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使用的安全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当车辆发生紧急刹车情况,此时的高级座椅的头枕一般是采用头枕主动保护乘客的方式,原理为依靠乘客挤压靠背,使得头枕提前向前移动,从而缩短头部向后仰的距离,减少了颈部变形量,进而保护乘客,此为理想状态。但是目前头枕高度都是手动可调,如果乘坐人员个头较矮,或者头枕在最高极限位置,亦或是靠背后倾,导致乘客呈仰卧状态,此时就会存在头部保护盲区,碰撞发生时会有卡住头部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可随情况而自动调整头枕高度的汽车座椅,以有效保护乘客的人身安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配套设立的头枕和座椅靠背,所述头枕通过头枕杆与所述座椅靠背连接,其包括头枕移动机构,所述头枕移动机构包括操作力产生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限位扣卡轴、移动板和拉力弹簧,所述移动板上开有一卡轴通孔,所述限位扣卡轴通过所述卡轴通孔与所述移动板固定,所述拉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板连接,所述移动板还与所述头枕杆连接,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配套设立的头枕和座椅靠背(3),所述头枕通过头枕杆(22)与所述座椅靠背(3)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移动机构,所述头枕移动机构包括操作力产生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限位扣卡轴(441)、移动板(44)和拉力弹簧(47),所述移动板(44)上开有一卡轴通孔,所述限位扣卡轴(441)通过所述卡轴通孔与所述移动板(44)固定,所述拉力弹簧(47)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板(44)连接,所述移动板(44)还与所述头枕杆(22)连接,所述拉力弹簧(47)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靠背(3)连接;所述操作力产生组件包括限位扣回位弹簧(451)、限位扣(45)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配套设立的头枕和座椅靠背(3),所述头枕通过头枕杆(22)与所述座椅靠背(3)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移动机构,所述头枕移动机构包括操作力产生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限位扣卡轴(441)、移动板(44)和拉力弹簧(47),所述移动板(44)上开有一卡轴通孔,所述限位扣卡轴(441)通过所述卡轴通孔与所述移动板(44)固定,所述拉力弹簧(47)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板(44)连接,所述移动板(44)还与所述头枕杆(22)连接,所述拉力弹簧(47)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靠背(3)连接;所述操作力产生组件包括限位扣回位弹簧(451)、限位扣(45)和限位扣转轴(452),所述限位扣(45)的一端为弯钩状,所述限位扣(45)的弯钩状端部与所述限位扣卡轴(441)卡合,所述限位扣(45)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扣回位弹簧(451)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扣回位弹簧(451)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靠背(3)连接,所述限位扣(45)上还开有一转轴通孔,所述限位扣(45)通过所述转轴通孔与所述限位扣转轴(452)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扣转轴(452)与所述座椅靠背(3)固定,所述限位扣(45)上还接有置于所述座椅靠背(3)处的拉线(41),所述拉线(41)为所述限位扣(45)提供绕所述限位扣转轴(452)转动的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移动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滑轨架(431),所述滑轨架(431)与所述移动板(44)滑动配合且为所述移动板(44)提供与所述拉力弹簧(47)的弹性形变方向平行的滑动轨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座椅靠背(3)连接的滑轨板(43),所述滑轨板(43)上设有两个对称的所述滑轨架(431),且所述滑轨板(43)的表面还开有卡位槽(432),所述卡位槽(432)内卡接一拉线卡位套(411),所述拉线(41)穿过所述拉线卡位套(411)与所述限位扣(4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承压梁(32),所述承压梁(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椅靠背(3)的靠背框架(33)的两侧连接,所述拉线(41)绕过所述承压梁(32)与所述靠背框架(3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承压连接组件,所述承压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柳,刘庆松,邢帅,董力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