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性引导装置。密封部件(17)是在截面方向上,将唇形部(26)、密封基部(25)、厚度尺寸比密封基部小的第1延长部(27)、厚度尺寸比第1延长部大的第1卡止部(28)连续而形成的部件。保持板(16)具有:收纳密封基部的基部收纳凹部(20);以及将第1卡止部(28)收纳在内部,限制第1卡合部以使密封部件不脱离的第1卡合凹部(21)。第1卡合部(28)在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的两方留有间隙而收纳在第1卡合凹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如下的线性引导装置,其设在工作机械或制造装置、注射模塑成形机、 测量机器等的机械装置的引导部,并用于使工作台等的移动台直线移动。
技术介绍
线性引导装置具有引导导轨,在该引导导轨的导轨侧面上形成有转动体引导面; 滑块,其跨架在引导导轨而在引导导轨上相对移动;以及侧封件,其安装在滑块的移动方向的端面,并通过在包含转动体引导面的引导导轨的导轨外面滑动,从而通过滑块的移动除去堆积在导轨外面上的垃圾、灰尘、切屑等的杂质。作为以往的侧封件,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结构。专利文献1的侧封件(在该专利文献1中称为端封件)构成为具有削刮部,其与导轨外面留有间隙地对向配置;外壳部,其配置在滑块的移动方向的端面与削刮部之间,在与导轨外面之间留有间隙地对向配置;以及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的密封基部夹持在外壳部及削刮部之间,并且从密封基部延伸的唇形部与导轨外面接触。并且,专利文献2的侧封件构成为具有端盖,其固定在滑块的移动方向的端面; 凹槽,其沿着与引导导轨的导轨外面对向的端盖的内侧的面形成;以及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的密封基部嵌合在该凹槽,并且从密封基部延伸的唇形部与导轨外面接触。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1190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343558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侧封件中,为了进行密封部件的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与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定位,在设于外壳部的凹部上嵌入设于密封基部的凸部而进行卡合。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的侧封件构成为不留有间隙而卡合外壳部的凹部和密封部的凸部的结构,因此根据外壳部及密封部件的制造误差,存在在密封部件的唇形部与引导导轨的外面之间产生间隙而使防尘性下降,或者唇形部与引导导轨的外面之间的接触力过大而会使摩擦上升、耐磨损性下降的问题。并且,专利文献1的侧封件的削刮部、外壳部及密封部件不构成为相互能够一体化的部件。因此,由于在通过螺纹部件固定在滑块的移动方向的端面之前是相互分离的部件,从而侧封件的安装作业性差。并且,专利文献2的侧封件仅是通过侧封件的密封外周嵌合到形成在端盖的凹槽而安装,因此当施加大的振动时,存在密封基部从凹槽脱离,而使密封部件脱落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以往例的未解决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密封部件的防尘性、耐磨损性的下降,并防止密封部件的脱落的线性引导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其包括引导导轨;滑块,其跨架在该引导导轨上而在该引导导轨上相对移动;以及侧封件,其安装在该滑块的移3动方向的端面上,所述侧封件构成为包括与所述端面抵接的保持板;在该保持板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罩部件;以及配置在所述保持板与所述罩部件之间的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是由与所述引导导轨的引导面接触的唇形部、密封基部、厚度尺寸比该密封基部小的第1延长部以及厚度尺寸比该第1延长部大的第1卡止部在与厚度方向垂直地离开所述引导面的截面方向上连续形成的部件,所述保持板形成有基部收纳凹部,其形成厚度方向定位部及截面方向定位部,收纳所述密封基部;以及第1卡合凹部,其将所述第1卡止部收纳到内部,限制该第1卡合部在朝向所述弓I导面的所述截面方向上移动,在所述唇形部在所述引导导轨的所述引导面上滑动而使所述滑块移动时,所述密封基部通过与所述基部收纳凹部的所述厚度方向定位部及所述截面方向定位部抵接,从而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且,所述第1卡合部在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的两方上留有间隙地收纳到所述第1卡合凹部中。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所述密封基部的厚度方向的部位与所述罩部件和所述基部收纳凹部的所述厚度方向定位部抵接,并且,当设所述密封基部的厚度尺寸为Tl,所述基部收纳凹部的到所述厚度方向定位部的深度为T2时,存在Tl > T2的关系。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所述基部收纳凹部的所述截面方向定位部是朝向所述引导面突出的突起。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所述密封部件将厚度尺寸比所述第1卡止部小的第2延长部和厚度尺寸比该第2 延长部大的第2卡止部在与厚度方向垂直地离开所述引导面的截面方向上连续形成,所述保持板形成有第2卡合凹部,该第2卡合凹部将所述第2卡止部收纳到内部, 限制该第2卡合部在朝向所述引导面的所述截面方向上移动,在所述唇形部在所述引导导轨的所述引导面上滑动而使所述滑块移动时,所述第 2卡合部在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的两方上留有间隙地收纳在所述第2卡合凹部中。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所述密封部件及所述保持板被限制所述厚度方向的移动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被一体化。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所述密封部件及所述罩部件被限制所述厚度方向的移动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被一体化。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所述保持板及所述罩部件被限制所述厚度方向的移动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被一体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性引导装置,在密封部件的唇形部在引导导轨的引导面上滑动而使滑块移动时,密封部件的密封基部通过与保持板的基部收纳凹部的厚度方向位置定位部及截面方向定位部抵接,从而限制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侧封件的变形,且防尘性能不下降。并且,密封部件的第1卡合部在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的两方留有间隙地收纳在保持板的第1卡合凹部,并且即使有使密封部件脱离的外力的作用,也能够通过第1卡止部卡合到第1卡合凹部,防止密封部件的脱离。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设置在引导导轨的导轨上面的导轨盖的形状的图。图3是示出构成线性引导装置的侧封件的结构部件的图。图4是示出被一体化的侧封件的图。图5是示出构成侧封件的保持板的图。图6是图5的A-A线向视图。图7是图5的B-B线向视图。图8是示出构成侧封件的密封部件的图。图9是示出密封部件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C-C线向视图。图11是图9的D-D线向视图。图12是图9的符号U示出的区域的放大图。图13是示出一体化了保持板、密封部件、罩部件的状态的图。图14是图13的E-E线向视图。图15是图13的F-F线向视图。图16是图13的G-G线向视图。图17是示出不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的比较例的图。图18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的主视图。图19是图18所示的密封部件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图20是示出进一步不同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的主视图。图21是示出具有图20的结构的密封部件的侧封件的图。图22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保持板的主要部分主视图。图23是放大了图22的符号H所示的区域的图。图M是示出构成线性引导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侧封件的结构部件的图。图25是示出图M的结构的被一体化的侧封件的图。图沈是示出图M的侧封件的保持板及罩部件的卡合状态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线性引导装置1是具有引导导轨2、滑块5、端盖10及侧封件12的装置。引导导轨2是用合金钢等的钢材制作的长的棒状部件,并且在导轨上面加上以规定的间距设有多个作为设有段差的螺栓孔的导轨设置孔3,该导轨设置孔3用于在机械装置的基台等上固定引导导轨2。在引导导轨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