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2307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2:07
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衬底表面形成介质层;对所述介质层进行表面处理,在所述介质层表面形成强化层;在形成所述强化层之后,重复所述形成介质层的工艺至表面处理的工艺一次或若干次,直至在衬底表面形成介质结构,所述介质结构由介质层和强化层的多层堆叠构成;在所述介质结构内形成导电结构。所形成的介质结构具有较高的物理强度,能够避免在形成导电结构的过程中所述介质结构发生碎裂,从而提高所形成的导电结构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中,为了实现半导体器件之间的电连接,已发展出各种导电互连结构以及形成工艺。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器件的集成度提高、尺寸缩小,致使形成电互连结构的工艺也受到挑战。图1至图3是现有技术形成一种导电互连结构的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提供衬底100,所述衬底100内具有半导体器件(未示出),所述衬底100表面具有接触层101,所述接触层101与半导体器件电连接;在所述衬底100和接触层101表面形成介质层102。请参考图2,在所述介质层102内形成开口103,所述开口103包括第一子开口103a和第二子开口103b,所述第一子开口103a暴露出接触层101表面,所述第二子开口103b的底部暴露出第一子开口103a。图2示出了2个第一子开口103a,所述第二子开口103b底部暴露出2个第一子开口103a。请参考图3,在开口103(如图2所示)内和介质层102表面形成填充满开口的导电薄膜104,所述导电薄膜104的形成工艺为电镀工艺或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形成所述导电薄膜104之后,采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去除介质层102表面的导电薄膜104,在开口103内形成导电互连结构。然而,现有技术在开口内填充导电薄膜时,导电薄膜会对介质层施加应力,所述应力会造成介质层碎裂,进而造成所形成的电互联结构的性能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使介质层的物理强度增强,避免介质层在形成导电结构的过程中发生碎裂,提高所形成的导电结构的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衬底表面形成介质层;对所述介质层进行表面处理,在所述介质层表面形成强化层;在形成所述强化层之后,重复所述形成介质层的工艺和表面处理的工艺一次或若干次,直至在衬底表面形成介质结构,所述介质结构为介质层和强化层的多层交错堆叠结构;在所述介质结构内形成导电结构。可选的,在形成介质层之后,形成强化层之前,对所述介质层进行氩气处理。可选的,所述氩气处理工艺为:处理气体为氩气,氩气的流量为5000标准毫升/分钟~10000标准毫升/分钟,射频功率为4000瓦~6000瓦,射频频率为1000赫兹~3000赫兹,气压为0.5托~10托。可选的,所述介质层的材料为氧化硅。可选的,所述介质层的形成工艺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为:气体包括硅烷和氧气,硅烷的流量为0标准毫升/分钟~1000标准毫升/分钟,氧气的流量为10000标准毫升/分钟~20000标准毫升/分钟,射频功率为1500瓦~2500瓦,射频频率为13兆赫兹~14兆赫兹,气压为0.5托~10托。可选的,所述强化层的材料为氮化硅。可选的,所述表面处理工艺为:处理气体包括氨气,射频功率为100瓦~3000瓦,射频频率为13兆赫兹~14兆赫兹,气压为0.5托~10托。可选的,还包括:在形成强化层之后,对所述强化层进行氩气处理,所述氩气处理工艺为:处理气体为氩气,氩气的流量为5000标准毫升/分钟~10000标准毫升/分钟,射频功率为4000瓦~6000瓦,射频频率为1000赫兹~3000赫兹,气压为0.5托~10托。可选的,还包括:在衬底表面形成阻挡层,在所述阻挡层表面形成介质层,所述阻挡层的材料和介质层的材料不同。可选的,所述导电结构的形成工艺为:在介质结构表面形成掩膜层;在掩膜层表面形成光刻胶层,所述光刻胶层暴露出部分掩膜层表面;以光刻胶层为掩膜刻蚀掩膜层和介质结构,在介质结构内形成开口;在形成开口之后,去除光刻胶层;在去除光刻胶层之后,在开口内和掩膜层表面形成填充满开口的导电薄膜;对所述导电薄膜进行抛光工艺,直至暴露出掩膜层表面为止,形成导电结构。可选的,所述导电薄膜的材料为铜、钨或铝。可选的,所述导电薄膜的形成工艺为电镀工艺或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可选的,在形成导电薄膜之前,采用湿法清洗工艺对开口内壁表面进行清洗。可选的,还包括:在掩膜层表面形成底层抗反射层,在所述底层抗反射层表面形成光刻胶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所述表面处理工艺能够在介质层表面形成强化层,所述强化层具有较高的物理强度;重复形成介质层的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能够在衬底表面形成由介质层和强化层多层堆叠构成的介质结构,所述介质结构内具有多层强化层,因此所形成的介质结构具有较高的物理强度。