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488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23:21
一种头枕、车辆座椅。提供了一种头枕,其包括:主体构件、支撑构件、以及止档构件,该止档构件包括:圆筒状的圆筒部、悬臂部、突出部、以及限制部,该限制部形成为从圆筒部延伸,以在支撑构件的两个端部侧都插入到支承构件中并且从支承构件的端部突出的突出状态下、在试图将支撑构件从支承构件中拔出时抵接支承构件的端部,由此限制将支撑构件从支承构件中拔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头枕、车辆座椅。提供了一种头枕,其包括:主体构件、支撑构件、以及止档构件,该止档构件包括:圆筒状的圆筒部、悬臂部、突出部、以及限制部,该限制部形成为从圆筒部延伸,以在支撑构件的两个端部侧都插入到支承构件中并且从支承构件的端部突出的突出状态下、在试图将支撑构件从支承构件中拔出时抵接支承构件的端部,由此限制将支撑构件从支承构件中拔出。【专利说明】头枕、车辆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头枕以及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0.2006-346342描述了如下的头枕结构:在该头枕结构中,狭缝设置于头枕支撑件(支撑构件)的下端,并且该狭缝轴向地支承旋转的止挡件。旋转的止挡件挂在设置于座椅靠背的头枕衬套的端部上,从而防止头枕支撑件从座椅靠背(靠背框架)中意外地移出。 这种传统的结构需要诸如狭缝成形和孔成形之类的多个机械加工过程,以便在支撑构件的下端处提供防拔出件(止档构件)。这种防拔出件由诸如旋转止挡件和用以轴向地支承旋转止挡件的轴之类的多个部件构成,在组装这些部件时需要相当大量的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简单的构型对从靠背框架取下头枕进行限制。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是一种如下的头枕,该头枕包括:主体构件,该主体构件支承乘员的头部;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通过对管进行弯曲而形成,该支撑构件支承主体构件并且在两个端部侧处插入到管状的支承构件中,该支承构件附接至支承乘员的背部的靠背框架;以及止挡构件,该止档构件包括:圆筒状的圆筒部,该圆筒部插入到支撑构件的端部中;悬臂部,该悬臂部形成于圆筒部的外周面并且以成悬臂的状态沿圆筒部的轴向方向延伸;突出部,该突出部形成于悬臂部的自由端以朝向圆筒部的径向方向的外侧突出,并且在将圆筒部插入支撑构件中时,该突出部与形成于支撑构件的周面的通孔相接合;以及限制部,该限制部形成为从圆筒部延伸,以在支撑构件的两个端部侧都插入到支承构件中并且从支承构件的端部突出的突出状态下、在试图将支撑构件从支承构件中拔出时抵接支承构件的端部,由此限制将支撑构件从支承构件中拔出。 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当止档构件的圆筒部被插入到支撑构件的端部中时,形成于处于成悬臂状态的悬臂部的自由端的突出部与形成于支撑构件的周面的通孔相接合。 在支撑构件被插入到支承构件中并且止档构件的限制部的一部分从支承构件的端部向外突出的突出状态下,当在试图从靠背框架取下头枕时试图将支撑构件从支承构件中拔出时,限制部抵接支承构件的端部,限制将支撑构件从支承构件中拔出。 另外,当试图将支撑构件从支承构件中拔出时,拔出力从支撑构件作用于止档构件。突出部受到通孔的周面挤压,并且该挤压力被传递至悬臂部。由于该挤压力,力沿压缩方向或拔出方向作用于悬臂部。应当指出的是悬臂部形成于圆筒部的外周面。即,悬臂部的被支承端由圆筒部支承。悬臂部的倾斜相应地受到限制,从而对解除止档构件的突出部与支撑构件的通孔的接合状态进行限制。 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型限制从靠背框架取下头枕。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头枕,其中,限制部包括:腿部,该腿部从圆筒部沿一个轴向方向延伸并且设置成彼此相向;钩状部,该钩状部形成于腿部的前端并且朝向径向方向的外侧突出;以及凸起部,该凸起部形成于钩状部的径向方向的外侧并且沿另一轴向方向突出;并且,当试图在突出状态下将支撑构件从支承构件中拔出时,相应的凸起部抵接支承构件的端部,并且相应的钩状部的前端彼此抵接,从而限制将支撑构件从支承构件中拔出。 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中,当在试图从靠背框架取下头枕时试图将支撑构件从支承构件中拔出时,相应的凸起部抵接支承构件的端部,并且相应的钩状部的前端彼此抵接。支撑构件相应地受到限制以免被从支承构件中拔出。换言之,能够以简单的构型限制从靠背框架取下头枕。 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为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包括:靠背框架,该靠背框架支承乘员的背部;根据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头枕,该头枕附接至靠背框架并且支承乘员的头部;以及座垫框架,座垫框架附接至靠背框架的下端并且支承乘员的臀部。 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中,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头枕使得能够限制从靠背框架取下头枕。 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 本专利技术能够以简单的构型来限制从靠背框架取下头枕。