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马达差速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358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马达差速变速装置,包含一壳体、设置于该壳体内的主马达及副马达,还包括一受该主马达连动的齿轮组以及一出力轴,该齿轮组具有一被该副马达带动的太阳齿轮、多数个与该太阳齿轮相啮合的行星齿轮、以及与该各行星齿轮相啮合的一受主马达带动的外齿轮,该各行星齿轮是枢接于一输出架上,且该输出架是固设于该出力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增加骑乘者的操纵便利性,更能确保马达输出的转速与扭力在最佳状态。(*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马达差速变速装置。电动马达是电动自行车或电动摩托车等电动车的核心装置,马达所能提供的扭力大小,主宰电动车的加速性与爬坡的能力,为求电动车自静止启动时能加速迅捷,而且能顺应上坡地形,一般都希望马达在低转速时能提供高扭力。在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假设马达的输入能量应等于马达的转速乘以扭力;换句话说,理论上在于起步或上坡时压低马达转速来提升扭力,遇到平坦路面或下坡时,再减小扭力来提高转速,但是,马达真实运转时并不是依照上述的线性反比关系,而是有转换效率最佳的特殊运作范围,如果所选用马达的能量转换效率最佳范围是在转速较高处,即使输入大量电能并强制压低马达转速,也将因为能量同步的严重耗损,使马达无谓发热,不但不能按照需要来大幅提高扭力,反而造成马达寿命减损,相反地,如果屈就前述需求,选择能量转换效率最佳处在低转速而且同时提供高扭力的马达,电动车将陷入只适合低速行驶,不容易提高行车速度的窘境;即使强迫增大电能输入,也将会因为远离转换效率最佳的运作范围,大幅降低马达的能量转换效率,就算勉强提高车速,也会因为过度浪费电能而导致电动车的续航能力降低。这种两难的困境无疑已经成为电动车业者的疑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马达差速变速装置,包含有一具容置空间的壳体、分别设置于该壳体内的主马达及副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受该主马达连动的齿轮组,以及一端延伸出该壳体外的出力轴,该齿轮组具有一被该副马达带动的太阳齿轮、多数个与该太阳 齿轮相啮合的行星齿轮、以及与该各行星齿轮相啮合的一受主马达带动的外齿轮,该各行星齿轮是枢接于一输出架上,且该输出架是固设于位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的该出力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马达差速变速装置,包含有一具容置空间的壳体、分别设置于该壳体内的主马达及副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受该主马达连动的齿轮组,以及一端延伸出该壳体外的出力轴,该齿轮组具有一被该副马达带动的太阳齿轮、多数个与该太阳齿轮相啮合的行星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益堂
申请(专利权)人:伯佳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魏益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