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结构的流体机械叶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0996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5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结构的流体机械叶轮,可应用于产生压力及回收压力的流体机械中,其主要特征包括,后盖板、前盖板及叶片,后盖板在叶片入口处呈圆柱形结构,并且与离心泵的轴向平行,后盖板与叶片入口圆滑连接,与叶片配合处呈凹形结构向叶轮中心部凹陷;前盖板处的叶片入口边与轴向方向垂直,后盖板与前盖板在叶片入口处通过圆弧状平滑曲线连接形成叶轮入口;叶片为设置在叶片入口与叶片出口之间的光滑曲面,对于叶轮的过流断面流出出口面积与流入入口面积比是0.75~0.95之间,设有2-3片,各叶片之间的重迭角度在5°以内,叶片的出口角度大于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提升吸入性能、通过提高转速来提升能量回收效率、在输送含固体颗粒介质时减少内部磨损。(*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结构的流体机械叶轮
本技术属于用于液体输送粟或能量回收润轮机组件,尤其是涉及新型结构的 流体机械叶轮。
技术介绍
传统低转速的离也粟的,出口面积设计更大,出口面积与进口面积比大约1. 1? 1.6。为了说明过去技术,将立维的叶轮的径向流动,W二维的模式说明(见图。,如C图所 示,由于出口面积增大,流速减小,动压转变为静压,但由于流速减少的不均匀,导致叶轮出 口附近产生压力波动,縱润会在A处产生。另外,从叶轮轴向看叶片和叶片之间重迭的角度 较大,因为该个重迭,会产生循环流,比正常流过叶轮的液体停留时间更长,不仅从叶轮得 不到更多的能量,反而降低能量传递效率。而传统技术粟的吸入性能是通过通过前述内部 的縱润A及内部循环流限制流过叶轮的流量,达到降低进口流速,才能提高粟的吸入性能, 由于内部縱润及循环流的存在,在低转速下大幅提升性能是很难实现的。 对于输送含固体颗粒介质的粟,其传统的叶轮设计思路是W前述低转速粟的叶轮 设计为基础。为了解决固体颗粒对粟各部零件磨损造成的影响,磨损部分W加厚的形式设 计W实现延长寿命的目的。 另外,由于包含固体颗粒的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结构的流体机械叶轮,应用于产生压力的流体机械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盖板、前盖板及叶片,所述的后盖板在叶片入口处呈圆柱形结构,并且与离心泵的轴向平行,后盖板与叶片入口圆滑连接,与叶片配合处呈凹形结构向叶轮中心部凹陷;所述的前盖板处的叶片入口边与轴向方向垂直,后盖板与前盖板在叶片入口处通过圆弧状平滑曲线连接形成叶轮入口;所述的叶片为设置在叶片入口与叶片出口之间的光滑曲面,设有2‑3片,各叶片之间的重迭角度在5°以内,叶片的出口角度大于35°。

【技术特征摘要】
1. 新型结构的流体机械叶轮,应用于产生压力的流体机械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盖 板、前盖板及叶片, 所述的后盖板在叶片入口处呈圆柱形结构,并且与离心泵的轴向平行,后盖板与叶片 入口圆滑连接,与叶片配合处呈凹形结构向叶轮中心部凹陷; 所述的前盖板处的叶片入口边与轴向方向垂直,后盖板与前盖板在叶片入口处通过圆 弧状平滑曲线连接形成叶轮入口; 所述的叶片为设置在叶片入口与叶片出口之间的光滑曲面,设有2 - 3片,各叶片之间 的重迭角度在5°以内,叶片的出口角度大于3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结构的流体机械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盖板处的 入口角为〇°。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结构的流体机械叶轮,其特征在于,叶轮的过流断面流 出出口面积与流入入口面积比是0. 75?0. 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龚敏杨建文陈德泉寿满光林永池张建国陈德利周海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福思特流体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