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停车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436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在停车驾驶员离开车辆时或使停住车辆发动机起动时确保由停车制动器将车轮锁定,在以钢丝索将拉起支承在基板73(该基板73固定于车身侧)的停车制动杆71的力传至车轮制动装置而使其锁定的停车制动装置上,在停车制动杆71上设点火模块76,如使钥匙柱体处LOCK位置锁销76c突出出来,并且只有停车制动杆71处于制动锁定状态时锁销76c通过切口71a突出来,在LOCK位置向钥匙柱体插拔点火钥匙77时,始终是车轮由停车制动器锁定的状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停车中将车辆保持于制动状态的停车制动装置,特别是关于适合1人或2人等乘坐的简易构造小型车辆用的停车制动装置。在4轮车或3轮车等形式汽车上,设有停车时使车轮成制动状态的停车制动装置,由制动钢丝索将设于驾驶座近旁的停车制动杆的拉起力传给制动装置即可使车辆锁定。另外,在具有自动变速装置的车辆中,也使用在停车制动状态使发动机起动的装置,将车轮在锁定状态使发动机起动。近年来,从减少排气与减少能量消耗等观点出发,开发了可使单人或2人等乘坐移动的小型车辆,并已供实用。这种小型车辆,比如以小排气量发动机或电动马达(或发动机与电动马达并用)为动力源,可用作人数少低燃耗排气量低可轻便移动的交通工具。作为这种小型车辆,比如日专利特开平9-286348号公报中记述的小型车辆已为公知。这种小型车辆构造成在以铝等金属制管材构成的框形车身构架上覆盖以上下分开的树脂制车身罩,上侧的车身罩构成顶部,下侧的车身罩构成乘员的乘坐部,由这些车身罩构成驾驶员单人乘坐的驾驶室。在这种小型车辆中,为车身重量轻、造价低,并从作为简易交通工具使用出发,也有较多采取省去门与盖的乘坐方便的车身形式。上述车轮成锁定状态起动发动机的现有装置,由电气传感器来检测变速器的变速杆处于停车位置或停车制动杆被拉起的状态,控制由点火装置对发动机的起动,构造复杂造价高。因此,在特别希望重量轻造价低的小型车辆中,要求配用构造更简单且造价低的装置。另外,在车辆中,最好配用当停车驾驶员离开车辆时成停车制动状态的装置。还有,在省去了顶省去了门的车辆中,由于驾驶座旁具有的停车制动杆成裸露状态,故最好配用驾驶员离开车辆情况下不易解除停车制动的装置。本专利技术即是有鉴于上述事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停车驾驶员离开车辆时保持停车制动状态的构造简易的停车制动装置。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以内燃机发动机或电动马达等为动力源时可处于停车制动状态的构造简易的停车制动装置。本专利技术其他目的,在以下说明中可明白。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停车制动装置具有固定于车辆驾驶座近旁的车身侧的基础构件,可移动地支承于基础构件上的停车制动杆,传递上拉停车制动杆的力来锁定车轮制动装置的制动钢丝索,并在停车制动杆上设有点火装置。该点火装置中,作为其钥匙柱体的转动位移位置,设定有可向钥匙柱体插拔钥匙的第一位置与车辆动力源成运转状态的第二位置;另外,在该点火装置上还设有钥匙柱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突出出来而转动位移到第二位置时缩回的锁片。同时,在停车制动杆上还设有以下突出的锁片相结合来固定停车制动杆的结合部,只有在对停车制动装置作动状态下才可向钥匙柱体插拔钥匙。从而,为使钥匙柱体处于第一位置,必须拉起停车制动杆,在停车驾驶员离开车辆拔下点火钥匙时,车轮处于被停车制动器锁定状态。另外,在要起动停车状态的车辆的内燃机等动力源时,为了插入点火钥匙钥匙柱体必须处于第一位置,故即使在起动停止车辆内燃机等动力源的情况下,停车制动杆被拉起,车辆也被停车制动处于锁定状态。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停车制动装置中,在停车制动杆上还设有用于插入突出来的锁片的切口,在停车制动杆与基础构件之间夹装着具有适应停车制动杆的动作开闭切口的止板的连杆机构,在拉起停车制动杆的状态下止板敞开切口容许锁片突出出来并与该锁片相结合来固定停车制动杆;而在压下停车制动杆的状态下止板闭塞切口阻止锁片突出出来。从而,借助以相应停车制动杆的动作而动作的连杆机构的止板来控制锁片对切口的插拔和有无与锁片的结合这样简单的构造,可以实现上述点火装置与停车制动的协同工作。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停车制动装置,在车辆车身侧还设有棘轮,将具有与该棘轮相啮合的爪的极杆可转动地设于前述停车制动杆上,在前述极板上形成止板部,在拉起停车制动杆状态下止板部敞开切口允许锁片突出出来,在压下停车制动杆状态下止板部闭塞切口阻止锁片突出出来。从而,可借以相应停车制动杆动作而动作的极杆止板部来控制锁片插拔切口和有无与锁片的结合的停车制动杆的动作这样简单的构造,可实现上述点火装置与停车制动的协同工作。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停车制动装置,在上述的停车制动装置中,在前述基础构件上设棘轮,在前述停车制动杆上可转动地设置具有与该棘轮相啮合的爪的极杆,同时在极杆上在使前述爪与前述棘轮相啮合的方向作用着弹力,在前述停车制动杆上设克服弹力可压入的杆,并且可使杆与前述极杆相结合,由压入杆可克服弹力使前述极杆转动并可使前述爪与前述棘轮脱开;另一方面,拉起前述停车制动杆且使前述钥匙柱体处于第二位置时前述杆与前述锁片相抵接可阻止其压入。