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香菇菌棒制备效率和产质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1553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6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香菇菌棒制备效率和产质量的方法,属于食用菌的生产技术领域。方法包括(1)栽培内袋的准备;(2)料棒的制备:1)培养料的配制与装袋;2)料棒的灭菌;(3)菌棒的接种与培养;1)菌种的制备与接种;2)菌棒的发菌培养;3)菌棒的转色管理;(4)香菇的催蕾出菇、采收与转潮等步骤工艺。该方法与常规栽培方法相比,具耗工量明显减小,工艺简单,涨袋率与污染烂棒率低等特点,其发菌周期可缩短6天左右,平均产量可达825g/袋,约提高了21.8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局香薛菌棒制备效率和产质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的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香菇菌棒制备效率和产质 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香燕(Lentinula edodes),又名香信、香菌、冬燕。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香燕属(Lentinus),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是我国传统 的著名食用菌,被誉为〃山珍之王〃。香菇品种多为中温型(适宜于20-27°C),由于其菌丝 的耐高温能力不强,故在常规管理的高温环境下或管理不当时容易引起烂棒而减产,甚至 绝收。 传统香菇的生产工艺流程是:采用聚乙烯塑料膜制备成栽培袋一备料一培养料的 配制一装袋一常压灭菌后制成料棒一冷却一打孔接菌种一菌丝培养一出燕管理一采收。其 中,由于在前期料棒制作中只能采用l〇〇°C、耗时12-16小时的常压灭菌工艺,故费时耗能, 并经常会出现3% -15%的涨袋率;而在后期进一步将料棒接菌种制作成菌棒时,通常须对 其袋膜采用刺孔放气、增氧等措施,不仅耗工量大、工艺复杂,且刺孔、增氧促菌丝生长后往 往会放热,导致产生35-38°C以上的高温、烧菌的风险,进一步导致菌棒腐烂,严重影响香菇 的产量和质量。因此,研究提高香菇菌棒的制备安全与制备效率,对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 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香菇菌棒制备效率的关键是:对栽培袋材料的选择、通气结构的设计及管理 工艺的控制,以避免产生涨袋与烂棒、缩短发菌周期、提高香菇菌棒制备效率和产质量。与 香菇栽培相关的技术已有多项专利,例如,申请号为200910065987. 4的可生物降解香菇 菌棒包膜液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0810214819. 2的花菇免割保水栽培袋公开了利 用菇蕾自力顶破膜壁实现出菇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出菇管理效率。 但是,上述栽培方法仍不能解决菌棒培育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灭菌时间长、发菌 过程中的刺孔耗工量大,工艺复杂,刺孔后菌棒自身产热易导致烧菌风险高,发菌周期长, 料棒灭菌时易涨袋等问题,轻则影响产量和质量,重则导致烂棒而绝收。因此,需要创新研 发更安全高效的菌棒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上述传统技术耗时耗工量大,工艺复杂,风险高,发菌时间长 及料棒灭菌易涨袋,发菌过程中刺孔易导致烧菌等的缺陷,提出一种灭菌耗时短、能克服料 棒涨袋,菌棒培育工艺简化,既解决菌棒刺孔产热烧菌导致的烂棒问题,又能缩短香菇发菌 周期的提高香菇菌棒制备效率和产质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种提高香菇菌棒制备效率和产质量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 (1)栽培内袋的准备:以圆筒膜对折的双层15cmX 55cmX 0· 0045cm或双层 25cmX55cmX0. 