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齿轮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600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内尤其是用于车辆座椅的致动器的齿轮级(1),其包括:设置有驱动件(11)的壳体(3),驱动件(11)安装在壳体(3)上从而使其能够围绕第一轴线(A)转动;及可绕着不同于第一轴线(A)的第二轴线(B)转动的从动输出端(21)。驱动件(11)用于借助至少一个滚动体(31)而接收从动输出端(21),滚动体(31)以偏心距(E)的平行偏离而自轴线(A、B)分离,并且驱动件(11)通过转动如此获得的滚动偏心而驱动从动输出端。其中,从动输出端(21)利用摩擦摆动齿轮(33、35)而在壳体(3)上执行摆动滚动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偏心齿轮级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齿轮级。DE197 09 852 C2公开了这种类型的齿轮级,其中,位于马达主 轴上的蜗杆作为驱动件而使用,并且与从动输出端上的蜗轮啮合。这 种齿轮级是致动器的集成式部件,其中蜗轮然后驱动用于调节车辆座 椅的机构。通过蜗杆与蜗轮上的适当螺紋导程,齿轮级将高马达速度 减速到机构的低输入速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善上述类型的齿轮级。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 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齿轮级而实现。有利的实施例形成了从属权 利要求的主题。相对于已知的齿轮级,传动比得以增加,因为驱动件借助至少一 个分离地形成的滚动元件来支撑着从动输出端,且轴线平行地偏移一 个偏心距,并且当如此形成的滚动元件借助摩擦齿轮摆动机构而转动 从动输出端,从而使其在壳体上执行滚动运动,尤其是摆动滚动运动 的时候,驱动件驱动该从动输出端。同时,效率也显著地提高了,从 而让致动器,比如其内优选地使用本专利技术齿轮级的致动器的综合效率 也类似地提高,这产生了重量及由必要构件所占据的综合空间的减 小。从动输出端可视为由驱动件"支撑",因为从动输出端也可以部 分地支撑于壳体上。从动输出端的滚动运动大体上为具有叠加的摆动运动的转动运 动,虽然尤其是在偏心距较小的情况下,摆动滚动运动可被比如从动 输出端与待驱动输出侧机构(载重机构)等之间的游隙所补偿,或者通 过这些部件之间的适当弹性而补偿。在偏心距较大的情况下,进一步 的构件也可以连接到受力从动输出端的输出侧,该进一步的构件形成了齿轮级的实际从动输出端,并且相对于受力从动输出端而执行具有 叠加的摆动运动的转动运动,但相对于驱动件则执行纯粹的转动运 动。驱动件与从动输出端之间 一定程度的滚动偏心有助于综合传动 比。通过优选地在两个构件的其中 一个上形成用于优选地为球形的滚动元件的沟槽,并且使此成为比如通过倾斜侧壁的使用而设定不同 的滚动半径,驱动件与从动输出端上都获得了相对于滚动元件的简单 滚动的改进。摩擦齿轮摆动机构对综合传动比有很大的帮助,该摩擦齿轮摆动 机构在偏心距较小的情况下,在从动输出端与壳体之间产生轻微的摆 动相对运动。优选地发生于从动输出端的环绕体与壳体内的导向件之 间的滚动点,作为从动输出端的摆动滚动运动的瞬心而使用。在驱动 件转动的时候,优选地通过驱动件、滚动元件及从动输出端的楔入作 用而产生的作用力,在滚动点将驱动力矩施加到从动输出端。 一旦驱 动件已经完成其驱动转动,驱动件的自由摆动再次使此作用力消散, 并且保护构件。有利的几何比确保了明确且可计算的相对运动。彼此贴靠拉紧的 两个滚动元件用于防止驱动转动开始时的任何空行程,并且齿轮级变 为自锁。本专利技术的齿轮级优选地与电整流的马达及具有偏心行星齿轮 系的自锁机构结合起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壳体、驱动件与从动输出端中的至少一个 传动元件,并且优选地所有传动元件由塑料金属复合材料构成。包含 于其内的金属部分确保高载重能力,而塑料区域则允许复杂的几何形 状、成本效益划算的制造、较低的重量及在非载荷吸收区内非常良好 的阻尼特性。金属部分优选地通过对材料厚度大约恒定的高强度金属 薄片进行机加工而制成,其避免了昂贵的再加工。以下将结合表达于附图中的两个示例性实施例而更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图中附图说明图1展示了沿着图2中的线I-I而穿过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 轴向截面,图2展示了沿着图i中的线n-n而穿过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 径向截面,图3展示了与图l对应且穿过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应用实施例的截面, 图4展示了与图l对应且穿过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应用实施例的截面, 图5展示了沿图6中的线V-V而穿过示例性实施例的轴向截面, 图6展示了沿图5中的线VI-VI而穿过示例性实施例的径向截面。