在所述介质结构内形成导电结构时,所述介质结构足以承受导电结构所施加的应力,从而降低所述应力对衬底内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影响,而且避免了介质结构在形成导电结构过程中发生碎裂,保证了所形成的导电结构的质量良好、性能稳定。进一步,在形成介质层之后,形成强化层之前,对所述介质层进行氩气处理,所述氩气处理工艺为:采用氩气作为处理气体,使氩气以低频射频功率对介质层进行轰击,能够使所形成的介质层更为致密,从而增强介质层的物理强度,进而增强介质结构的物理强度,所述介质结构对于应力的承受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所述介质结构内形成导电结构时,所述介质结构不会发生碎裂,使所形成的导电结构的性能稳定。而且,使氩气以低频射频功率对介质层进行轰击时,氩气不会进入介质层内,因此在提高介质层的物理强度的同时,保证了介质层材料的纯净。进一步,形成强化层的表面处理工艺为:以氨气作为处理气体,使氨气的等离子体对介质层进行轰击,氨气的等离子体能够进入介质层内、并与介质层表面的氧化硅材料进行反应形成氮化硅层,所述氮化硅层即强化层。所形成的强化层材料致密、且物理强度高,从而使所形成的介质结构的物理强度进一步提高。当形成导电结构时,所述介质结构承受应力的能力增强。进一步,在形成强化层之后,能够对所述强化层进行氩气处理,采用氩气对强化层进行轰击,使所强化层更为致密、且物理强度增强,能够进一步增强介质结构的物理强度;而且所述氩气不会与强化层的材料发生反应,保证了介质结构的性能稳定。附图说明图1至图3是现有技术形成一种导电互连结构的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至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过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技术在形成导电薄膜时,会造成介质层碎裂,使形成于介质层内的电互联结构的性能变差。请继续参考图3,所述导电薄膜104的材料为导电材料,例如铜、钨或铝等,而所述介质层102为绝缘材料,例如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等。由于所述导电薄膜104的材料密度较大,在形成导电薄膜104的过程中,所述导电薄膜104会向介质层102施加较大的应力。然而,现有技术所形成的介质层102密度较低、物理强度较低,因此在形成导电薄膜104的过程中,所述介质层102承受应力的能力较差,容易使应力向衬底100内的半导体器件传递,造成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下降。而且,为了提高半导体器件的集成度,介质层102与导电互联结构之间的体积比也相应减小,造成介质层102承受应力的能力也相应降低,在形成所述导电薄膜104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介质层102碎裂,从而导致所形成的电互联结构的性能下降甚至失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在衬底表面形成介质层之后,对所述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衬底;在衬底表面形成介质层;对所述介质层进行表面处理,在所述介质层表面形成强化层;在形成所述强化层之后,重复所述形成介质层的工艺和表面处理的工艺一次或若干次,直至在衬底表面形成介质结构,所述介质结构为介质层和强化层的多层交错堆叠结构;在所述介质结构内形成导电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衬底;在衬底表面形成介质层;对所述介质层进行表面处理,在所述介质层表面形成强化层;在形成所述强化层之后,重复所述形成介质层的工艺和表面处理的工艺一次或若干次,直至在衬底表面形成介质结构,所述介质结构为介质层和强化层的多层交错堆叠结构;在所述介质结构内形成导电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介质层之后,形成强化层之前,对所述介质层进行氩气处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氩气处理工艺为:处理气体为氩气,氩气的流量为5000标准毫升/分钟~10000标准毫升/分钟,射频功率为4000瓦~6000瓦,射频频率为1000赫兹~3000赫兹,气压为0.5托~10托。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的材料为氧化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的形成工艺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为:气体包括硅烷和氧气,硅烷的流量为0标准毫升/分钟~1000标准毫升/分钟,氧气的流量为10000标准毫升/分钟~20000标准毫升/分钟,射频功率为1500瓦~2500瓦,射频频率为13兆赫兹~14兆赫兹,气压为0.5托~10托。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的材料为氮化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工艺为:处理气体包括氨气,射频功率为100瓦~3000瓦,射频频率为13兆赫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鸣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