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腿支撑结构及汽车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0657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腿支撑结构及汽车起重机。该支腿支撑结构包括车架和活动支腿,所述活动支腿包括水平支腿、垂直油缸和支腿板,所述水平支腿能够相对于所述车架向外伸展或向内收缩,所述垂直油缸位于所述水平支腿的外端,所述支腿板连接在所述垂直油缸的伸出端,所述支腿支撑结构还包括外部减振机构,当所述活动支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垂直油缸垂直向下伸展且所述支腿板支撑于地面,所述外部减振机构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支腿板,所述外部减振机构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车架。根据该方案,利用该外部减振机构直接约束车架相对支脚板的移动,从而起到直接的减振效果,避免了为减轻振动而进行结构加强导致的重量增加以及结构复杂度提高等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腿支撑结构及汽车起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腿支撑结构及汽车起重机。
技术介绍
汽车起重机是工程起重机的重要品种,是一种作业范围广、适应性强的通用型起重机。此前,我国的汽车起重机产品设计理论偏于保守,过度注重安全因素,导致结构自重大,元器件笨重。因此在目前,各大汽车起重机厂商均将轻量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作为产品开发的一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轻量化设计的目的在于使产品重量更轻、结构更优的同时,保证产品性能与安全。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者往往相互矛盾而无法兼顾。 图1和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起重机的支腿支撑机构,其包括车架100和四个活动支腿,车架100和四个活动支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H形,每个活动支腿均包括水平支腿200、垂直油缸300和支腿板400。该支腿支撑机构在工作状态时,水平支腿200相对于车架100向外伸展,垂直油缸300垂直向下伸展,支腿板400支撑于地面上。在前述工作状态下,如果汽车起重机出现急速吊载或卸载、回转急速启停等工况,容易出现整车低频振动的情况,对操作员的主观判断起到一定负面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汽车起重机及其支腿支撑机构的结构破坏。出现这种情况,通常认为是由于支腿支撑机构的结构强度不够所引起,此时若按以往设计经验需要对相关结构进行加强,例如在车架100的固定支腿110与相应活动支腿接触的部位设置第一加强部120或第二加强部130,这种做法带来的结果是引起车身重量增加、结构复杂,且收效不够理想。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支腿支撑结构及汽车起重机,通过对该支腿支撑结构的结构进行改进,无需对现有结构进行结构加强处理即可实现减振效果,同时便于安装和使用,且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支腿支撑结构,包括车架和活动支腿,所述活动支腿包括水平支腿、垂直油缸和支腿板,所述水平支腿能够相对于所述车架向外伸展或向内收缩,所述垂直油缸位于所述水平支腿的外端,所述支腿板连接在所述垂直油缸的伸出端,所述支腿支撑结构还包括外部减振机构,当所述活动支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垂直油缸垂直向下伸展且所述支腿板支撑于地面,所述外部减振机构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支腿板,所述外部减振机构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车架。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的两侧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所述活动支腿,所述外部减振机构为钢丝绳减振结构,当所述活动支腿处于工作状态时,在所述车架的同侧,所述钢丝绳减振结构的第一端连接至位于所述车架前部的活动支腿的支腿板,所述钢丝绳减振结构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车架的后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减振机构为绷直且连接在所述支腿板和所述车架之间的连接长度可调的钢丝绳减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减振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包括第一挂钩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挂钩的尾端;所述第二连接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挂钩、连接绳和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绳的长度可调,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具有外螺纹的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相互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减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挂钩、第一连接绳、索具螺旋扣、第二连接绳和第二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腿为四个且平均分布在所述车架的两侧,所述活动支腿与所述车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H形或X形,所述外部减振机构为四个且对应于所述活动支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活动支腿的固定支腿,当所述活动支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外部减振机构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支腿板,所述外部减振机构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固定支腿。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架的同侧,当所述活动支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外部减振机构的第一端连接至位于所述车架前部的活动支腿的支腿板,所述外部减振机构的第二端连接至位于所述车架后部的活动支腿所对应的固定支腿。