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259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第一封装层、电池片、第二封装层、以及背板,所述电池片通过汇流条引出电流,所述汇流条于所述前板和背板之间从本体边缘引出;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形成为大体U形形状且卡合在所述本体的前板和背板的边缘处,所述接线盒的位于所述背板后侧的部分内具有腔室和设在所述腔室内的二极管,所述汇流条伸入所述腔室内与所述二极管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便节省光伏组件的安装空间、提高系统效率,而且可以防止接线盒的线缆被光伏组件的边框划伤夹破,以便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第一封装层、电池片、第二封装层、以及背板,所述电池片通过汇流条引出电流,所述汇流条于所述前板和背板之间从本体边缘引出;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形成为大体U形形状且卡合在所述本体的前板和背板的边缘处,所述接线盒的位于所述背板后侧的部分内具有腔室和设在所述腔室内的二极管,所述汇流条伸入所述腔室内与所述二极管相连。根据本技术的光伏组件,便节省光伏组件的安装空间、提高系统效率,而且可以防止接线盒的线缆被光伏组件的边框划伤夹破,以便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光伏组件在生产时容易出现电池片漂移的现象。因此,在生产现有的光伏组件时需要使用夹具,而且对夹具的精确度的要求很高。由此不仅增加了现有的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而且导致现有的光伏组件的良品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消除电池片漂移、强度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生产难度低、良品率高等优点的光伏组件。 根据本技术的光伏组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第一封装层、电池片、第二封装层、以及背板,所述电池片通过汇流条引出电流,所述汇流条于所述前板和背板之间从本体边缘引出;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形成为大体[形形状且卡合在所述本体的前板和背板的边缘处,所述接线盒的位于所述背板后侧的部分内具有腔室和设在所述腔室内的二极管,所述汇流条伸入所述腔室内与所述二极管相连。 根据本技术的光伏组件,通过将接线盒卡合在本体边缘处且将二极管设置在背板的边沿的内侧,并将汇流条从而不仅可以极大地减小接线盒的突出背板的部分,以便节省光伏组件的安装空间、提高系统效率,而且可以防止接线盒的线缆被光伏组件的边框划伤夹破,以便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反光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与本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与本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接线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本体1、前板101、背板102、第一封装层103、 第二封装层104、玻璃纤维层105、电池片106、 接线盒107、腔室1071、二极管1072、汇流条1073、 第一电连接段10731、第二电连接段10732、第三电连接段10733、 输出端正极1074、定位柱1075、开口 1076、 第一反光条1081、第二反光条1082、矩形区域10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包括本体I和接线盒107,其中如图1所示,本体I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101、第一封装层103、电池片106、第二封装层104、以及背板102,电池片106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元(图未示出),电池片106通过汇流条1073引出电流,汇流条1073于前板101和背板102之间从本体I边缘引出,如图4和图5所示。 接线盒107形成为大体U形形状且卡合在本体I的前板101和背板102的边缘处,接线盒107的位于背板102后侧的部分内具有腔室1071和设在腔室1071内的二极管1072,汇流条1073伸入腔室1071内与二极管1072相连。换言之,汇流条1073是折弯的汇流条。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通过将接线盒卡合在本体边缘处且将二极管1072设置在背板102的边沿的内侧,并将汇流条从而不仅可以极大地减小接线盒107的突出背板102的部分,以便节省光伏组件的安装空间、提高系统效率,而且可以防止接线盒107的线缆被光伏组件的边框划伤夹破,以便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接线盒107内具有垫片(图未示出),二极管1072和伸入腔室1071内的汇流条1073均与垫片焊接。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接线盒107内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定位柱1075,其中垫片穿过定位柱1075设置,其中二极管1072和汇流条1073均焊接在垫片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线盒107与前板101和背板102中至少一个的接触面粘胶,例如胶为硅胶。例如在一些可选的示例中,在接线盒107的U形形状的封闭端的内表面(即接线盒的图5和图6中位于本体I的右侧的部分)具有硅胶;在另一些示例中,还可以在接线盒107的与前板101和背板102的接触面上均通过硅胶粘接。当然,也可以在接线盒107的与本体1的接触的所有面上均通过硅胶粘接。 如图3所示,接线盒107的朝向背板102的一侧具有两个适于汇流条1073通过的开口 1076。可选地,在接线盒107的远离背板102的一侧表面敞开,在将汇流条1073、二极管1072焊接至垫片上之后,在腔室1071内灌满胶,然后通过下盖(图未示出)将腔室1071封闭,从而实现了对接线盒107的装配。 如图4所示,汇流条1073包括:第一电连接段10731、第二电连接段10732和第三电连接段10733,其中第一电连接段10731位于本体1内,第一电连接段10731的内端与电池片106电连接,第一电连接段10731的外端向外延伸超出本体1的边缘,第三电连接段10733的外端通过第二电连接段10732连接至第一电连接段10731,第三电连接段10733的内端延伸到背板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板、第一封装层、电池片、第二封装层、以及背板,所述电池片通过汇流条引出电流,所述汇流条于所述前板和背板之间从本体边缘引出; 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形成为大体U形形状且卡合在所述本体的前板和背板的边缘处,所述接线盒的位于所述背板后侧的部分内具有腔室和设在所述腔室内的二极管,所述汇流条伸入所述腔室内与所述二极管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翔尹力王申存姜占锋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