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0791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07:17
提供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所述盖体作为对设于导轨的安装孔的、收纳螺栓头部的沉孔部进行堵塞的盖体,在安装时,不会在导轨的上表面产生凹部或凸部。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5)具备:承接部(52),其对打入工具(72)进行承接;嵌合部(54),其从承接部(52)开始延伸,具有与沉孔部(41)之间成为过盈配合的外径,并被压入沉孔部(41);异物收纳槽(53),其形成于嵌合部(54)的外周,并收纳在向沉孔部(41)打入时从嵌合部(54)产生的异物(73);以及气体排出用槽(55),在嵌合部(54)被压入沉孔部(41)的状态下,所述气体排出用槽在嵌合部(54)的外周从异物收纳槽(53)延伸至沉孔部(41)的内部,使沉孔部(41)内部的气体向异物收纳槽(53)侧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设置在线性引导装置的导轨上的安装孔进行堵塞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6所示,线性引导装置具备导轨1、滑动件2和多个滚动体3。导轨1和滑动件2具有相互对置配置而形成滚动体3的滚动通道的滚动面11、21。滑动件2具有滚动体3的返回通道22、以及使该返回通道22与所述滚动通道连通的方向转换弯道。进而,由所述滚动通道、返回通道以及方向转换弯道形成了滚动体的循环路径,通过滚动体3在该循环路径中循环,导轨1和滑动件2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相对的直线运动。在线性引导装置的导轨1上形成有安装孔4,该安装孔4用于使用未图示的螺栓安装于基座等被安装部上。如图7所示,该安装孔4由收纳螺栓头部的沉孔部41、和收纳螺栓轴部的轴收纳部42构成。通过将螺栓放入该安装孔4并使其螺合于被安装部,来利用螺栓将导轨1固定于基座等被安装部。然后,以往,出于防止毛刺等异物进入的目的,利用未图示的盖体堵塞沉孔部41的上部。作为该盖体的现有例,已知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直动引导单元中,具备用于对在轨道的上表面开口的安装用孔进行堵塞的塞盖,该塞盖由铁或者不锈钢构成,并由实质上与轨道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的圆板状的顶板部、和从顶板部垂下的圆筒状的裙部构成,并且塞盖的外周部具备:盖部,其为顶板部的外周部,用于堵塞安装用孔;凹周槽部,处于裙部的外周,是使裙部的壁厚变薄而形成的;以及嵌合孔,其相对于安装用孔具有过盈量并嵌合固定于安装用孔。根据具备该塞盖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直动引导单元,在将塞盖插入安装用孔时,能够利用凹周槽部保持从嵌合部产生的毛刺等异物,防止这些异物向轨道上表面移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5518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该现有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直动引导单元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直动引导单元中,在安装塞盖时,通过用锤等打入工具对塞盖上方进行击打,来将塞盖敲入到安装用孔中。此时,在安装用孔与塞盖、特别是安装用孔与嵌合部所形成的空间中产生压力上升。由于该压力上升,塞盖无法插入到安装用孔中,塞盖上表面从安装用孔自导轨的上表面浮起,有可能在导轨上表面产生凹部或凸部。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所述盖体作为对设于导轨的安装孔的、收纳螺栓头部的沉孔部进行堵塞的盖体,在安装时,不会在导轨的上表面产生凹部或凸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用于堵塞安装孔的沉孔部,所述安装孔设于线性引导装置的导轨,并具备收纳螺栓的头部的沉孔部和收纳所述螺栓的轴部的轴收纳部,通过利用打入工具将所述盖体打入所述沉孔部来将所述盖体压入所述沉孔部以堵塞所述沉孔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具备:承接部,其对所述打入工具进行承接;嵌合部,其从该承接部开始延伸,具有与所述沉孔部之间成为过盈配合的外径,并被压入所述沉孔部;异物收纳槽,其形成于该嵌合部的外周,并收纳在向所述沉孔部打入时从所述嵌合部产生的异物;以及气体排出用槽,在所述嵌合部被压入所述沉孔部的状态下,所述气体排出用槽在所述嵌合部的外周从所述异物收纳槽延伸至所述沉孔部的内部,使所述沉孔部内部的气体向所述异物收纳槽侧排出。根据该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在通过从承接部的上方用锤等打入工具进行打入来将盖体敲入安装孔的沉孔部时,嵌合部的一部分被削掉而产生的毛刺等异物进入异物收纳槽(毛刺收纳用槽)。因此,在导轨上表面不可能残留毛刺等异物,因此在导轨的上表面不可能产生凹部或凸部。而且,盖体具备气体排出用槽,在嵌合部被压入沉孔部的状态下,所述气体排出用槽在嵌合部的外周从异物收纳槽延伸至沉孔部的内部,使沉孔部内部的气体向异物收纳槽侧排出,因此,在通过利用锤等打入工具击打承接部的上方来将盖体敲入安装用孔时,安装孔的沉孔部与嵌合部所成的空间即沉孔部内部的气体通过气体排出用槽而向异物收纳槽侧排出。因此,能够减小沉孔部内部的压力上升。由此,能够避免如下情况:盖体无法插入安装孔,盖体的上表面从安装孔自导轨的上表面浮起,从而有可能在导轨的上表面产生凹部或凸部。