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记忆系统,包括:带记忆功能的座椅控制器;多个座椅操作按键,通过硬线与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座椅控制器响应于座椅操作按键被按下,驱动相应的座椅电机对座椅进行调节;记忆按键,通过硬线与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座椅控制器响应于记忆按键的短按操作进入记忆模式;一个或多个存储位置按键,通过硬线与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在记忆模式下,座椅控制器响应于存储位置按键被按下,存储当前的座椅状态;反馈信号灯,通过硬线与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在座椅控制器的驱动下按照不同的方式闪烁以指示操作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使用CAN通信,结构简单,通用性高,而且有利于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座椅记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记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低成本的、带信号灯的汽车座椅记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通常的座椅记忆系统都是连接在CAN总线上的,由按键或遥控钥匙实现座椅位置的存储和调取,通过仪表发出的声音信号向用户反馈存储成功。但是,这样的系统结构依赖CAN通讯,一般成本较高,结构复杂,通用性较差,并且通常不支持电机的自诊断,或者需要通过CAN总线对诊断数据进行传输和分析,再通过仪表来显示诊断结果,方案较为复杂,导致电机自诊断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记忆系统,通过硬线的按键实现座椅位置的记忆,通过硬线的反馈信号灯实现操作结果反馈,无需使用CAN通信,结构简单,通用性高,而且有利于降低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记忆系统,包括:带记忆功能的座椅控制器,该座椅控制器与多个座椅电机连接;多个座椅操作按键,通过硬线与所述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所述座椅控制器响应于其中一个座椅操作按键被按下,驱动相应的座椅电机对座椅进行调节;记忆按键,通过硬线与所述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所述座椅控制器响应于所述记忆按键的短按操作进入记忆模式;一个或多个存储位置按键,通过硬线与所述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在记忆模式下,所述座椅控制器响应于所述存储位置按键被按下,存储当前的座椅状态并将其与被按下的存储位置按键关联;反馈信号灯,通过硬线与所述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所述座椅控制器进入记忆模式时驱动所述反馈信号灯以预设的第一闪烁方式闪烁,所述座椅控制器成功存储当前的座椅状态时驱动所述反馈信号灯以预设的第二闪烁方式闪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座椅控制器响应于所述记忆按键的长按操作进入自诊断模式,驱动所述反馈信号灯以预设的第三闪烁方式闪烁,并对所述多个座椅电机进行自诊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座椅控制器进入自诊断模式后,响应于检测到仅有一个座椅电机故障,驱动该反馈信号灯按照故障座椅电机对应的闪烁方式闪烁,不同的座椅电机对应于不同的闪烁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座椅控制器进入自诊断模式后,响应于检测到超过一个座椅电机故障,驱动该反馈信号灯按照优先级最高的故障座椅电机对应的闪烁方式闪烁;在后续多次进入自诊断模式时,依据优先级顺序,驱动该反馈信号灯依次按照其他故障座椅电机对应的闪烁方式闪烁,直至有故障的座椅电机完全呈现,不同的座椅电机对应于不同的闪烁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座椅操作按键、记忆按键和反馈信号灯设置在主驾驶座椅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反馈信号灯为单个LED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记忆系统通过硬线的座椅操作按键实现座椅的调节,通过硬线的记忆按键、存储位置按键实现座椅状态的记忆,通过硬线的反馈信号灯向用户反馈操作结果,无需连接CAN网络,无需接触CAN通信即可实现座椅位置的记忆,结构简单、通用性高、成本较低。进一步而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记忆系统还能够实现座椅电机的自诊断功能,并通过反馈信号灯向用户反馈自诊断结果。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记忆系统固定的结构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记忆系统在进入记忆模式时反馈信号灯的闪烁方式;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记忆系统在成功存储座椅状态时反馈信号灯的闪烁方式;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记忆系统在进入自诊断模式时反馈信号灯的闪烁方式;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记忆系统的反馈信号灯对应于多个座椅电机的多种闪烁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汽车座椅记忆系统包括:带记忆功能的座椅控制器100、多个座椅操作按键106~111,记忆按键101、多个存储位置按键103~105以及反馈信号灯102。