内与所述滑动内径部邻接形成的周槽内,内周与所述活塞外周滑接,可将由该活塞加压的所述压力室和所述补给路之间密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主体内的形成所述压力室的部分,在所述滑动内径部的所述周槽的相反侧,与所述滑动内径部同轴形成有直径比该滑动内径部大的大径孔部,使其沿轴向延伸,   在所述滑动内径部的上部形成有将所述周槽和所述大径孔部连通的连通槽,且该连通槽的深度最深的位置比所述周槽的底部靠径向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利友纪甘利泰彦舆水长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