并且,在该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中,优选的是,在形成为圆筒状的所述嵌合部的外周的沿圆周等分配的2个位置形成有所述气体排出用槽。并且,在该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嵌合部的外周面和底面之间形成有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用于在进行所述打入时向所述沉孔部引导所述嵌合部。进而,在该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中,优选的是,在设所述气体排出用槽的深度为L、所述嵌合部的外径为φD、所述锥形部的内径为φd的情况下,所述气体排出用槽的深度L设定在0<L<(φD-φd)/2的范围。并且,在该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中,优选的是,所述承接部形成为圆板状,并且在所述承接部的一个面设有环状的加强肋。并且,在该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中也可以是,所述承接部形成为圆板状,并且在所述承接部的一个面设有环状的第1加强肋、和从所述承接部的中心朝向所述环状的第1加强肋呈放射状延伸的第2加强肋。进而,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在其导轨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具备收纳螺栓的头部的沉孔部和收纳所述螺栓的轴部的轴收纳部,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盖体堵塞所述沉孔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防止在导轨上表面残留毛刺等。并且,在导轨的上表面不可能产生凹部或凸部。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盖体,(a)是主视图,(b)是从(a)中箭头A侧观察该盖体的图,(c)是示出设于盖体的异物收纳槽的深度、嵌合部的外径φD、和锥形部的内径φd的图。图2是示出导轨由从安装孔插入的螺栓固定于被安装部、且在安装孔的沉孔部安装有图1所示的盖体的状态的剖视图。图3示出在图1所示的盖体上部垫有垫板,并用锤击打盖体上部,来将盖体安装到安装孔的沉孔部的状态,(a)是剖视图,(b)是示出在安装孔的沉孔部中毛刺收纳在毛刺收纳用槽中的图。图4示出盖体的第1变形例,(a)是俯视图,(b)是将一部分剖开的主视图,(c)是仰视图。图5示出盖体的第2变形例,(a)是俯视图,(b)是将一部分剖开的主视图,(c)是仰视图。图6是示出线性引导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7是示出导轨的安装孔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a)、(b)、(c)、图2以及图3(a)、(b)所示的盖体5用于堵塞安装孔4的沉孔部41,所述安装孔4设于线性引导装置的导轨1,并具备收纳螺栓6的头部61的沉孔部41和收纳螺栓6的轴部62的轴收纳部42。通过利用作为打入工具的锤72将盖体5打入沉孔部41,来将盖体5压入沉孔部41以堵塞沉孔部41。在这里,盖体5具备:圆板状的凸缘部52,其作为对锤72进行承接的承接部;以及圆筒状的嵌合部54,其从凸缘部52的下表面开始延伸,具有与沉孔部41之间成为过盈配合的外径,并被压入沉孔部41。即,将嵌合部54的外径设定为相对于沉孔部41的孔径C(参照图2以及图3(a))成为过盈配合的尺寸。而且,在嵌合部54的外周中与凸缘部52相邻的部分,沿圆周方向形成有用于收纳毛刺73的毛刺收纳用槽(异物收纳槽)53,所述毛刺73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及线性引导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其用于堵塞安装孔的沉孔部,所述安装孔设于线性引导装置的导轨,并具备收纳螺栓的头部的所述沉孔部和收纳所述螺栓的轴部的轴收纳部,通过利用打入工具将所述盖体打入所述沉孔部来将所述盖体压入所述沉孔部以堵塞所述沉孔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具备:承接部,其对所述打入工具进行承接;嵌合部,其从该承接部开始延伸,具有与所述沉孔部之间成为过盈配合的外径,并被压入所述沉孔部;异物收纳槽,其形成于该嵌合部的外周,并收纳在向所述沉孔部打入时从所述嵌合部产生的异物;以及气体排出用槽,在所述嵌合部被压入所述沉孔部的状态下,所述气体排出用槽在所述嵌合部的外周从所述异物收纳槽延伸至所述沉孔部的内部,使所述沉孔部内部的气体向所述异物收纳槽侧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9.03 JP 2013-1820801.一种线性引导装置的盖体,其用于堵塞安装孔的沉孔部,所述安装孔设于线性引导装置的导轨,并具备收纳螺栓的头部的所述沉孔部和收纳所述螺栓的轴部的轴收纳部,通过利用打入工具将所述盖体打入所述沉孔部来将所述盖体压入所述沉孔部以堵塞所述沉孔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具备:承接部,其对打入工具进行承接;嵌合部,其从该承接部开始延伸,具有与所述沉孔部之间成为过盈配合的外径,并被压入所述沉孔部;异物收纳槽,其形成于该嵌合部的外周,并收纳在向所述沉孔部打入时从所述嵌合部产生的异物;以及气体排出用槽,其形成于所述嵌合部的外周,在所述嵌合部被压入所述沉孔部的状态下,所述气体排出用槽从所述异物收纳槽延伸至所述沉孔部的内部,使所述沉孔部内部的气体向所述异物收纳槽排出,在所述嵌合部的外周面和底面之间形成有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上康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