0045cm耐高压聚丙烯筒膜为材料,且在该材料自距一侧边5cm起,用针按 纵向间隔4cm,横向间隔5cm,重复向下刺透双层直至袋的底边,形成孔径为0. 03-0. 05cm、 呈条带状分布的呼吸孔条6条或10条后,分别制成折角状的塑料小袋或大袋作为栽培内 袋; ⑵料棒的制备: 1)培养料的配制与装袋:以杂木屑、麦麸、石膏、糖及水为配料,按重量百分比 34?36:8?9:0. 5:0. 5:54?57比例混合均匀成栽培香菇的培养料;装入具呼吸孔的小 袋或大袋中,扎口成料棒,备用; 2)料棒的灭菌:将小袋或大袋料棒分别套上相应17cmX60cmX0. 0025cm或 27cmX60cmX0. 0025cm的聚丙烯塑料外袋并折叠袋口后置高压灭菌锅内,进行128°C、 0. 155MPa、2?2. 5h的高压灭菌; ⑶菌棒的接种与培养: 1)接种:按常规方法制备好接种用的菌种,备用;将灭菌后的料棒移至经消毒的 冷却室内冷却,当降至28°C以下时,再移入接种室内;将外套袋脱至料棒的底端,用打孔 器在料棒的上、中、下部位各打一直径1. 5?2cm、深2cm的接种孔,并以料棒培养料重的 0. 5% -1%为接种量,按无菌接种操作方法将菌种填入接种孔内,再将外套袋拉回至料棒的 顶端,收口处放置一小团灭菌棉花后将袋口收拢扎紧; 2)菌棒的发菌培养:移入发菌室后将菌棒按每层3个,作井字形横坚交错叠放 至8?10层,排与排之间需留通道,便于通风降温和检查菌棒生长情况;发菌室内控制温度 在15?26°C,光照强度在50-lOlx,空气相对湿度在55 %?70 %,并每天按1-2次,30分 钟/每次进行通风换气;在前2周内不要翻堆,至第15天进行第一次翻堆,第35天进行第 二次翻堆,一般小袋培养45?50天、大袋培养55?60天,菌棒的培养料即可长满白色菌 丝; 3)菌棒的转色管理:将长满白色菌丝的菌棒保留内袋、脱去外袋后,按每层2个菌 棒井字形横坚交错叠放至8?10层,排与排之间需留通道;根据不同香菇品种的特性, 在室温15?24°C、空气相对湿度75%?80%、散射光200?5001x条件下进行转色管理, 表层菌丝转化为浅褐色至棕褐色、菌被厚薄适当并发生聚集纽结膨胀至出现富有弹性瘤状 物时,即脱去内袋、进行出菇管理; (4)香菇的催蕾出菇、采收与转潮管理:按常规技术进行管理,直至结束。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由于在装料栽培内袋的表层设置有6条(小袋)或10条(大袋),孔径 为0. 03-0. 05cm、呈条带状分布的呼吸孔条,且其外套袋袋口采用折叠法进行松散封口后, 仍保持有一定的透气性,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常规料袋(无呼吸孔)在灭菌过程中往往易产 生袋内外压差导致涨袋开裂而报废的难题。 2)采用具呼吸孔的栽培内袋后,在发菌培养过程中可免去传统刺孔增氧的费工、 繁杂工艺,一方面可显著降低劳力成本,另一方面可避免菌棒刺孔,由于急剧增氧、刺激菌 丝快速生长,放热后(可达35-38°C的高温)易导致菌棒烧菌报废的风险。 3)采用以耐高压聚丙烯塑料袋为材料,制备成具呼吸微孔的栽培内袋并装料后, 使香菇料棒仅通过2?2. 5h的高压灭菌法即可取代了按常规需耗时12-16小时的常压灭 菌工艺,大大提高了灭菌的效率。 4)综合采用呼吸孔内袋和增厚的外套袋并辅以无菌洁净冷却与接种工艺后,有效 避免了按常规灭菌、冷却、接种和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感染,提高了香菇栽培的成品率。 5)呼吸孔内袋由于其呼吸孔均匀分布于菌棒的四周,显著增加了菌棒的透气性, 保证了菌丝生长所需的氧气,既能使菌棒发菌均匀一致,又显著加快了发菌速度,可缩短发 菌周期5?7天,也便利了对出菇的管理,提高了香菇的质量与产量。 6)从实施例4的表1可见,本专利技术方法与常规栽培方法相比较,灭菌保温时间方面 前者为2?2. 5小时,而后者需12?16小时;在涨袋率方面由后者的3. 3%降低为0 ;在发 菌周期方面前者比后者缩短了 6天;在污染烂棒率方面前者为1. 