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后部扰流器安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8774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5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后部扰流器安排(2),该后部扰流器安排具有至少一个后部扰流器(6),该至少一个后部扰流器能够在该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在一个闲置位置与一个功能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能够在该闲置位置中被定位成基本上遵循车身的后部区域的形状轮廓,其中在该闲置位置中,该后部扰流器(6)能够被放置在一个后部扰流器支撑件(5)上,其中该车辆的后灯单元(4)能够整合在该后部扰器支撑件(5)的侧向末端区域(3)中和/或该后部扰流器(6)的侧向末端区域(3)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后部扰流器安排(2),该后部扰流器安排具有至少一个后部扰流器(6),该至少一个后部扰流器能够在该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在一个闲置位置与一个功能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能够在该闲置位置中被定位成基本上遵循车身的后部区域的形状轮廓,其中在该闲置位置中,该后部扰流器(6)能够被放置在一个后部扰流器支撑件(5)上,其中该车辆的后灯单元(4)能够整合在该后部扰器支撑件(5)的侧向末端区域(3)中和/或该后部扰流器(6)的侧向末端区域(3)中。【专利说明】用于车辆、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后部扰流器安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后部扰流器安排,该后部扰流器安排具有至少一个后部扰流器,该后部扰流器能够在该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在一个闲置位置与一个功能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该闲置位置中能够被定位成基本上遵循车身的后部区域的形状轮廓。
技术介绍
为增大机动车辆空气动力学有效区域(尤其是后部区域中的)并且因此实现与道路的较高接触压力,机动车辆通常装配有“扰流器”,尤其在后部区域中。由现有技术已知刚性扰流器安排以及后部扰流器可以离开闲置位置移动进入功能位置的扰流器安排。扰流器的运动通常是由电动机使用多个机械调节装置和/或通过液压和/或通过气动方式执行的。 现有技术(DE10 2008 011 179 Al, EP 2 511 162 A, US424, 999 S 以及 US647,432 S)还披露了后部扰流器安排,在这些安排中机动车辆后部区域中的后灯被设计的方式为通过一种基本与扰流器的过渡区域相配合的方式而延伸进入车身的后部之中。 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的目的是一方面能够将后部扰流器尽可能不引人注目地装配在车身的相应部分之中,并且另一方面能够将后部扰流器安排在尽可能大的面积上,也就是说基本横跨该车辆的整个宽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以下目的是提供此种类大区域后部扰流器安排,这种安排可以在功能上和视觉上融入机动车辆的后部区域中。 在开篇描述的后部扰流器安排中,这个目的是借助以下事实来实现的,S卩:在闲置位置中,该后部扰流器能够放置在一个后部扰流器支撑件上,其中该车辆的后灯单元能够整合在该后部扰流器支撑件的侧向末端区域中和/或该后部扰流器的侧向末端区域中。 这种后灯单元可以通过一种整合在该后部扰流器支撑件的侧向末端区域中和/或该后部扰流器的侧向末端区域中的方式来安排。 如果用于机动车辆后部区域的灯单元的多个部件是以一种整合在该后部扰流器支撑件的侧向末端区域中以及该后部扰流器的侧向末端区域中的方式安排的话,就获得了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 理想地,所述后灯单元被设计成基本上与该后部扰流器的外形轮廓和/或该后部扰流器支撑件的外形轮廓相配合,因此一方面确保了所述后灯单元和谐地装配在机动车辆后部的这个区域中并且另一方面确保了所述后灯单元支持该扰流器的功能性。 作为一个特别优选的选项,在机动车辆上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后部扰流器安排。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一个优选说明性实施例。借助这个说明性实施例,在以下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细节和特征。 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后部扰流器安排处于闲置位置中;并且 图2示出根据图1的后部扰流器安排处于一个功能位置中。 【具体实施方式】 机动车辆的后部区域1具有一个基本上安排在机动车辆整个宽度上的后部扰流器安排2。这些侧向末端区域3(各附图中仅示出了其左端区域,通过这些侧向末端区域该后部扰流器安排2被装配并且被适当地紧固在车辆的后部区域1中)作为后部扰流器安排2的一部分包括一个后灯单元4,该后灯单元以一种已知的方式可以包括用于尾部照明、制动照明、闪烁器、后雾照明等的照明元件。后灯单元4的外部轮廓是与这个侧向末端区域3中的后部扰流器安排2相配合的,该后灯单元的外部轮廓不同于专用于这些灯的表面形状。 虽然该后部扰流器安排2在图1中被示出为处于其闲置位置,该后部扰流器安排2的功能位置被在图2中示出。要点是存在一个后部扰流器支撑件5,该后部扰流器支撑件在很大程度上被装配在后部区域的外形轮廓中,并且如在图1中可见,实际的后部扰流器6可以放置在该后部扰流器支撑件上从而被支撑在闲置位置中。在附图所示的说明性实施例中,已经参见图1描述的后灯单元4在两个末端被整合在后部扰流器支撑件5的侧向末端区域3中,即在车辆末端区域的左侧和右侧上与该形状轮廓相配合。 出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清楚的原因,后灯单元4还可以通过一种近似配合的方式被专有地容纳在该可移动的扰流器6中的其相应末端区域中。同样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像,后灯单元4的多个部件可以安排在后部扰流器支撑件5的侧向末端区域3中并且其他部件可以安排在后部扰流器6的侧向末端区域中。 如在开篇处已经说明的,后部扰流器6的运动是通过一种已知的机电和/或液压和/或气动的方式实现的。 参考符号清单 1 后部区域 2 后部扰流器安排 3 侧向末端区域 4 后灯单元 5 后部扰流器支撑件 6 后部扰流器。【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车辆、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后部扰流器安排(2),该后部扰流器安排具有至少一个后部扰流器出),该后部扰流器能够在该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在一个闲置位置与一个功能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该闲置位置中能够被定位成基本上遵循车身的后部区域的形状轮廓, 其特征在于, 在该闲置位置中,该后部扰流器(6)能够放置在一个后部扰流器支撑件(5)上,其中该车辆的后灯单元(4)能够整合在该后部扰流器支撑件(5)的侧向末端区域(3)中和/或该后部扰流器(6)的侧向末端区域(3)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扰流器安排, 其特征在于,该后灯单元(4)能够整合在该后部扰流器支撑件(5)的侧向末端区域(3)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扰流器安排, 其特征在于,该后灯单元(4)能够整合在该后部扰流器¢)的侧向末端区域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扰流器安排, 其特征在于,一个后灯单元(4)的多个部件能够整合在该后部扰流器支撑件(5)的侧向末端区域中以及该后部扰流器¢)的侧向末端区域中。5.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后部扰流器安排, 其特征在于,该后灯单元(4)被设计成基本上与该车辆的后部区域(I)的外形轮廓和/或该后部扰流器(6)的外形轮廓和/或该后部扰流器支撑件(5)的外形轮廓相配合。6.—种机动车辆,具有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后部扰流器安排(2)。【文档编号】B62D35/00GK104276221SQ201410305267【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M·摩瑟纳 申请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后部扰流器安排(2),该后部扰流器安排具有至少一个后部扰流器(6),该后部扰流器能够在该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在一个闲置位置与一个功能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该闲置位置中能够被定位成基本上遵循车身的后部区域的形状轮廓,其特征在于,在该闲置位置中,该后部扰流器(6)能够放置在一个后部扰流器支撑件(5)上,其中该车辆的后灯单元(4)能够整合在该后部扰流器支撑件(5)的侧向末端区域(3)中和/或该后部扰流器(6)的侧向末端区域(3)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摩瑟纳
申请(专利权)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