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性引导装置中,在滑块(2)的运动方向两端配置有两个侧封件(4、5),配置在滑块(2)侧的内侧密封件(4)利用螺栓(6)、外侧密封件(5)利用螺栓(7)分别独立地安装在滑块(2)。由此,可以容易地高精度地将两个侧封件(4、5)安装于滑块(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性引导装置,其中,多个侧封件重叠地安装于滑块的运动方向两端。
技术介绍
线性引导装置是如下这样的装置,其具有导轨;滑块;以及多个滚动体,所述导轨与滑块彼此对置地配置并具有形成滚动体的滚动通道的滚动面,通过滚动体在所述滚动通道滚动,导轨与滑块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地进行直线运动。现有的线性引导装置在滑块的运动方向两端配置有侧封件,该侧封件具有与导轨滑动接触的橡胶制的唇部。由此,防止了异物从滑块的直线运动方向两端进到内部。以往,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案将侧封件的唇部形成为一体型的双重唇,从而对防尘性和滑动性这两方面都进行改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还记载了这样的内容将双重唇形成为由朝外的外侧唇部和朝内的内侧唇部构成,使外侧唇部发挥针对滑块外部的尘埃等的密封性能(防尘性),使内侧唇部发挥针对滑块内部的润滑脂等的密封性能(密封性)。但是,一体型的双重唇难以将两个唇部安装成规矩地与导轨紧密接触。即使在能够规矩地进行安装的情况下,在滑块进行运动时,其中一个唇部被另一个唇部挤压而使得其末端翘起,从而有可能自该末端与导轨之间产生的间隙卷入异物。此外,特别是在粉尘多的场所使用的情况下,为提高密封性能以及对附着异物的清除性能而将两个侧封件重叠地进行安装(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中的W006]段)。专利文献2中还记载了这样的内容在两个侧封件之间配置间隔部件,利用安装螺栓将它们一体地固定于滑块的端部。但是,难以同时高精度地安装两个侧封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平6-5154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0-964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线性引导装置,其能够容易地将多个侧封件高精度地安装于滑块的运动方向两端,使得防尘性和密封性两者都很优秀。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导轨; 滑块;以及多个滚动体,所述导轨与滑块彼此对置地配置并具有形成滚动体的滚动通道的滚动面,通过使滚动体在所述滚动通道滚动,导轨与滑块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地进行直线运动,在所述滑块的运动方向两端配置有多个侧封件,该侧封件具有与所述导轨滑动接触的唇部,各侧封件通过螺纹部件独立地安装于所述滑块。3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线性引导装置,由于通过螺纹部件将多个侧封件分别独立地安装于所述滑块,因此能够容易地高精度地安装多个侧封件。此外,在滑块进行运动时,由于不会如一体型的双重唇部那样使其中一个唇部受到另一个唇部的影响,因此不易在侧封件的唇部与导轨之间产生间隙。此外,在多个侧封件中,配置在所述滑块的运动方向的最外侧的外侧密封件的唇部是朝外的唇,配置在所述滑块的运动方向的最内侧的内侧密封件的唇部是朝内的唇,这样,通过多个侧封件发挥了防尘性和密封性这两方面的功能。由此,与具有侧封件、且该侧封件具有一体型的双重唇部的线性引导装置相比,所述第一方面的线性引导装置在防尘性和密封性这两方面都很优秀。作为所述第一方面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结构,可列出以下内容所述侧封件是将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板状部及唇部与金属板形成为一体而构成的,在所述滑块的运动方向两端各配置有两个所述侧封件,在所述内侧密封件的所述金属板和所述板状部形成有第一贯通孔,第一螺钉的轴部穿过该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螺钉用来将所述内侧密封件安装于所述滑块;以及第二贯通孔,第二螺钉的轴部穿过该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螺钉用来将所述外侧密封件安装于所述滑块。在该情况下,首先,将内侧密封件配置在滑块的运动方向两端,使第一螺钉的轴部穿过内侧密封件的第一贯通孔,并将第一螺钉的末端的外螺纹与滑块的内螺纹螺合,从而将内侧密封件安装于滑块的运动方向两端。接下来,将外侧密封件配置在内侧密封件的外侧,使第二螺钉的轴部穿过内侧密封件的第二贯通孔,并将第二螺钉的末端的外螺纹与滑块的内螺纹螺合,从而将外侧密封件隔着内侧密封件安装于滑块的运动方向两端。由此,通过螺纹部件将两个侧封件独立地安装于滑块。此外,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一方面的线性引导装置可以为如下结构所述外侧密封件具有第三贯通孔,该第三贯通孔使所述第一螺钉的头部露出;以及第四贯通孔,其与所述内侧密封件的第二贯通孔连通,在所述内侧密封件的金属板和板状部的第二贯通孔配置有衬垫,所述衬垫的一个端面与滑块的端面接触,另一个端面与外侧密封件的金属板的第四贯通孔的周缘部接触,第二螺钉的轴部与所述衬垫具有游隙地配合。根据该结构,可从外侧密封件的第三贯通孔对第一螺钉的头部进行操作。此外,由于所述衬垫的一个端面与滑块的端面接触,另一个端面与外侧密封件的金属板的第四贯通孔的周缘部接触,并且第二螺钉的轴部与所述衬垫具有游隙地配合,因此第二螺钉的紧固力不会作用于内侧密封件。由此,在利用第二螺钉安装了外侧密封件之后,不用改变外侧密封件的安装状态就能够对内侧密封件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再者,当在所述内侧密封件的板状部的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中的至少一方中配置有金属制的衬垫时,由于所述板状部不会因对应的螺钉的紧固而发生翘曲,因此可以妥当地利用第一螺钉来安装内侧密封件或利用第二螺钉来安装外侧密封件。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线性引导装置能够容易地将多个侧封件高精度地安装于滑块的运动方向两端,从而防尘性和密封性均很优秀。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内侧密封件的正视图。图3是图2中的A-A线剖视图。图4是图2中的B-B线剖视图。图5是示出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外侧密封件的正视图。图6是图5中的A-A线剖视图。图7是图5中的B-B线剖视图。图8是示出安装内侧密封件和外侧密封件之前的线性引导装置的正视图。图9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安装了内侧密封件并配置了衬垫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0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安装了外侧密封件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1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安装了外侧密封件的状态的滑块端部的侧视图,并且剖切局部而示出了图10中的A-A截面。图12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安装了外侧密封件的状态的滑块端部处的、图10中的B-B截面的图。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内侧密封件的正视图。图15是图14中的A-A线剖视图。图16是图14中的B-B线剖视图。图17是示出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外侧密封件的正视图。图18是图17中的A-A线剖视图。图19是图17中的B-B线剖视图。图20是示出安装内侧密封件和外侧密封件之前的线性引导装置的正视图。图21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安装了内侧密封件并配置了衬垫的状态的正视图。图22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安装了外侧密封件的状态的正视图。图23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安装了外侧密封件的状态的滑块端部的侧视图,并且剖切局部而示出了图22中的A-A截面。图M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安装了外侧密封件的状态的滑块端部处的、图22中的B-B截面的图。图25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沈是示出构成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内侧密封件的正视图。图27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匠,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