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的移动倾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6950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座椅的移动倾斜装置,包括:    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的上部导轨、    在所述上部导轨上组装成可自由滑动的、安装在车辆地板上的下部导轨、    对所述上部导轨和所述下部导轨之间的滑动进行锁止的锁止板、    将由所述锁止板对所述上部导轨和所述下部导轨之间的滑动进行的锁止解除、而与所述锁止板连动的解除杆、    当所述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向前方向转动给定角度以上时、与该座椅靠背连动进行转动的倾斜板;    并使所述解除杆和所述倾斜板连动,其特征是:    用连接部件将所述解除杆和所述倾斜板连接,并且所述连接部件被构成为当在该连接部件上施加给定以上的负荷时,使所述解除杆和所述倾斜板之间的连接脱离。(*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座垫向前方倾斜的动作连动、使汽车座椅相对于汽车地板向前方滑动的汽车座椅的移动倾斜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可以相对于汽车地板沿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地支撑汽车座椅的滑动导轨机构上安装的这种移动倾斜装置,对于包括为用手动解除通常将滑动导轨机构的滑动动作锁止而施加力的锁止板的锁止的操纵手柄的滑动导轨机构,在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向前倾斜时,由与座椅靠背的转动连动的解除杆也可以解除锁止板的锁止。在这样的移动倾斜装置中,在倾斜臂机构中包括由于座椅向前倾斜的转动而动作的倾斜板,通过连杆与在滑动导轨机构中包括的解除杆连接(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特开2000-190760号公报但是,上述现有技术,是包括通过操作手柄的操作和座椅靠背的前倾的2种操作方向、可以解除滑动的锁止那样构成的移动倾斜装置的滑动导轨机构。在这样的构成中,例如当操作手柄由于某种不可预见的原因等而被约束时,如果在不知该状态的情况下使移动倾斜装置动作而使座椅靠背前倾时,将会对滑动导轨机构的用于锁止的部件施加无理的负荷,使其变形或者破损,有可能造成滑动导轨机构不能进行锁止动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滑动导轨机构的操作手柄被约束的状态下,使移动倾斜装置动作,即使对滑动导轨机构的用于锁止的部件施加无理的负荷,也不会损坏滑动导轨机构的锁止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课题,在本专利技术中所构成的技术性装置,是在包括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的上部导轨,和在上述上部导轨上组装成可自由滑动的、并安装在车辆地板上的下部导轨,和对上述上部导轨和上述下部导轨之间的滑动进行锁止的锁止板,和将由上述锁止板对上述上部导轨和上述下部导轨之间的滑动进行的锁止解除、并与上述锁止板连动的解除杆,和当上述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向前方向转动给定角度以上时、与该座椅靠背连动进行转动的倾斜板;并使上述解除杆和上述倾斜板连动地构成的汽车座椅的移动倾斜装置中,用连接部件将上述解除杆和上述倾斜板连接,并且上述连接部件被构成为当在该连接部件上施加给定以上的负荷时,使上述解除杆和上述倾斜板之间的连接脱离。根据该技术装置,即使在操作杆被约束的状态下、使移动倾斜装置动作时连接部件脱落,也不会从倾斜板对滑动导轨机构的有关锁止的部件传递过大的负荷,可以确保滑动导轨机构的锁止功能。另外,连接部件也容易进行修复。附图说明图1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倾斜装置的汽车用座椅的侧视图。图2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倾斜装置的汽车用座椅的锁止机构部的立体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用座椅的移动倾斜装置的解除杆和连杆(连接部件)的连接部分的俯视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用座椅的移动倾斜装置的解除杆和连杆(连接部件)的连接部分的侧视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用座椅的移动倾斜装置的解除杆部分的图1的纵截面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用座椅的移动倾斜装置的保持杆部分的图1的纵截面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用座椅的移动倾斜装置的锁止板部分的图1的纵截面图。图中1—下部导轨,2—上部导轨,3—汽车座椅,4—滑动导轨机构,26—锁止板,51—倾斜板、,2—解除杆,53—连接部件(连杆),54—保持杆。