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抛丸器叶片及叶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1256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8 0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丸器叶片及叶轮结构,其中,抛丸器叶片,包括具有工作面和背面的片体,以及连接在片体上的底座,其中,工作面与背面相对而确定出片体的厚度,其特征在于,在以丸料进入工作面的一端为头端,从工作面上抛出的一端为尾端所确定的方向上,从头端到尾端所述厚度逐渐增大,或者在工作面的中前段逐渐增大,且工作面的后段的最小厚度不小于中段最大厚度的0.8倍,同时,后段的最小厚度不小于前段的最大厚度。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整体上提高抛丸器叶片的使用寿命。

Shot blasting machine blade and impeller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peller blade and impeller, the impeller blade, including sheet with face and back, and a connecting piece body in the face and back relative to determine a sheet thickness, characterized in pellets into the working face one end of the head end, is thrown from the working face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end to end, from the head end to the thickness gradually increases, or in the working face in front gradually increased 0.8 times, and the minimum thickness of the posterior segment is not less than 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the middle at the same time, 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the minimum thickness of posterior segment not less than earlier.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shot blasting blade can be improved on the w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丸器叶片及叶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丸器叶片,以及装有此抛丸器叶片的叶轮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抛丸清理工艺不受被清理件的大小、形状和重量的限制,而且该工艺能够提高机械产品和金属构件的抗疲劳性能,消除应力集中,延长其使用寿命,优化工件的表面工艺状态,大大提高清理效率,减轻清理工作的劳动强度,减轻环境污染,故抛丸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抛丸器叶片是抛丸设备的核心部件,现有的抛丸器叶片的形状结构主要有平面直叶片、前曲叶片、后曲叶片等,尽管叶片形状各有不同,但其共有属性是其片体的厚度都是均匀的。应知,抛丸器的工作过程如下:进入抛丸器的弹丸在分丸轮内基于抛射产生初次加速,通过套装在分丸轮上的定向套窗口抛出,然后在叶片的工作面上进行二次加速,加速后抛打到工件表面上。弹丸在二次加速阶段,表现为在叶片的不同位置速度不同,故叶片的磨损情况也大有不同。一般来说,顺弹丸运动方向磨损逐渐严重。可以理解的是,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4772126U,其叶片是一种平面直叶片,其在叶轮上径向设置,在叶轮的径向,叶片各处的线速度不同,离心侧线速度大,向心侧线速度小,换言之,钢丸在叶片根部的线速度相对较小,而在叶片的尾部线速度比较大。有鉴于此,由于传统抛丸器叶片的片体是等厚度的,因此磨损失效一般发生在叶片的尾部。在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6425886A中,公开了一种Y型叶片抛丸器,其实际具有两个工作面,其整体的强度比较高,但分属于两个工作面仍然属于具有均质厚度的叶片,该种结构并不能有效改善叶片尾部容易失效的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4976374U公开了一种在叶片基体上粘接一层由粉末冶金材料支撑的耐磨体的叶片,其改善的仍然是整体叶片的耐磨性能,失效仍然主要出现在叶片尾部,尽管其耐磨体可以更换,从而使叶片基体能够长期使用,然而叶片基体通常由成本相对较低的材质制作,粉末冶金材料属于成本比较高,加工难度比较大的合金材料,其整体上并不能节省成本。同样地,中国专利文献CN204843880U,也采用了在叶片上覆膜,从而提高叶片的整体耐磨性,也同样,其叶片结构仍然是均置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片体在工作面方向上具有变厚结构的抛丸器叶片,以及配装该抛丸器叶片的叶轮结构,以提高片体的整体使用寿命。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抛丸器叶片,包括具有工作面和背面的片体,以及连接在片体上的底座,其中,工作面与背面相对而确定出片体的厚度,其特征在于,在以丸料进入工作面的一端为头端,从工作面上抛出的一端为尾端所确定的方向上,从头端到尾端所述厚度逐渐增大,或者在工作面的中前段逐渐增大,且工作面的后段的最小厚度不小于中段最大厚度的0.8倍,同时,后段的最小厚度不小于前段的最大厚度。上述抛丸器叶片,可选地,所述背面为平面,所述工作面为连续可导的连续面。可选地,所述底座为矩形板,该矩形板与背面垂直;底座有两个,分居于片体对丸料导引方向的两侧。