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用释放手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6626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用释放手柄装置,即使当在车身后部施加可使车身面板变形的冲击力时,该装置也不会不慎将手柄部件向解除侧进行操作。作为将手柄组件(15)的基座部件(16)和装饰部件(12)一起固定在行李厢开口(8)的周边的车身面板(11b)上的固定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使用的结构是,当从车身后部施加大于等于规定值的冲击力时,可以使基座部件(16)留在装饰部件(12)上,并从车身面板(11b)侧脱落。因此,虽然从车身后部施加可使车身面板(11b)变形的冲击力F,手柄组件(15)的手柄部件(20)和基座部件(16)一起留在装饰部件(12)上,可防止手柄部件(20)在装饰部件(12)的贯穿手柄部件(20)的贯通部(26)上被推上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用释放手柄装置,用于例如从行李厢开口侧远距离操作座椅靠背的前倒。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的汽车(车辆)中有这样的汽车,在设置有后座椅(座椅)的车室后方的部分形成与车室连接结构的行李厢,在车室的后部形成行李厢开口,从该行李厢开口可搬入、搬出行李。这种汽车大多数采用后座椅折叠结构,即,例如使用具有可前倒的座椅靠背的后座椅,当解除座椅靠背的锁定时,因为座椅靠背的前倒,可扩大行李厢的空间。这种汽车大多数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扩大行李厢空间时,直接操作后座椅的座椅靠背,解除座椅靠背的锁定。然而,近来,在汽车上除这样的结构之外,还在便于行李搬进、搬出作业的行李厢开口的周边壁部上设置远距离操作式释放手柄装置,从而可以解除座椅靠背的锁定。在这样的释放手柄装置中,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形成行李厢壁部的部分、即构成行李厢壁部的车身面板(内侧板)和该板的覆盖车室内侧的装饰部件之间设置手柄组件。具体地说,手柄组件是由配置在车身面板上的基座部件和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该基座部件的操作用手柄部件组成。该操作用手柄部件的自由端穿透装饰部件,沿行李厢的壁面倒下配置。而且,采用操作用手柄部件通过缆索部件连接于装在座椅靠背上的锁定/锁定解除部上的结构。即,从行李厢中,当为将操作用手柄部件的自由端侧(倒下状态)提起而进行手柄操作时,通过缆索部件,操作解除锁定/锁定解除部,解除座椅靠背的锁定(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1)。目前,例如如日本专利文献1中披露的,对于这样的手柄组件的固定,采用从车室内侧将装饰部件和基座部件一起固定在车身面板上的结构。具体地说,如日本专利文献1所示,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行李厢中,将螺钉部件通过相互重叠的装饰部件和基座部件拧入车身面板,使基座部件和装饰部件与车身面板连接。日本专利文献1特开平10-86717号公报然而,对于汽车而言,即使受到例如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也希望各部分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即使是后座椅,也希望避免不慎解除座椅靠背的锁定的情况发生。但是,当基座部件和装饰部件拧紧在车身面板上时,例如,由于后部碰撞等而车身后部受到冲击,因为此时的冲击力使行李厢开口周边的车身面板部分变形成向内侧倒入,这种情况下,基座部件由于螺钉部件的连接而留在车身面板上,刚性很弱的装饰部件从有螺钉的地方破裂而导致该装饰部件从车身面板脱落。在这种情况下,手柄部件和基座部件一起留在倒入的车身面板上,装饰部件和使基座部件的自由端侧贯通的贯通部一起从车身面板上分离。因此碰撞时,在贯通部的开口边缘部,往往发生将倒下状态的手柄部件推上去的现象。将手柄部件推上去的结果导致将手柄部件向解除侧进行操作。因此,存在解除座椅靠背的锁定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用释放手柄装置,即使在车身后部施加可使车身面板变形的冲击力,该装置也不会不慎将手柄部件向解除侧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这样的结构作为将基座部件和装饰部件一起固定在车身面板上的固定装置,当从车身的后部施加大于等于规定值的冲击力时,基座部件留在装饰部件上、并从车身面板侧脱落。基于此,即使从车身后部施加可使车身面板变形的冲击力,手柄部件和基座部件一起留在装饰部件上,防止该手柄部件在装饰部件的贯穿手柄部件的贯通部上被推上去。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除了上述目的之外,为了以简单的结构使基座部件留在车身装饰部件上,在固定装置中,还包括装配在车身面板上的索环、以及卡钉。