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起重机,包括支腿支撑结构,所述支腿支撑结构为根据前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支腿支撑结构。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支脚板可以近似为固定在地面上,因此当作业过程中车架发生整体X向振动时,利用该外部减振机构直接约束车架相对支脚板的移动,从而起到直接的减振效果,由此,通过借助外部设备减轻车架振动,避免了为减轻振动而进行结构加强导致的相关结构件重量增加以及结构复杂度提高之类的不良后果。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支腿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支腿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腿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钢丝绳减振结构的第一连接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钢丝绳减振结构的第二连接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钢丝绳减振结构的索具螺旋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明确限定或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腿支撑结构,包括车架和活动支腿,所述活动支腿包括水平支腿、垂直油缸和支腿板,所述水平支腿能够相对于所述车架向外伸展或向内收缩,所述垂直油缸位于所述水平支腿的外端,所述支腿板连接在所述垂直油缸的伸出端,所述支腿支撑结构还包括外部减振机构,当所述活动支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垂直油缸垂直向下伸展且所述支腿板支撑于地面,所述外部减振机构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支腿板,所述外部减振机构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车架。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支脚板可以近似为固定在地面上,因此当作业过程中车架发生整体X向振动时,利用该外部减振机构直接约束车架相对支脚板的移动,从而起到直接的减振效果,由此,通过借助外部设备减轻车架振动,避免了为减轻振动而进行结构加强导致的相关结构件重量增加以及结构复杂度提高之类的不良后果。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腿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支腿支撑结构包括车架10和活动支腿,且该活动支腿包括水平支腿20、垂直油缸30和支腿板40。其中,水平支腿20能够相对于车架10向外伸展或向内收缩,垂直油缸30位于水平支腿20的外端,支腿板40连接在垂直油缸30的伸出端。 在例如车辆行驶等非工作状态下,水平支腿20相对于车架10向内收缩,垂直油缸30也处于收缩位置,支腿板40连接在垂直油缸30的伸出端且处于悬空状态。此时,活动支腿整体上处于收缩状态,不会占据更多的空间,便于车辆行驶或进行除支撑以外的其他操作。 在例如作业等需要进行支撑的工作状态下,水平支腿20相对于车架10向外伸展,随后垂直油缸30垂直向下伸展,使得支腿板40支撑于地面上。此时,车辆的轮胎离地,仅依靠布置在车架10两侧的多个活动支腿的支腿板40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腿支撑结构,包括车架和活动支腿,所述活动支腿包括水平支腿、垂直油缸和支腿板,所述水平支腿能够相对于所述车架向外伸展或向内收缩,所述垂直油缸位于所述水平支腿的外端,所述支腿板连接在所述垂直油缸的伸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支撑结构还包括外部减振机构,当所述活动支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垂直油缸垂直向下伸展且所述支腿板支撑于地面,所述外部减振机构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支腿板,所述外部减振机构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车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腿支撑结构,包括车架和活动支腿,所述活动支腿包括水平支腿、垂直油缸和支腿板,所述水平支腿能够相对于所述车架向外伸展或向内收缩,所述垂直油缸位于所述水平支腿的外端,所述支腿板连接在所述垂直油缸的伸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支撑结构还包括外部减振机构,当所述活动支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垂直油缸垂直向下伸展且所述支腿板支撑于地面,所述外部减振机构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支腿板,所述外部减振机构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车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两侧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所述活动支腿,所述外部减振机构为钢丝绳减振结构,当所述活动支腿处于工作状态时,在所述车架的同侧,所述钢丝绳减振结构的第一端连接至位于所述车架前部的活动支腿的支腿板,所述钢丝绳减振结构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车架的后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减振机构为绷直且连接在所述支腿板和所述车架之间的连接长度可调的钢丝绳减振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减振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包括第一挂钩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挂钩的尾端;所述第二连接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挂钩、连接绳和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绳的长度可调,所述第一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宗陈仁伍喻广强胡蛟汪雪晴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