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78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获得一种座椅(10),其用于操作多个被调节部的多个操作构件的操作性良好。车用座椅(10)具有:设置于用于乘坐的座椅主体上的、由从第1操作系传递过来的操作力调节的座椅升降器(22);由从第2操作系传递过来的操作力调节的倾斜机构(20);设置于所述座椅主体的规定位置以使乘坐者能够操作的操作力施加部(28)。操作力施加部(28)能够独立取位于,操作升降手柄(32)调节座椅升降器(22)的第1操作状态、和操作倾斜操作手柄(30)调节倾斜机构(20)的第2操作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为乘客乘坐而配置于汽车等上的座椅
技术介绍
公知的车用座椅具备用于解除倾斜机构的锁止并能调节座椅靠背角度的操作手柄、和用于调节坐垫后部高度的按钮(knob)(例如,参 考专利文献1)。通过将操作手柄与按钮分别相互分开地配置于座椅宽 度方向的外端部,从而达到互相不干扰并可以独立操作。此外,现有的车用座椅为,其倾斜操作手柄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 操作,在第1阶段的操作中,解除倾斜机构的锁止使座椅靠背角度处 于可调节状态;在第2阶段的操作中,在保持座椅靠背角度可调节的 状态下,扳举高度操作手柄使座椅上升(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l:特开2001-130294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8-26007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0-2552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所述前者的技术中,由于操作手柄以及按钮是分别设置 的,因此难以将两者同时设置在操作性良好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后 者的技术中,由于不能将座椅高度锁止机构的解锁(操作高度操作手柄)从倾斜机构的解锁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因而不利于操作性的提 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用 于操作多个被调节部的多个操作构件的操作性良好的座椅。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所述专利技术的座椅为,具有第1 被调节部,其设置于用于乘坐的座椅主体上,通过从第1操作系传递 的操作力调节;第2被调节部,其设置于所述座椅主体上,通过从第2 操作系传递的操作力调节;操作力施加部,其设置于所述座椅主体的 规定位置以供乘坐者操作,能够分别取位于向所述第1操作系输入操 作力的第1操作状态、和向所述第2操作系输入操作力的第2操作状 态。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中,如果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使其处于第1 操作状态,则由于此操作力(机械性的)第1被调节部将受到调节, 或由于此操作力第l被调节部处于可调节的状态(例如,解锁状态等)。 另一方面,如果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使其处于第2操作状态,则由于此 操作力(机械性的)第2被调节部将受到调节,或由于此操作力第2 被调节部处于可调节的状态。由此,通过被设置于座椅主体的规定位置的操作力施加部,能够 对两个被调节部独立进行调节。这种对一个(共同的)操作力施加部 赋予两个操作力施加功能的构成,与将用于操作两个被调节部的两个 操作部独立(分开)设置的构成相比较,可以降低对于乘坐者用操作 部位的配置和大小的限制,实现设计自由度的提高。由此,例如,通 过将能够对两个被调节部进行独立操作的操作力施加部配置在座椅主体操作性良好的位置,就可以对两个被调节部同时以良好的操作性进 行操作。这样,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中,其用于操作多个被调节部的多个操作构件的操作性均为良好。此外,也可以采用,具备3个以上 被调节部和与之对应的3个以上操作力施加功能的操作力施加部的构 成。权利要求2所述专利技术的座椅为,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中,所 述第l操作力施加部包括第l搡作构件,其被设置为,对于所述座 椅主体进行相对位移从而可取位于非操作位置与操作位置,通过从所 述非操作位置向操作位置施加的操作力来调节所述第l被调节部;第2 操作构件,其被设置为,对于所述座椅主体进行相对位移从而可取位 于非操作位置与操作位置,通过从所述非操作位置向操作位置施加的 操作力来调节所述第2被调节部;操作系支撑部,其至少支撑所述第1 操作构件,从而使所述第1操作构件与所述第2操作构件中,该第1 操作构件及第2操作构件在非操作位置上的配置空间或操作空间相互 重叠。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中,操作力施加部的构成包括,可独立 操作的第1操作构件与第2操作构件。将第1操作构件/人非操作位置 向操作位置进行操作时,通过此操作力(机械性的),第l被调节部将 被调节,或通过此操作力使第1被调节部处于可调节状态(例如,解 锁状态)。