其中,该卡钉从行李厢贯穿装饰部件、基座部件,顶端部插入索环,该顶端部和索环卡合,并固定基座部件和装饰部件。当车身后部被施加大于等于规定值的冲击力时,与索环卡合的卡钉从索环脱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即使是从车身后部施加可使车身面板变形的冲击力时(例如碰撞后部时),手柄部件和装饰部件互不干涉。因此,即使在车身的后部施加可使车身面板变形的冲击力,也不会不慎向解除侧操作手柄部件,从而可实现提高座椅的安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除了所述效果之外,还可以将索环和卡钉这样的部件件数少的结构通过和现有技术中进行固定时相同的简单作业固定在车身面板上,以使碰撞时基座部件和手柄部件留在装饰部件上。附图说明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用释放手柄装置和装备有该装置的车身立体图;图2示出该释放手柄装置的面对行李厢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面图;图4是沿图2中的B-B线的剖面图;图5是将装配有该释放手柄装置的车身各部分进行分解后的立体图;图6是说明后部碰撞时释放手柄装置的手柄组件从车身面板脱落的状况的剖面图;以及图7是说明该手柄组件的手柄部件不受车身面板的变形影响而保持锁定状态的状况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7所示的一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图1示出配备有座椅用释放手柄装置的车辆内部,图2~图5示出该装置的各部结构,图6和图7示出该装置的后部碰撞时的动作。图1中分别示出1是汽车(车辆)的车身,2是形成于车身1的车室1a的驾驶室。在驾驶室2的前侧设置有前座椅(未图示),后侧设置有后座椅3。这里,后座椅3采用将例如沿车宽方向配置的坐垫3a和在左右方向(车宽方向)被分割为两部分的座椅靠背3b、3b进行组合的结构。这些座椅靠背3b、3b的任一个均可通过(靠背)倾角调节机构4(只是单侧示图)以座椅靠背3b、3b的下部为支点,在规定范围内前后方向转动(后靠),或如图1中的双点虚线所示,可以前倒直到与坐垫3a重叠。而且,在倾角调节机构4中装有锁定/锁定解除部5,用于在已确定的倾角调节位置锁定座椅靠背3b、3b或解除该锁定。而且,在座椅靠背3b、3b的正后方的车室部分,形成行李厢6。行李厢6与驾驶室2连通,如果使座椅靠背3b从图1中实线所示的倾角调节位置如图中的双点虚线所示前倒,则可扩大行李厢6的空间。即,如果使座椅靠背3b前倒,则在该倾斜的座椅靠背3b上可形成与行李厢6的地板面接续的车室部分。该行李厢6与行李搬进、搬出用的开口部8(行李厢开口)连通,可通过该开口部8向行李厢6装载行李或是卸下行李厢6中的行李,其中,该开口部8形成于车身1的最后部(车室的最后部)。另外,虽没有图示,但是开口8是通过尾门开关的。该开口部8的周边的行李厢壁,例如在靠近开口部8的车宽方向左侧的行李厢壁部分,设置有以远距离操作解除座椅靠背3b的锁定的释放手柄装置10。图2示出该释放手柄装置10的周边的放大图,图3和图4示出各部的截面,图5示出其各部的分解图。这里,在说明释放手柄装置10的结构之前,对于装配有该装置10的行李厢6的沿车宽方向的壁结构进行说明。该壁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由壁部11和后侧部装饰件12(相当于本申请的装饰部件)组合构成。其中,上述壁部11是闭合截面形状,由例如金属制的后侧部外侧板11a、金属制的后侧部内侧板11b、及与后侧部内侧板11b连接的加强板11c组合形成;上述后侧部装饰件12为覆盖该后侧部内侧板11b的板面(行李厢6的侧面)而被卡在在该壁部11的后侧部内侧板11b和加强板11c(均相当于本申请的车身面板)的前面侧。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如图1所示,后侧部板装饰件12采用分为上装饰件12a、中装饰件12b(相当于本申请的装饰件)、以及下装饰件12c三部分的结构。如图3~图5所示,释放手柄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用释放手柄装置,包括:座椅,设置于车室并可折叠;行李厢,位于该座椅的后方,壁部包括车身面板和覆盖该车身面板的车室内的板面的装饰部件;以及,手柄组件,设置于所述行李厢的壁部,远距离操作所述座椅的动作,其 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包括:基座部件,配置于所述车身面板的车室内侧的板面;操作用手柄部件,自如旋转地被保持在所述基座部件上,贯穿所述装饰部件,并配置于所述行李厢中;以及,固定装置,使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装饰部件 一起固定于所述车身面板,以使当从车身的后部施加大于等于规定值的冲击力时,所述基座部件留在所述装饰部件上,并从所述车身面板侧脱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川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