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喷射泵、发动机供油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12128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油喷射泵、发动机供油系统和车辆,其中燃油喷射泵包括泵体,泵体下方固定连接支承座,支承座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弹簧、弹簧座和挺柱,泵体、支承座与挺柱围成一密闭腔体,弹簧座固设在挺柱上;将燃油喷射泵应用于发动机供油系统,将此发动机供油系统应用于车辆中。该燃油喷射泵中,将弹簧座固设在挺柱上,简化了整个燃油喷射泵的结构,并使其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由于弹簧座与挺柱之间无间隙设置,故在泵油过程中,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弹簧座与挺柱之间撞击现象的发生,从而减小了泵油过程中的噪音,同时降低了能量损失,提高了机械传递效率及泵油效率;相应的,提高了发动机供油系统及车辆的NVH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油喷射泵、发动机供油系统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供油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燃油喷射泵、应用该燃油喷射泵的发动机供油系统及应用该发动机供油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发展,对发动机的布置紧凑性以及振动噪声性能要求也逐步提高,现有供油系统中的燃油喷射泵驱动一般靠燃油喷射泵的挺柱来驱动,且燃油喷射泵及挺柱都为各自独立的件,使燃油喷射泵布置及装配复杂,空间不紧凑;另外,在泵油过程中,燃油喷射泵的驱动是由凸轮驱动单独的挺柱,然后再由挺柱驱动燃油喷射泵的弹簧机构,循环压缩实现泵油,其机械传递过程较长,易出现燃油喷射泵的弹簧和挺柱脱开及弹簧座与挺柱之间的撞击现象,产生令人厌恶的振动噪音;同时,弹簧与挺柱之间的脱开现象与弹簧座与挺柱之间的撞击等,能够造成驱动力矩不能顺利传递,还能造成大量的能量损失,从而使其泵油效率降低;为了保证挺柱与凸轮相匹配,挺柱需另设定位柱结构,并需在相应座体上加工与定位柱相滑动配合的定位导向槽,而定位柱与定位导向槽之间长时间的相互滑动摩擦极易造成挺柱的偏磨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燃油喷射泵,以降低噪音和能量损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燃油喷射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下方固定连接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上设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弹簧、弹簧座和挺柱,所述泵体、支承座与挺柱围成一密闭腔体,所述弹簧座固设在所述挺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座与所述挺柱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下端焊接在所述弹簧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座上固设有导向杆,所述泵体下端固设有导套,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套之间为轴向滑动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弹簧座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导套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挺柱的外侧向上延伸设有圆环状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所述通孔为轴向滑动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挺柱的下方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内设有滚轮与滚轴,所述滚轮套装在所述滚轴上,所述滚轴穿插在所述U型槽的两个翼板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燃油喷射泵具有优势:将弹簧座固设在挺柱上,简化了整个燃油喷射泵的结构,并使其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由于弹簧座与挺柱之间无间隙设置,故在泵油过程中,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弹簧座与挺柱之间的撞击现象的发生,从而减小了泵油过程中的噪音,同时降低了能量损失,提高了机械传递效率及泵油效率。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以降低发动机供油系统中所产生的噪音及能量损耗,从而提高发动机供油系统的供油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包括油箱、喷嘴和油管,所述油箱与所述喷嘴之间通过所述油管连接有上述燃油喷射泵,所述发动机由所述燃油喷射泵供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供油系统具有优势:由于上述燃油喷射泵能够减小泵油过程中的噪音,降低能量损失,所以将上述燃油喷射泵用在发动机供油系统中,必然能够降低整个发动机供油系统的噪音,降低整个供油系统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整个发动机供油系统的供油效率。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以提高车辆的燃油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供油系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具有优势:由于上述发动机供油系统具有噪音小,供油效率高的优点,所以将上述发动机供油系统用在所述车辆上,必然能够提高整个车辆的NVH性能,提升整车的舒适性,并且能够提高车辆的燃油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燃油喷射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泵体,2-螺栓,3-支承座,4-弹簧,5-挺柱,6_滚轮,7_滚轴; 11-导套,12-进油口,13-出油口; 31-通孔; 51-导向杆,52-弹簧座,53-导向柱,54-U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技术是一种燃油喷射泵,为了在泵油过程中,降低噪音、驱动力矩及能量损耗,主要是将燃油喷射泵中的弹簧座与挺柱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就能在泵油的过程中,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碰撞,从而降低噪音,能顺利的传递驱动力矩,并降低由于机械碰撞而产生的能量损失。