3 %,后者为4. 7 %,前者较 后者降低了 72. 3 % ;在平均产量方面,前者为825g/袋,后者为677g/袋,前者较后者提高 了 21. 86%。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香菇菌棒制备效率和产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1)栽培内袋的准备:以圆筒膜对折的双层15cm×55cm×0.0045cm或双层25cm×55cm×0.0045cm耐高压聚丙烯筒膜为材料,且在该材料自距一侧边5cm起,用针按纵向间隔4cm,横向间隔5cm,重复向下刺透双层直至袋的底边,形成孔径为0.03‑0.05cm、呈条带状分布的呼吸孔条6条或10条后,分别制成折角状的塑料小袋或大袋作为栽培内袋;(2)料棒的制备:1)培养料的配制与装袋:以杂木屑、麦麸、石膏、糖及水为配料,按重量百分比34~36:8~9:0.5:0.5:54~57比例混合均匀成栽培香菇的培养料;装入具呼吸孔的小袋或大袋中,扎口成料棒,备用;2)料棒的灭菌:将小袋或大袋料棒分别套上相应17cm×60cm×0.0025cm或27cm×60cm×0.0025cm的聚丙烯塑料外袋并折叠袋口后置高压灭菌锅内,进行128℃、0.155MPa、2~2.5h的高压灭菌;(3)菌棒的接种与培养:1)接种:按常规方法制备好接种用的菌种,备用;将灭菌后的料棒移至经消毒的冷却室内冷却,当降至28℃以下时,再移入接种室内;将外套袋脱至料棒的底端,用打孔器在料棒的上、中、下部位各打一直径1.5~2cm、深2cm的接种孔,并以料棒培养料重的0.5%‑1%为接种量,按无菌接种操作方法将菌种填入接种孔内,再将外套袋拉回至料棒的顶端,收口处放置一小团灭菌棉花后将袋口收拢扎紧;2)菌棒的发菌培养:移入发菌室后将菌棒按每层3个,作“井”字形横竖交错叠放至8~10层,排与排之间需留通道,便于通风降温和检查菌棒生长情况;发菌室内控制温度在15~26℃,光照强度在50‑10lx,空气相对湿度在55%~70%,并每天按1‑2次,30分钟/每次进行通风换气;在前2周内不要翻堆,至第15天进行第一次翻堆,第35天进行第二次翻堆,一般小袋培养45~50天、大袋培养55~60天,菌棒的培养料即可长满白色菌丝;3)菌棒的转色管理:将长满白色菌丝的菌棒保留内袋、脱去外袋后,按每层2个菌棒“井”字形横竖交错叠放至8~10层,排与排之间需留通道;根据不同香菇品种的特性,在室温15~24℃、空气相对湿度75%~80%、散射光200~500lx条件下进行转色管理,表层菌丝转化为浅褐色至棕褐色、菌被厚薄适当并发生聚集纽结膨胀至出现富有弹性瘤状物时,即脱去内袋、进行出菇管理;(4)香菇的催蕾出菇、采收与转潮管理:按常规技术进行管理,直至结束。...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提高香菇菌棒制备效率和产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1) 栽培内袋的准备:以圆筒膜对折的双层15cmX55cmX0. 0045cm或双层 25cmX55cmX0. 0045cm耐高压聚丙烯筒膜为材料,且在该材料自距一侧边5cm起,用针按 纵向间隔4cm,横向间隔5cm,重复向下刺透双层直至袋的底边,形成孔径为0. 03-0. 05cm、 呈条带状分布的呼吸孔条6条或10条后,分别制成折角状的塑料小袋或大袋作为栽培内 袋; (2) 料棒的制备: 1) 培养料的配制与装袋:以杂木屑、麦麸、石膏、糖及水为配料,按重量百分比34? 36:8?9:0. 5:0. 5:54?57比例混合均匀成栽培香菇的培养料;装入具呼吸孔的小袋或大 袋中,扎口成料棒,备用; 2) 料棒的灭菌:将小袋或大袋料棒分别套上相应17cmX 60cmX 0. 0025cm或 27cmX60cmX0. 0025cm的聚丙烯塑料外袋并折叠袋口后置高压灭菌锅内,进行128°C、 0. 155MPa、2?2. 5h的高压灭菌; (3) 菌棒的接种与培养: 1) 接种:按常规方法制备好接种用的菌种,备用;将灭菌后的料棒移至经消毒的冷 却室内冷却,当降至28°C以下时,再移入接种室内;将外套袋脱至料棒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为明金群力施礼冯伟林范丽军周海涌沈颖越宋婷婷邹玉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