可选地,记工作面的头段、中段和尾段的半径依序为R1、R2、R3,并被配置为:第一结构:4R3=3R1;第二结构:R1=∞,R2=∞,R3=∞;第三结构:R1=(-∞,-6H],R2=[-12H,-8H],R3=[-8H,+∞),其中负号代表曲率半径的圆心在工作面的上方;或第四结构:R1=[6H,+∞),R2=[8H,12H],R3=[8H,+∞);其中,∞表示无穷大,代表相应段的工作面为平面;H为叶片底座高度。可选地,3.5H≤L≤4.5H,其中L为叶片的长度。可选地,用于叶片固定的结构包括垂直于底座的螺栓孔。可选地,所述螺栓孔偏置于底座高度方向的一边设置,构造为开式的以避开片体的螺栓孔,并被配置为:h=[1.5r,1.8r]式中,h为螺栓孔的高度,r为螺栓孔半径。可选地,底座与工作面所确定的抛出通道部分,底座部分构成通道部分的侧壁,侧壁为续接到工作面的曲面。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配有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抛丸器叶片的叶轮结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使用的抛丸器叶片的片体是一种变厚度的片体,后段的厚度不小于前段的厚度,用于平衡使用寿命与片体厚度的关系,以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基于此类结构,不必使用昂贵的材料,整体成本并不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一种叶轮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一种叶轮体结构立体图。图3为一实施例中一种叶轮体径向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实施例中一种叶轮结构轴向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一种叶片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例中一种叶片在叶轮结构径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引线表示总成,点引线表示总成上的结构部分):1.叶片,2.叶轮,3.固定螺栓,4.注销,5.开口销。11.固定孔,12.底座,13.片体,14.尾端,15.头端。21.固定螺栓孔,22.注销孔,23.定位槽,24.开口销孔,25.毂孔。R1.第一半径,R2.第二半径,R3.第三半径,L.叶片长度,H.叶片底座高度。具体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3,图3中中间的槽是定位槽23,用于叶片1在叶轮体结构上的定位,其所确定的方向为叶轮体结构的径向,该方向也确定了叶片长度L,可以理解的是,叶片1的长度一般小于工作面延展的长度,对于等厚度的叶片来讲,在一些实现中,其可以被配置为与叶轮体结构的径向成一定角度或者自身属于弧形板等曲面板结构,工作面的长度大致与叶片1的长度相等。叶片1的高度由其底座12所确定,即如图6中所示的叶片底座高度H,实质是在叶轮体结构上定位槽23的宽度。参见附图5和图6所示的抛丸器叶片,可以看出,片体13的厚度是变化的,在图6的左端显示其具有较小的厚度,而中部和右部则具有较大的厚度,安装时图6中所示的左端在叶轮体结构的径向的向心端装配,换言之,叶片1厚度较大的一端位于叶片1的尾端,从而通过与速度逐渐增加的丸料匹配,使叶片1的尾端不容易失效。在图6中,片体13的上表面为工作面,与工作面相对的表面为片体13的背面,以叶轮2的径向所确定的方向为基准方向,在基准方向的两侧是用于叶片1在叶轮2上安装的底座12,底座12一般采用平板结构,相应地,在叶轮2上开有用于容纳或者部分容纳12的定位槽23,定位槽23一般在叶轮2的周向约束叶片1,并通过一对叶轮体的钳夹形成对叶片1的进一步约束,最后通过例如固定螺栓3固定叶片1在定位槽23延伸方向,即叶轮2径向自由度的约束。图2中的毂孔25用于安装分丸轮,叶片1的数量与分丸轮上所开设的抛出窗口的数量一致,通过叶轮2的转动抛出的丸料在叶片1的工作面上形成进一步的加速,丸料的速度会越来越大。图6中可见,工作面和与工作面相对的背面可以确定出片体13的厚度,片体13的厚度可以由图6中的叶片底座高度H方向所限制,在该方向上的片体13量度即为叶片厚度。丸料进入工作面后,会受到工作面的顺导,一方面提供丸料进一步的加速所需要的导引面,另一方面,确定丸料抛出时大致的抛射方向,因此,从丸料的行进方向可以确定,在工作面上,丸料先进入的一端即构成工作面的头端,也称为前端和向心端。相应地,另一端,也就是丸料抛出端是工作面的尾端,也称为末端。进一步地,将在以丸料进入工作面的一端为头端,从工作面上抛出的一端为尾端所确定的方向上将工作面分为三段,依序为前段、中段和后段,在图6中依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抛丸器叶片及叶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丸器叶片,包括具有工作面和背面的片体,以及连接在片体上的底座,其中,工作面与背面相对而确定出片体的厚度,其特征在于,在以丸料进入工作面的一端为头端,从工作面上抛出的一端为尾端所确定的方向上,从头端到尾端所述厚度逐渐增大,或者在工作面的中前段逐渐增大,且工作面的后段的最小厚度不小于中段最大厚度的0.8倍,同时,后段的最小厚度不小于前段的最大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丸器叶片,包括具有工作面和背面的片体,以及连接在片体上的底座,其中,工作面与背面相对而确定出片体的厚度,其特征在于,在以丸料进入工作面的一端为头端,从工作面上抛出的一端为尾端所确定的方向上,从头端到尾端所述厚度逐渐增大,或者在工作面的中前段逐渐增大,且工作面的后段的最小厚度不小于中段最大厚度的0.8倍,同时,后段的最小厚度不小于前段的最大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为平面,所述工作面为连续可导的连续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矩形板,该矩形板与背面垂直;底座有两个,分居于片体对丸料导引方向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器叶片,其特征在于,记工作面的头段、中段和尾段的半径依序为R1、R2、R3,并被配置为:第一结构:4R3=3R1;第二结构:R1=∞,R2=∞,R3=∞;第三结构:R1=(-∞,-6H],R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新宇王守仁王高琦王立虎杨学锋付坤薛传艺张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