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实施例一 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燃油喷射泵,包括泵体1,泵体I下方固定连接支承座3,支承座3上设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通孔31,通孔3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弹簧4、弹簧座52和挺柱5,泵体1、支承座3与挺柱5围成一密闭腔体,弹簧座52固设在挺柱5上,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用于汽油供油系统中,主要用来为发动机供油,当然,也可用于其他油路,只要能实现本实施例的功能即可。当泵体I内需要进油时,挺柱5在弹簧4及重力作用下将沿支承座3的通孔31向下运动,其运动行程由驱动件(例如:凸轮)及弹簧4共同决定,由于此密闭腔体与泵体的储油腔是相连通的,在挺柱5向下运动过程中,由泵体1、支承座3和挺柱5所围成的密闭腔体的体积逐渐增大,其内的气压逐渐减小,从而使泵体内的进油口 12的阀门打开,此时,出油口 13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燃油由进油口 12流入泵体内的储油腔内;当泵体I需要为发动机供油时,挺柱5在驱动件(例如:凸轮)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同时压紧弹簧4,在挺柱5向上运动过程中,由泵体1、支承座3和挺柱5所围成的密闭腔体的体积逐渐减小,其内的气压逐渐增大,从而使泵体内的出油口 13的阀门打开,此时,进油口 12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泵体I为发动机喷射所需油液,如此循环,不断的为发动机供油。 现有技术中的燃油喷射泵中,弹簧座52与挺柱5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是相互独立的,当挺柱5运动到下止点后停止运动,而此时弹簧座52在弹簧4、重力及惯性作用下将继续向下运动,从而就会使弹簧座52与挺柱5之间发生碰撞;同样,当挺柱5向上运动的时刻,此时由于弹簧座52正处于静止时刻,此时也容易使两者发生碰撞,从而在泵油过程中容易造成噪音大、驱动力矩传递不顺及能量损耗大的问题。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将弹簧座52直接固定在了挺柱5上,在泵体I供油过程中,就避免了上述两者之间碰撞现象的发生,有效降低了噪音及能量损耗,并使驱动力矩顺利传递,提高了机械传递效率及泵油效率;再者,直接将弹簧座52固定连接在挺柱5上,使两者之间无间隙配合,有效的缩短了整个燃油喷射泵的长度尺寸,使其结构更加紧凑。 为了进一步保证弹簧座52与挺柱5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本实施例可以将弹簧座52与挺柱5设为一体结构。 在泵油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弹簧4与弹簧座5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在泵油过程中,弹簧4与弹簧座52之间脱开现象的发生,本实施例中,将弹簧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弹簧座52上,其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粘结等,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油喷射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下方固定连接支承座(3),所述支承座(3)上设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通孔(31),所述通孔(3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弹簧(4)、弹簧座(52)和挺柱(5),所述泵体(1)、支承座(3)与挺柱(5)围成一密闭腔体,所述弹簧座(52)固设在所述挺柱(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喷射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I),所述泵体(I)下方固定连接支承座(3),所述支承座(3)上设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通孔(31),所述通孔(3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弹簧(4)、弹簧座(52)和挺柱(5),所述泵体(I)、支承座(3)与挺柱(5)围成一密闭腔体,所述弹簧座(52)固设在所述挺柱(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喷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52)与所述挺柱(5)为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喷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4)的下端焊接在所述弹簧座(52)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燃油喷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52)上固设有导向杆(51),所述泵体(I)下端固设有导套(11),所述导向杆(51)与所述导套(11)之间为轴向滑动配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喷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勇陈然张翠翠刘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