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公共交通车辆中的换向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8260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1 06:28
一种用于公共交通车辆中的换向座椅,座椅本体包括坐板,坐板两侧设有扶手,靠背通过换向机构与坐板的两侧连接;换向机构包括与坐板、靠背构成四杆机构的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相交叉,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近端分别与坐板侧边铰接,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远端分别与卡槽两端的槽内壁铰接,卡槽两端分别设有限制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过度转动的端头;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长度相等,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两近端的安装距离小于第一连架杆的长度,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两近端的安装距离小于两远端的安装距离;靠背上设有便于翻转的拉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公共交通车辆中的换向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化的浪潮,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关于城市公交车、地铁、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坐舒适性和人性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而对于大型公共交通车辆与一般乘客的人机界面——座椅的设计也受到很大关注。例如人们希望地铁的座椅可以换向,从而乘客可以自由选择面向方向,或便于与友人交谈以及进行娱乐活动。目前部分高铁上已有可换向座椅,通过将座椅绕自身中心转动180°实现方向转变。但是这种座椅的转动装置过于笨重和繁琐,成本高,换向操作也比较吃力,且占地面积较大,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预留出足够的空间确保座椅能够转动,不适于在本就拥挤的车厢空间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公共交通车辆中的换向座椅结构繁琐、占地面积大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公共交通车辆中的换向座椅。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公共交通车辆中的换向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及其支撑底座,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坐板,所述坐板两侧设有扶手,所述坐板后侧设有靠背,所述靠背通过换向机构与所述坐板的两侧连接,以带动所述靠背绕所述坐板转动;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与坐板、靠背构成四杆机构的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相交叉,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近端分别与所述坐板侧边铰接,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远端分别与所述靠背的侧边铰接,所述靠背的两侧设有卡槽,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远端分别与所述卡槽两端的槽内壁铰接,所述卡槽两端分别设有限制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过度转动的端头;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两近端的安装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连架杆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两近端的安装距离小于两远端的安装距离;所述靠背上设有便于翻转的拉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只需转动靠背就可以实现座位方向的转变,轻巧方便,且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使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改变面向方向,满足个性化需要,适用于人流量大,空间狭小的公交车、地铁等大型公共交通的车辆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换向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换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换向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一种用于公共交通车辆中的换向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及其支撑底座2,所述座椅本体1包括坐板11,所述坐板11两侧 设有扶手13,所述坐板11后侧设有靠背12,所述靠背12通过转动机构与所述坐板11的两侧连接,以带动所述靠背12绕所述坐板11转动;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与坐板11、靠背12构成四杆机构的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所述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相交叉,所述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的近端分别与所述坐板11侧边铰接,所述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的远端分别与所述靠背12的侧边铰接,所述靠背12的两侧设有卡槽122,所述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的远端分别与所述卡槽122两端的槽内壁铰接,所述卡槽122两端分别设有限制所述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过度转动的端头;所述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的两近端的安装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连架杆14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的两近端的安装距离小于两远端的安装距离;所述靠背12上设有便于翻转的拉环121。拉动拉环121便于进行本专利技术的换向操作。所述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的结构、大小完全相同。所述坐板11、靠背12、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构成双曲柄式换向机构,根据四杆机构的工作原理,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带动靠背12转动至使用位置。所述靠背12上设有两个拉环121,便于拉动靠背12换向。所述靠背 12两侧设有的卡槽122,所述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与槽内壁铰接,在靠背12转至使用位置时通过卡槽12两端的端头限制第一连架杆14或第二连架杆15的进一步运动,从而实现定位功能。换向时,拉动拉环121将靠背12向上转动,当转动到一定位置时,卡槽122的端头与此时位于下方的连架杆抵触,以限制该连架杆继续运动,从而达到定位的目的,至此,即完成座椅的换向操作。特别地,通过调整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在所述坐板11上的安装距离、第一连架杆14和第二连架杆15的长度、卡槽122的长度和厚度,可以调整靠背12与坐板11之间的角度,从而达到使用者的所需的位置。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专利技术构思的实现形式的例举,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陈述的具体形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公共交通车辆中的换向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公共交通车辆中的换向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及其支撑底座,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坐板,所述坐板两侧设有扶手,所述坐板后侧设有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通过换向机构与所述坐板的两侧连接,以带动所述靠背绕所述坐板转动;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与坐板、靠背构成四杆机构的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相交叉,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近端分别与所述坐板侧边铰接,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远端分别与所述靠背的侧边铰接,所述靠背的两侧设有卡槽,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远端分别与所述卡槽两端的槽内壁铰接,所述卡槽两端分别设有限制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过度转动的端头;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两近端的安装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连架杆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的两近端的安装距离小于两远端的安装距离;所述靠背上设有便于翻转的拉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公共交通车辆中的换向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及其支
撑底座,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坐板,所述坐板两侧设有扶手,所述坐板
后侧设有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通过换向机构与所述坐板的两
侧连接,以带动所述靠背绕所述坐板转动;
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与坐板、靠背构成四杆机构的第一连架杆和第
二连架杆,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相交叉,所述第一连架杆和
第二连架杆的近端分别与所述坐板侧边铰接,所述第一连架杆和第二
连架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红召孔娟娟刘冬旭陈宁郝伟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