从而,在停车制动的作动状态,不可能压下杆解除停车制动。本专利技术也适用于其他形式的停车制动器。另外,作为动力源除适用于具有内燃机发动机的车辆之外,也适用于具有以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源的车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小型车辆平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小型车辆底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小型车辆左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小型车辆右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小型车辆从正面看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小型车辆从背面看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制动系统的平面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停车制动钢丝索收回状态的正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停车制动钢丝索收回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带制动机构的鼓轮制动装置的正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压下停车制动杆状态的正视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拉起停车制动杆状态的正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停车制动杆与点火模块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停车制动杆与点火模块的平面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动作说明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压下停车制动杆状态的正视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的拉起停车制动杆状态的正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的动作说明图。下面通过图示的一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小型车辆是分别具有2个前轮1与后轮2的四轮车,在其中央部有乘坐1个乘员(驾驶员)的单座驾驶座3。该小型车辆的基本车身构造是,在铝等金属制管材构成的框型车身构架4上,包覆着由构成前部的前车身罩5、构成中央部的中央车身罩6、构成后部的后部车身罩7三部分构成的树脂制车身罩8,在中央车身罩6的上方配置着树脂制顶板9以覆盖乘员座位3上方构成驾驶室。50是具有大致与车宽同宽安装于驾驶座前方的内板,由收纳速度计等仪表类的圆筒状仪表罩部51、穿过操纵柱的柱罩部52、在仪表罩部51周围构成置物处的槽部53一体树脂成形。图3所示的70是设于车座3左侧部的变速杆,可由该变速杆70来选择动力部件17的无级变速的动作模式。图4上所示的71是设于车座3右侧部的停车制动杆,由拉起该停车制动杆71可像后述那样将车轮制动器保持于锁定状态。如图2所示,这里还设置了从车身构架4向前方伸出的铝等金属制的前梁11,由于这3根前梁11设在前车身罩5的内侧,可以起到承受与吸收从正面来的冲击的作用。另外,在车身构架4的前部,可以枢轴13为中心自由摇动地安装着前臂12,在各前臂12的前端部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前轮1,由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操纵机构施加来自方向盘的操纵力,可改变前轮1的方向,从而可任意改变车辆行走方向。在车身构架4的后部,可以一对枢轴15为中心自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停车制动装置,具有固定于车辆驾驶座近旁的车身侧的基础构件、可移动地支承于基础构件上的停车制动杆、传递停车制动杆的拉起力使车辆制动装置成锁定状态的制动钢丝索,其特征在于,在停车制动杆上设有点火装置,作为钥匙柱体的转动位移位置,该点火装置设有可向钥匙柱体插拔钥匙的第一位置和使车辆动力源成运转状态的第二位置;在点火装置上设有锁片,该锁片在钥匙柱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突出出来、并通过回转至第二位置而抽回;另外还设有结合部,该结合部与突出到停车制动杆的锁片相结合,固定停车制动杆;只有在使停车制动装置起作用的状态,才能对钥匙柱体插拔钥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崎昭夫关田孝人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