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潜油泵的卸车鹤管
本专利技术属于鹤管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潜油泵的卸车鹤管。
技术介绍
目前,卸槽车用鹤管种类较多,但由于大多数卸油鹤管在高气温、低压区卸槽时极易产生气阻,气蚀现象,使各地油库不得不在卸油系统上增设潜油泵。但是现有的带有潜油泵的鹤管多存在带潜油泵的鹤管没有很好的密封措施,因为无法处理进出油管在随伸缩管下降上升的过程中,进出油口进出密封盖时密封效果很差的现象,尤其是针对易挥发有毒的液体的卸车工作密封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潜油泵的卸车鹤管,其在卸油时的密封措施保证了对易挥发有毒的液体在进行卸车时的安全性,避免给操作人员带来可能被酸灼伤的危险的现象发生;并采用正压卸油,鹤管不存在气阻、气蚀现象,并可以极大地提高卸油速度,提高效率。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潜油泵的卸车鹤管,包括液压贮油箱、叶片泵、负压输油管路、正压输油管路、气动卷扬机、垂管、潜油泵、支撑架组件、转臂组件、气相管、出油管、进油管、套管、出油口、伸缩管和密封盖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潜油泵的卸车鹤管,包括液压贮油箱(1)、叶片泵(2)、负压输油管路(3)、正压输油管路(4)、气动卷扬机(21)、垂管(22)和潜油泵(2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组件、转臂组件、气相管(24)、出油管(25)、进油管(26)、套管(23)、出油口(17)、伸缩管(28)和密封盖(29),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立柱(7)、固定于所述立柱(7)上下两端的旋转支架(9)和座架(5)、竖臂(19)、第一旋转接头(18)和第一气动马达(6),所述旋转支架(9)和座架(5)沿同一竖直线的方向固定,且所述座架(5)上设有第一旋转接头(18)和驱动所述第一旋转接头(18)的第一气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潜油泵的卸车鹤管,包括液压贮油箱(1)、叶片泵(2)、负压输油管路(3)、正压输油管路(4)、气动卷扬机(21)、垂管(22)和潜油泵(2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组件、转臂组件、气相管(24)、出油管(25)、进油管(26)、套管(23)、出油口(17)、伸缩管(28)和密封盖(29),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立柱(7)、固定于所述立柱(7)上端的旋转支架(9)、固定于所述立柱(7)下端的座架(5)、竖臂(19)、第一旋转接头(18)和第一气动马达(6),所述旋转支架(9)和座架(5)沿同一竖直线的方向固定,且所述座架(5)上设有第一旋转接头(18)和驱动所述第一旋转接头(18)的第一气动马达(6),所述旋转支架(9)下端和所述第一旋转接头(18)之间还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竖臂(19)的筒臂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所述竖臂(19)向下穿过所述第一旋转接头(18)后连接有出油口(17);所述转臂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竖臂(19)上方的第一弯管(8)、与所述第一弯管(8)另一端连接并水平设置的内臂(10)、固定于所述内臂(10)另一端向上弯曲的第二弯管(20)、固定在所述第二弯管(20)上端竖直设置的第二旋转接头(12)、驱动所述第二旋转接头(12)的第二气动马达(11)、与所述第二旋转接头(12)上方转动连接的外臂(16)、固定在所述外臂(16)与所述第二旋转接头(12)连接处的旋转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信,金晶,金哲,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金宇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