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和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302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枕,该头枕包括:衬垫构件,该衬垫构件包括凹形容置部,所述凹形容置部当头枕组装至车辆座椅时朝向后侧敞开并且该衬垫构件是支承乘员的头部的弹性体;以及附接构件,该附接构件具有容置在容置部中的一部分,该附接构件形成有开口部以用于将显示装置附接至开口部,并且附接构件还具有布置至比衬垫构件更远的后侧的开口部的外周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枕,该头枕包括:衬垫构件,该衬垫构件包括凹形容置部,所述凹形容置部当头枕组装至车辆座椅时朝向后侧敞开并且该衬垫构件是支承乘员的头部的弹性体;以及附接构件,该附接构件具有容置在容置部中的一部分,该附接构件形成有开口部以用于将显示装置附接至开口部,并且附接构件还具有布置至比衬垫构件更远的后侧的开口部的外周部。【专利说明】头枕和车辆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头枕和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0.2005-343328描述了一种在其中显示装置安装至车辆座椅的头枕的构型。在这种构型中,头枕的后面形成有凹部,内壳体插入至该凹部中,并且显示装置附接至内壳体的内侧,内壳体插入且附接至凹部。即,整个内壳体(附接构件)由头枕(衬垫构件)围绕,其中,显示装置附接至整个内壳体。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下述构型中:整个附接构件被衬垫构件围绕,其中,显示装置附接至整个附接构件,该附接构件比衬垫构件小,并且因此,附接至附接构件的显示装置的尺寸也被减小。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获得能够使大的显示装置附接至头枕的构型。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头枕包括:衬垫构件,该衬垫构件包括凹形容置部,该凹形容置部当头枕组装至车辆座椅时朝向后侧敞开,该衬垫构件是支承乘员的头部的弹性体;以及附接构件,该附接构件具有容置在容置部中的一部分,该附接构件形成有开口部以用于将显示装置附接至开口部,并且附接构件还具有开口部的布置于比衬垫构件更远的后侧处的外周部。 在上述构型中,显示装置可附接至附接构件的开口部,并且开口部的外周部布置至比衬垫构件更远的后侧。这使得与附接构件整个地容置在衬垫构件的容置部中的情况相t匕,开口部的外周部的尺寸在大小方面增大。 由于这还能够使开口部在大小方面增大,所以可以获得在其中大的显示装置可附接至头枕的构型。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头枕是第一方面的头枕,并且还包括覆盖衬垫构件的覆盖构件,并且其中,外周部是从构成附接构件的开口部的边缘折叠的折叠部,并且折叠部对覆盖构件的在折叠部处的部分进行支承。 在上述构型中,覆盖构件的一部分通过折叠部支承,该折叠部从构成附接构件的开口部的边缘被折叠。该提高了开口部的刚性的折叠部用于支承覆盖构件的一部分,从而使得能够增大了待抑制的部件的数量。 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头枕是或者第一方面的头枕或者第二方面的头枕,其中,附接构件形成为在所述开口部处敞开的盒形形状,并且包括底板、具有面向上方的板面的上板、具有面向一侧的板面的一侧板、具有面向另一侧的板面的另一侧板、以及具有面向下方的板面的下板;附接构件形成有使得下板能够屈曲的切口(cutout)。 上板形成有被接合部,该被接合部通过形成至显示装置的上部的接合部接合,并且下板形成有与形成至显示装置的下部的附接孔连通的连通孔。 在上述构型中,由于切口形成为使得下板能够屈曲,当显示装置附接至开口部时,下板屈曲,因此使得显示装置能够容易地附接至附接构件的开口部。 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头枕是第三方面的头枕,其中,切口分别形成至下述拐角部:通过一侧板和下板形成的拐角部和通过另一侧板和下板形成的拐角部。 在上述构型中,形成在拐角部处的切口使得下板能够容易地屈曲。 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车辆座椅包括:作为支承体的框架;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支承乘员的背部并且附接至框架;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头枕,该头枕支承乘员的头部并且附接至框架;以及座椅垫,该座椅垫支承乘员的臀部并且附接至框架。 在上述构型中,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头枕设置成支承乘员的头部,从而使得能够获得在其中大的显示装置可附接至座椅的构型。 