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采用图1到图7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的移动倾斜装置。首先,如图1所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的移动倾斜装置的滑动导轨机构4,具有安装在汽车座椅的左右两侧并通过支架41平行固定在汽车地板9上的左右对称的下部导轨1。下部导轨1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如图5至图7所示,具有—对侧壁11和将该侧壁11相互连接的底壁12,其截面呈大致U字形。从该下部导轨1的两侧壁11的上端,分别向内侧弯曲延伸并且具有给定间隔而相互对向的接合法兰壁13,连续形成。通过支架32固定在汽车座椅的座椅座垫(未图示)的构成部件的板31上的上部导轨2,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具有水平壁21以及垂直壁22,其截面呈大致倒T字形。从该上部导轨2的水平壁21的两端,分别向上侧弯曲延伸的接合法兰壁23,连续形成。该上部导轨2的接合法兰壁23,与下部导轨1的接合法兰壁13接合,将上部导轨2支撑在下部导轨1上,并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自由滑动。另外,上部导轨2的垂直壁22,配置成插入到下部导轨1的接合法兰壁13之间并向上方向延伸。在下部导轨1的长方向前端(图1右侧)和上部导轨2的长方向后端之间,配置有弹簧42,上部导轨2,受到该弹簧43的弹力,相对于下部导轨1向车辆前方向(图1所示箭头方向)滑动那样始终被施加弹力。在下部导轨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图7的右方向)的侧壁11上,分别在长方向上按照给定间隔形成多个接合孔11a,在上部导轨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接合法兰壁23上,形成与接合孔11a一致的插通孔13a。另外,在上部导轨2的垂直壁2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面上,固定着形成有与接合孔11a一致的一对贯通孔24a的辅助板24,并且由与该辅助板24一起固定的支架25利用销25a可自由转动地支撑锁止板26。在锁止板26上,形成可插通贯通孔24a以及插通孔13a后与接合孔11a可自由接脱的接合齿26a,锁止板26通过配置在销25a周围的弹簧(未图示)在接合齿26a与接合孔11a接合的方向上(图7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始终被施加转动弹力。另外,在该锁止板26上,在销25a的两边,在与接合齿26a对向的位置上形成挡接法兰26b。如图2以及图7所示,在上部导轨2的垂直壁2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面上,对操作杆27在其长方向中央部位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该操作杆27的长方向后端(图2的左方)上,形成挡接法兰27b,在长方向前端,嵌接支撑操作手柄43。操作手柄43,为了对左右的滑动导轨机构4的操作杆27一体操作,而形成为在座椅座垫的前部下方连接的所谓环形手柄。挡接法兰27b,按照在其下面可以与锁止板26的挡接法兰26b挡接那样对向配置,操作杆27通过未图示的弹簧,在使挡接法兰27b离开挡接法兰26a的方向(图5的上方向)始终被施加转动弹力。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锁止板26的接合齿26a和下部导轨1的接合孔11a之间的连接,限制上部导轨2相对于下部导轨1的滑动,将汽车座椅保持在相对于车辆地板9的给定位置上。另外,将操作手柄43的前端(图1的右端)抬起那样进行操作、使操作杆27抵抗弹簧的弹力而转动。操作杆27的后端(图2的左端)下降,使挡接法兰26b、27b之间挡接,锁止板26转动,以此解除接合齿26a与接合孔11a之间的接合。这样,上部导轨2可以相对于下部导轨1自由滑动,汽车座椅可以相对于车辆地板9向车辆前方向以及后方向滑动。即,可以调整汽车座椅相对于车辆地板9的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如图1所示,上部臂34,被固定在作为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构成部件的框架(未图示)的下部侧面上,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在下部臂33上。在下部臂33以及上部臂34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撑着可贯通两者的转动轴35。另外,各下部臂33以及上部臂34之间设置未图示的周知的棘轮和杆,通过对一体安装在转动轴35上的操作手柄35b的操作,可以进行接脱。这样构成的下部臂33、上部臂34以及转动轴35,构成使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座垫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倾斜动作的倾斜臂机构36。另外,在下部臂33和上部臂34之间配置弹簧37,上部臂34受到该弹簧37的弹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康敬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