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A和图1B是示出了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的支撑构件插入到头枕保持件中的插入过程的截面; 图2A和图2B是示出了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的支撑构件插入到头枕保持件中的插入过程的截面; 图3是示出了设置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的包括止档构件在内的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设置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的包括止档构件在内的构件的分解的立体图; 图5A、图5B、以及图5C分别是示出了设置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的止档构件的正视图、侧视图、以及仰视图; 图6A、图6B、以及图6C是示出了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中所采用的止档构件从支撑构件中移出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了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在内的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分解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9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和车辆座椅的示例进行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在附图中,箭头UP指示竖向方向上的上方,箭头WI指示座椅宽度方向,并且箭头FB指示座椅前后方向。 总体构型 如图9所示,车辆座椅10 (下面简称为“座椅10”)是在车辆的前排所采用的座椅。如图8所示,座椅10包括:框架12,该框架12用作支承本体;座椅座垫14,该座椅座垫14附接至框架12并且支承例如就坐的乘员的臀部;座椅靠背16,该座椅靠背16附接至框架12并且支承就坐的乘员的背部、腰部区域以及类似区域;以及头枕22,该头枕22附接至框架12并且支承就坐的乘员的头部。 座椅10还包括覆盖座椅座垫14的座垫套18,以及覆盖座椅靠背16的靠背套20。 框架12包括支承座椅座垫14的座垫框架30、以及支承座椅靠背16的靠背框架32。换言之,座垫框架30通过座椅座垫14支承乘员的臀部,并且靠背框架32通过座椅靠背16支承乘员的背部、腰部区域以及类似区域。 座垫框架30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通过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构件36联接至靠背框架32的在竖向方向上的下端。靠背框架32围绕轴构件36的旋转中心转动。 靠背框架32设置有头枕保持件34,该头枕保持件34用作支承头枕22的一对支承构件的示例。两个头枕保持件34沿座椅宽度方向分离地附接至靠背框架32的上端侧。 头枕保持件34构造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管状形状,并且头枕22的支撑构件68的两个端部侧均插入到头枕保持件34中。从而,头枕22被附接至靠背框架32 (附接至头枕保持件34)。应当指出的是,之后将详细描述头枕22。 座椅座垫14是通过对可发泡的聚氨酯树脂进行发泡成型而形成的,并且包括防止就坐的乘员沿座椅宽度方向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头枕、车辆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枕,包括:主体构件,所述主体构件支承乘员的头部;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通过对管进行弯曲而形成,所述支撑构件支承所述主体构件,并且所述支撑构件在两个端部侧处插入到管状的支承构件中,所述支承构件附接至支承所述乘员的背部的靠背框架;以及止挡构件,所述止档构件包括:圆筒状的圆筒部,所述圆筒部插入到所述支撑构件的端部中;悬臂部,所述悬臂部形成于所述圆筒部的外周面,并且所述悬臂部以成悬臂的状态沿所述圆筒部的轴向方向延伸;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形成于所述悬臂部的自由端以朝向所述圆筒部的径向方向的外侧突出,并且,在将所述圆筒部插入到所述支撑构件中时,所述突出部与形成于所述支撑构件的周面的通孔相接合;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形成为从所述圆筒部延伸,以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两个端部侧都插入到所述支承构件中并且从所述支承构件的端部突出的突出状态下、在试图将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支承构件中拔出时抵接所述支承构件的端部,由此限制将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支承构件中拔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田真一广濑智弘三瓶雅春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