优选地,多个座椅操作按键106~111,记忆按键101、多个存储位置按键103~105以及反馈信号灯102设置在车辆主驾驶座椅的一侧,以便于用户对各个按键进行操作,以及观察反馈信号灯102的反馈。其中,带记忆功能的座椅控制器100可以是不带CAN通讯功能的座椅控制器。该座椅控制器100与多个座椅电机(图中未示出)连接。该多个座椅电机例如可以包括座椅前后调节电机、座椅高度调节电机、座椅倾角调节电机、靠背倾角调节电机、腰托前后调节电机以及腰托上下调节电机,但并不限于此。这些座椅电机接收到座椅控制器100的指示信号后,对座椅的不同维度进行调节。多个座椅操作按键通过硬线与座椅控制器100直接连接,这些座椅操作按键可以包括:座椅前后调节按键106、座椅高度调节按键107、座椅倾角调节按键108、靠背倾角调节按键109、腰托前后调节按键110、腰托上下调节按键111。当其中一个座椅操作按键被按下时,座椅控制器100产生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传递至相应的座椅电机,以驱动座椅电机对座椅进行调节。记忆按键101通过硬线与座椅控制器100直接连接。座椅控制器100响应于记忆按键101的短按操作进入以及模式,响应于记忆按键101的长按操作进入自诊断模式。其中,长按操作是指较长时间持续地按住记忆按键101,短按操作是指较短时间地按住记忆按键101,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存储位置按键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包括1号按键103、2号按键104以及3号按键105。存储位置按键通过硬线与座椅控制器100直接连接。在进入记忆模式的预设时间段(例如10秒)内,座椅控制器100响应于存储位置按键被按下,存储当前的座椅状态并将其与被按下的存储位置按键关联。后续,用户可以通过按下存储位置按键来调取相应的座椅状态,并通过座椅控制器100将座椅调节至该状态。在进入记忆模式后,如果超出该预设的时间段,那么按下存储位置按键将不会再对座椅状态进行记忆。进一步地,根据上电情况的不同,座椅状态的调取可以有不同的操作。如果点火开关未打开,仅有汽车电瓶供电,那么响应于存储位置按键的短按操作,座椅控制器100调取存储的座椅状态,也就是仅需短按存储位置按键就能实现记忆座椅位置的复位;如果点火开关打开,那么响应于存储位置按键的长按操作,座椅控制器100调取存储的座椅状态,也就是需要长按存储位置按键才能实现记忆座椅位置的复位。这里的“长按”和“短按”是相对的,长按的时间长于短按的时间。反馈信号灯102通过硬线与座椅控制器100直接连接,在座椅控制器100的驱动下,根据用户不同的操作按照不同的闪烁方式进行闪烁,以向用户反馈操作的结果。优选地,该反馈信号灯102仅为单独的一个灯,例如为单独的一个LED灯,以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下面采用不同的操作实例进行说明。响应于记忆按键101的短按操作,座椅控制器100进入记忆模式,此时,反馈信号灯102可以按照图2所示的方式闪烁,闪烁周期为1秒,最多持续10秒,以告知用户已经进入记忆模式。在闪烁的10秒内,如果任意座椅位置按键被按下,那么座椅控制器100存储座椅状态并将其与被按下的座椅位置按键关联。当座椅状态被成功存储时,反馈信号灯可以按照图3所示的方式闪烁,也就是长亮3秒,以提示用户存储成功。响应于记忆按键101的长按操作,座椅控制器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记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记忆功能的座椅控制器,该座椅控制器与多个座椅电机连接;多个座椅操作按键,通过硬线与所述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所述座椅控制器响应于其中一个座椅操作按键被按下,驱动相应的座椅电机对座椅进行调节;记忆按键,通过硬线与所述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所述座椅控制器响应于所述记忆按键的短按操作进入记忆模式;一个或多个存储位置按键,通过硬线与所述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在记忆模式下,所述座椅控制器响应于所述存储位置按键被按下,存储当前的座椅状态并将其与被按下的存储位置按键关联;反馈信号灯,通过硬线与所述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所述座椅控制器进入记忆模式时驱动所述反馈信号灯以预设的第一闪烁方式闪烁,所述座椅控制器成功存储当前的座椅状态时驱动所述反馈信号灯以预设的第二闪烁方式闪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记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记忆功能的座椅控制器,该座椅控制器与多个座椅电机连接;多个座椅操作按键,通过硬线与所述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所述座椅控制器响应于其中一个座椅操作按键被按下,驱动相应的座椅电机对座椅进行调节;记忆按键,通过硬线与所述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所述座椅控制器响应于所述记忆按键的短按操作进入记忆模式;一个或多个存储位置按键,通过硬线与所述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在记忆模式下,所述座椅控制器响应于所述存储位置按键被按下,存储当前的座椅状态并将其与被按下的存储位置按键关联;反馈信号灯,通过硬线与所述座椅控制器直接连接,所述座椅控制器进入记忆模式时驱动所述反馈信号灯以预设的第一闪烁方式闪烁,所述座椅控制器成功存储当前的座椅状态时驱动所述反馈信号灯以预设的第二闪烁方式闪烁;其中所述座椅控制器响应于所述记忆按键的长按操作进入自诊断模式,驱动所述反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浩,陈嵘瑾,袁军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