另一方面,将第2才乘作构件从非操作位置向操作位置进行操 作时,通过此操作力(机械性的),第2被调节部将被调节,或由于此 操作力使第2被调节部处于可调节状态。在此,被操作系支撑部直接支撑的第1操作构件,以及被操作系 支撑部直接或间接支撑的第2操作构件,在其各自的非操作位置,至 少有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共用所占空间),或者各自的操作空间(向操作位置的移动轨迹)重叠,又或者某一方在被操作位置上的所占空 间重叠于另一方的向非操作位置的操作空间,因此,能够将其各自配 置在操作性良好的位置上。即,对于乘坐者来说,虽然操作性良好的范围是有限的,但是通过使第1操作构件与第2操作构件的配置或操 作空间重叠,可以降低对于这些配置和大小的限制,实现设计自由度 的提高。另外,由于具备可独立操作的第l操作构件和第2操作构件, 因此能够消除用 一个操作构件操作两个被调节部时的限制。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为,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中,所述第2 操作构件在处于非操作位置时,被收纳在位于非操作位置的所述第1 操作构件之内。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中,由于位于非操作位置的第2操作构 件被收纳在位于非操作位置的第l操作构件之内(几乎整体重叠),因 此特别是对于第l操作构件与第2操作构件的配置上的限制纟皮降低。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为,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 椅中,所述第2操作构件被所述第l操作构件支撑,并能够对于所述 座斗矛主体进行相对位移。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中,第2操作构件通过第1操作构件被 操作系支撑部(座椅主体)支撑。因此,能够实现第l操作构件、第2 操作构件在各自进行操作(向搡作位置的移动)时难以发生随之引起 的干扰的构成。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为,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中,所述第1操作构件的 一 端以可围绕规定轴线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所述座椅主体 上,同时当另一端一皮才喿作时,所述第1才喿作构件围绕所述轴线转动,所述第2操作构件支撑在第1操作构件上,并使调节第2被调节部时 的操作力作用于沿着经过所述第1操作构件转动轴心的方向上。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中,通过使第1操作构件围绕规定轴线 转动,向第l被调节部传递操作力,从而使第2操作构件从被操作位 置移动到操作位置,并向第1被调节部传递操作力。由于此第2操作 构件以操作时的操作力通过(交叉)第1操作构件的转动轴线的方式 被第1操作构件支撑,因此可以防止随着第2操作构件的操作导致第1 操作构件也发生动作的现象。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为,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5的任意一 项所述的座椅中,所述第1操作构件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一端以可围绕 座椅宽度方向的轴线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所述座椅主体,使其座椅前后 方向的另一端沿座椅上下方向被操作;所述第2操作构件的座椅前后 方向的 一端以可围绕座椅宽度方向的轴线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所述座椅 主体或所述第1操作构件上,使其座椅前后方向的另一端沿座椅上下 方向被操作。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中,第1操作构件与第2操作构件,以 可围绕沿座椅宽度方向互相同轴或平行的轴线独立转动的方式被支 撑,从而将该支撑端的前后相反一侧的端部沿约上下方向操作。由于 第1操作构件与第2操作构件的操作方向相同,因此可以给予乘坐者 (操作者)舒适的操作感觉。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为,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中,所述第2 操作构件被支撑在所述第1操作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包括: 第1被调节部,其设置于用于乘坐的座椅主体上,由从第1操作系传递的操作力进行调节; 第2被调节部,其设置于所述座椅主体上,由从第2操作系传递的操作力进行调节; 操作力施加部,其设置于所述座椅主体的规定位置以供乘坐者能够操作,并能够分别取位于向所述第1操作系输入操作力的第1操作状态、和向所述第2操作系输入操作力的第2操作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岛崇弘植田克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