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191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18:45
为解决现有技术车架存在的主梁管应力集中且车架产生共震,驾乘舒适性差且容易造成成车架断裂变形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上下主梁管设置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上下主梁管与立管部分别形成第一锐角,上下主梁管之间形成第二锐角,第一锐角和第二锐角相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摩托车车架结构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车辆受到道路冲击时,因上下主梁管错开布置,所受到的最大应力变形区域错开分布,避免了上下主梁管应力区域集中,使其断裂或疲劳应力产生断裂风险降低。并且这种布置在受到道路不平度震动冲击时,以及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使上下主梁管的强迫震动频率和震幅峰值错开分布,避免产生共震事件的发生,提高了车架的刚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摩托车构件,特别涉及到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车架包括立管,主梁管和支撑部,其结构为立管向后方且向下延伸出两主梁管,再延伸至后轮悬挂安装孔位上方后,向下延伸至发动机下悬挂支承部。主梁管分别为钣金冲压成形的扣合板材,这样设置结构主梁管应力集中且车架会产生共震,驾乘舒适性差且容易造成成车架断裂变形。显然,现有技术车架存在着主梁管应力集中且车架产生共震,驾乘舒适性差且容易造成成车架断裂变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车架存在的主梁管应力集中且车架产生共震,驾乘舒适性差且容易造成成车架断裂变形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立管、上主梁管、下主梁管和连接板,上主梁管包括左上主梁管和右上主梁管,下主梁管包括左下主梁管和右下主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主梁管设置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设置在靠立管处;所述左上主梁管和右上主梁管与立管部之间形成第一锐角A,所述左下主梁管和右下主梁管与立管部之间形成第一锐角B,并且所述第一锐角A大于比第一锐B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立管、上主梁管、下主梁管和连接板,上主梁管包括左上主梁管和右上主梁管,下主梁管包括左下主梁管和右下主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主梁管设置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设置在靠立管处;所述左上主梁管和右上主梁管与立管部之间形成第一锐角A,所述左下主梁管和右下主梁管与立管部之间形成第一锐角B,并且所述第一锐角A大于比第一锐B;所述上下主梁管从第一折弯部继续向斜下方向延伸,并沿车身宽度方向向内延伸至上下主梁管第二折弯处,所述左上主梁管和右上主梁管和之间形成第二锐角C,所述左下主梁管和右下主梁管之间形成第二锐角D,并且所述第二锐角C大于第二锐角D,所述上下主梁管从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立管、上主梁管、下主梁管和连接板,上主梁管包括左上主梁管和右上主梁管,下主梁管包括左下主梁管和右下主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主梁管设置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设置在靠立管处;所述左上主梁管和右上主梁管与立管部之间形成第一锐角A,所述左下主梁管和右下主梁管与立管部之间形成第一锐角B,并且所述第一锐角A大于比第一锐B ;所述上下主梁管从第一折弯部继续向斜下方向延伸,并沿车身宽度方向向内延伸至上下主梁管第二折弯处,所述左上主梁管和右上主梁管和之间形成第二锐角C,所述左下主梁管和右下主梁管之间形成第二锐角D,并且所述第二锐角C大于第二锐角D,所述上下主梁管从第二折弯部继续向斜下方向延伸至连接板处,并于连接板作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锐角A和第一锐角B与第二锐角C第二锐角D分别为相向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友钟学良刘治国王科张中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