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伯章专利>正文

一种防撞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07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防撞杆,其主要是一种使用于车体表面上的防撞杆,该防撞杆表面包覆有一层保丽龙制成的加强层,该加强层上包覆有一由PU材料发泡而制成的缓冲层,使当汽车碰撞时,可藉由缓冲层来缓冲并吸收部分撞击所产生的力量,再藉由加强层加强吸收撞击时所产生的震动,及缓冲层在撞击时未能吸收的力量,以减少防撞杆向内凹陷变形的机会,进而能增加行车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杆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撞杆,尤指一种装设于汽车车体表面上以防止车体直接受到冲击的防撞杆。一般已知常用的防撞杆,其大都安装在汽车的前后车厢上,且该等防撞杆皆是为钢铁材料制成的圆管,此种装置在使用时,因防撞杆是由钢铁等刚性的材料所制成,因此,当受到外界的冲击时,仅能藉由本身所具有的强度来抵挡冲击的力量,故,如冲击的力量超过防撞杆本身所能抵挡的力量,则不但防撞杆会凹陷变形,更会造成汽车毁损,进而危及车内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在使用上非常不理想。再者,另有一种防撞杆即是为了克服上述防撞杆的缺点,特在防撞杆常受到撞击处包覆一层PU材料,此种装置构造在使用时,虽可藉由PU层本身的弹性来缓冲所遭受撞击的力量,以避免防撞杆直接受到撞击,惟,因PU层受到撞击处仍会向内凹陷挤压,进而易造成防撞杆变形,在使用上仍不甚理想。为改进上述两种防撞杆的装置构造的各种缺点,本创作人以从事该类产品制造多年的经验,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技术的防撞杆的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防撞杆,安装于汽车上时,能更可靠地保障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撞杆,其主要为一种安置于车体表面上以防止车体直接受到冲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上设有防撞杆周边上包覆一层保丽龙制成的加强层,该加强层表面上则包覆有以PU为原料所发泡而成的缓冲层。本技术所提供的防撞杆,安装使用于车体表面上时,利用该防撞杆表面包覆的一层保丽龙制成的加强层,及该保丽龙加强层上包覆的一由PU材料制成的缓冲层,使当汽车受到冲撞时,可藉由具有弹性的PU层来缓冲并吸收部份撞击时所产生的力量,再藉由加强层上的保丽龙来强化整体的结构,同时,加强吸收因撞击所产生的冲力及震动,以减少防撞杆凹-->陷变形的机会,而能保持车子的完整性,进而能保障车内入员的生命安全,故本技术是一种更安全可靠的防撞杆。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时的断面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时安装于车体上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的附图标号说明:防撞杆……10加强层……20缓冲层……30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防撞杆,其主要为一种安置于车体表面上以防止车体直接受到冲击的防撞杆10,该防撞杆10是以钢铁为原料所制成的中空管体,而在防撞杆10周边上包覆一层保丽龙制成的加强层20,该加强层20表面上则包覆有以PU为原料所发泡而成的缓冲层30。请参照图1、2所示,使用时,可将本技术安装固定在车体(于本实施例中为汽车)表面的适当处上,使当车体受到冲撞时(例如:两车相撞、或受到追撞、或撞到路旁等等),可先藉由缓冲层30中的PU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弹性,来缓冲外界撞击所造成的冲力,及吸收部份撞击的力量后,再藉由加强层20上的保丽龙来强化整体的结构,以及加强吸收因撞击所产生的冲力及震动,以使防撞杆10不致受到PU凹陷变形的挤压,而能减少防撞杆10凹陷变形的机会,而能保持车子的完整性,进而能保障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综上所述,本技术在物品形状构造装置上属首先创作,且可改良常用技术的各种缺点,在使用上能增进功效,合于实用,实为一新颖、进步及实用的理想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撞杆,其主要为一种安置于车体表面上以防止车体直接受到冲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上设有防撞杆周边上包覆一层保丽龙制成的加强层,该加强层表面上则包覆有以PU为原料所发泡而成的缓冲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杆,其主要为一种安置于车体表面上以防止车体直接受到冲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伯章
申请(专利权)人:林伯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