在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齿轮级1具有大约为圓柱地对称的壳 体3,该壳体3具有中心第一轴线A。壳体轴环5径向地且与第一轴 线A同心地形成于壳体3的内部。壳体3具有位于径向外部的壳体盖 7,壳体盖7分离地由壳体本体9形成,并且当对齿轮级l装配的时 候而紧固地连接到壳体本体9上。驱动件11类似地且与第一轴线A 同心地支撑于壳体3上。驱动件11具有空心圓蛀形驱动管13,其与 第一轴线A同心地插入到壳体轴环5内;在端面处径向向外地突出的 驱动凸缘15;以及形成于驱动凸缘15上的驱动轴承环17,驱动轴承 环17与第一轴线A同心,并且与壳体轴环5交叠。摩擦较小且专门 在径向方向(相对于第一轴线A)内支撑驱动件11的滚柱轴承19,比如 球体轴承或优选地为滚针轴承,设置在驱动轴承环17的内部与壳体 轴环5的外部之间。从动输出端21关于笫二轴线B圆柱地对称,第二轴线B平行于 第一轴线A而设置,且与第一轴线A之间偏离优选地小于0.5毫米, 比如0.2毫米的偏心距E。从动输出端21具有与笫二轴线B同心且插 入到驱动管13内的空心圓柱形从动输出管23,在端面处径向向外地 突出的从动输出盘25,其形成于从动输出盘25上的从动输出轴承环 27,从动输出轴承环27与第二轴线B同心,并且与驱动轴承环17交叠。在从动输出轴承环27面向驱动轴承环17的内部,从动输出端21 具有环状周缘V形沟槽,其缩写为沟槽29,沟槽29的侧壁优选地相 对于第二轴线B而倾斜,比如倾斜60度。单个球体31设置在驱动件 11的外部(即驱动轴承环17的外部)与部分地容纳球体31的沟槽29 之间的周缘上的某个点位。在其外部,即在从动输出轴承环27的外部,从动输出端21具有 周缘分布且径向突出的环绕体33,该环绕体33与第二轴线B同心地 形成,并且该环绕体33以舌-槽连接的方式而与壳体3内的周缘导向 件35接合。作为环状沟槽而与第一轴线A同心地形成的沟道状导向 件35,部分地由壳体本体9并且部分地由壳体盖7而形成于壳体3径 向向内地面对的/>共面上。导向件35的侧壁相对于与第一轴线A垂直的平面而轻微地倾斜, 从而使环绕体33无法完全地穿入导向件35的底部,而仅仅最远可以 穿到滚动点W。环绕体33即从动输出端21,与导向件35即壳体3 形成了摩擦齿轮机构,此后称为摩擦齿轮摆动机构。在径向地与滚动 点W相对的侧边上,环绕体33与导向件35之间,或从动输出端21 与壳体3之间的距离为2xE,其大于在滚动点W处的距离。类似地, 驱动件11与从动输出端21在最靠近滚动点W的点处的距离为2xE, 其大于径向相对的侧边上的对应距离。因此,类似的周缘方向弯曲楔 形面同时存在于从动输出端21与壳体3之间,并且也存在于从动输 出端21与驱动件11之间。壳体3、驱动件11与从动输出端21之间 的4^触点大致地位于同 一个平面内,该平面垂直于轴线A和B。驱动件11的外部、球体31与沟槽29 —起形成了几何形状,球 体31在该几何形状内楔入驱动件11与从动输出端21之间,因为接 触角小于自锁角,因此球体31的接触点处没有发生滑动摩擦,这在 比如楔入滚子飞轮离合器上也是已知的。由于驱动件11静止,从第 一轴线A的周缘方向》见察的3求体31初始地位于与滚动点W相同的角 度上,因此驱动件11与沟槽29之间没有任何径向张力。另一方面,当驱动件11被驱动的时候球体31也移动,直到发生前述楔入作用。由于当前几何形状及材料的缘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尤其是用于车辆座椅的致动器(63)的齿轮级(1、101),其包括:壳体(3、103)、安装在所述壳体(3、103)上从而使其能够围绕第一轴线(A)转动的驱动件(11、111)、及可绕着不同于所述第一轴线(A)的第二轴线(B)转动的从动输出端(21、12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1、111)借助至少一个分离地形成的滚动元件(31、131)而支撑所述从动输出端(21、121),且所述轴线(A、B)以偏心距(E)平行地偏离,并且当如此形成的滚动偏心借助摩擦齿轮摆动机构(33、35、133、135)而在所述壳体(3、103)上转动执行滚动运动尤其是摆动滚动运动的所述从动输出端(21、121)的时候,所述驱动件(11、111)驱动所述从动输出端(21、12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舒勒M博雷斯B博斯曼斯K卡尔穆斯
申请(专利权)人: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