本专利技术使得能够获得大的显示装置可附接至头枕的构型。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基于下述附图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 图1A至图2B为分别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的截面图; 图3A和图3B为图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中所采用的盒部的截面图; 图4为图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中所。采用的盒部的截面图; 图5为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的立体图; 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立体图;以及 图9为图示了根据针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比较示例的头枕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9对关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和车辆座椅的示例进行说明。应注意的是,在附图中,箭头UP(向上)指示沿竖直方向向上,箭头WI指示座椅宽度方向,并且箭头FB指示座椅前后方向。 整体构型 如图8中图示的,车辆座椅10 (下文简称为“座椅10”)是在车辆的前排中所采用的座椅。如图7中图示,座椅10包括:框架12,该框架12用作支承体;座椅垫14,该座椅垫14附接至框架12并且支承例如就坐乘员的臀部;座椅靠背16,该座椅靠背16附接至框架12并且支承就坐乘员的背部、腰部等;以及头枕22,该头枕22附接至框架12并且支承就坐乘员的头部。 座椅10还包括覆盖座椅垫14的垫覆盖件18和覆盖座椅靠背16的靠背覆盖件20。 框架12包括:支承座椅垫14的垫框架30 ;支承座椅靠背16的靠背框架32 ;以及头枕支架34,该头枕支架34用作支承头枕22的一对支承构件的示例。 沿垫框架30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后端侧通过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构件36联接至沿靠背框架32的竖直方向的下端侧。靠背框架32围绕轴构件36的旋转中心转动。 设置有两个头枕支架34,该两个头枕支架34附接至靠背框架32的上端侧并且沿座椅宽度方向分离。头枕支架34构造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管状形状,并且头枕22的拉杆构件60的两个端侧插入至头枕支架34中。因此,头枕22通过框架12 (头枕支架34)支承。应注意的是,将稍后详细描述头枕22。 座椅垫14通过对发泡的聚氨酯树脂进行发泡模制而形成,并且包括一对侧支承部40和主要部42,一对侧支承部40抑制就坐乘员沿座椅宽度方向滑动,并且主要部42布置在一对侧支承部40之间。 座椅靠背16通过对发泡的聚氨酯树脂进行发泡模制而形成,并且包括一对侧支承部56和主要部58,一对侧支承部56抑制就坐乘员的上身沿座椅宽度方向滑动,并且主要部58布置在一对侧支承部56之间。 下面说明关于头枕22的构型。 如图5和图6中图示的,头枕22包括:拉杆构件60,该拉杆构件60通过将管弯曲而形成;衬垫构件62,该衬垫构件62附接至拉杆构件60并且支承乘员的头部;衬垫覆盖件64,该衬垫覆盖件64是覆盖衬垫构件62的覆盖构件的示例;以及头枕盒66 (下文简称为“盒66”),该头枕盒66是附接构件的示例,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68可以附接至该附接构件。 拉杆构件 如图5中图示的,拉杆构件60包括一对延伸部60A和联接部60B,该一对延伸部60A通过将管弯曲而形成,该管被部分地弯曲并且沿座椅宽度方向彼此以一定分离度向下延伸,该联接部60B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并且与一对延伸部60A的上端联接在一起。 头枕22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头枕和车辆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枕,所述头枕包括:衬垫构件,所述衬垫构件包括凹形容置部,所述凹形容置部当所述头枕组装至车辆座椅时朝向后侧敞开,并且所述衬垫构件是支承乘员的头部的弹性体;以及附接构件,所述附接构件具有容置在所述容置部中的一部分并形成有开口部以用于将显示装置附接至所述开口部,并且所述附接构件还具有所述开口部的布置于比所述衬垫构件更远的后侧处的外周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田真一广濑智弘三瓶雅春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