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29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结构包括:    车门主要部分,由外板与内板结合形成,包括车门下半部以及向上延伸部,其中,所述向上延伸部从所述车门下半部的后端上部向上延伸,其上端边缘与车辆顶棚侧端相对;以及    钩形框架,由前纵向框架部以及顶棚对向框架部构成,其中,所述前纵向框架部的下端结合于所述车门下半部的前端上部,所述顶棚对向框架部从所述前纵向框架部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向上延伸部的上端边缘,并结合于所述上端边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结构,该车门结构由外板和内板结合所形 成的板本体以及在该板本体上部支承车门玻璃的框架组成。
技术介绍
车辆上装有开关车体侧部的车门,开关该车门便于乘客的进出。这种车辆根据用途其车体形状会有很大不同,已知的有折背 式(sedan type ),其车室内备有前后座椅,通过开关i殳置在与所述 前后座椅相对位置的前后车门,使乘客能够进出;以及掀背式(hatch back type )。通常,在掀背式汽车中,车室的宽度在同时考虑前后座 椅以及乘客的舒适性的情况下,设置成确保几乎同样的宽度,这样 一来,在平面图中前后各车门分别沿车体前后方向形成几乎直线形 状。并且图7(b)中示出了现有安装在前车门上的前J皮璃110以及 安装在后车门上的滑动3皮璃120的倾冻+状态。在此,后车门一侧的 滑动玻璃120的倾斜角是以后端侧向车体中央略倾斜的方式相对于 前后方向的基准线Lx以6 r角度形成,前玻璃110的倾角是相对于 前后方向基准线Lx以63沿与滑动iE皮璃120相反的方向々页杀牛形成。在这种车辆所使用的车门中,图11 (a)所示的框架独立式车 门100是由结合了外板(未图示)和内板101的板本体P0、以及以接近于矩形的框架102相互结合成为一体而形成。而图11 (b)中 所示的沖压成型的车门103采用将外板(未图示)与内板104的表 里重叠为一体,并因此腰线Lb下侧的板本体Pl与腰线Lb上侧的 才匡架部分S1同时连续形成的结构。且,特开平4-11859号7>报^>开了所述框架独立成型车门与冲 压成型车门的实例。然而,^暇定掀背式车辆采用确〗呆以下设计的车体构造在后车 门的后端位于车体后端附近的情况下,尤其是车体后部的平面图中 的外壁面形状,相对于前车座的车宽方向的宽度,后车座的车宽方 向的宽度朝向后侧逐渐变窄。即,在这种十青况下,车体后端部的后支^主与中心支^主相比4交, 以向车体中央一側后退的方式形成,位于所述后支柱前方的后车门 也形成为其上部侧相对于前部并且后部4交大弯曲并形成倾斜部分。在后车门的上部侧在平面图中形成直线状的前部和倾杀牛部分 的情况下,在此所用的车门框架形成为其上部的顶棚对向部由直线 状的前部和弯曲部以及其后部的倾斜部分连续连接而形成,而且, 倾冻+部分的后端向下方弯曲并延伸。这样,如果车门框架的顶棚对向部形成直线状的前部和弯曲部 以及其后部的倾名牛部分之后,再向下方弯曲延伸时,整个4医架有必 要进;f亍三维弯曲。但是,滚压成这种形状的框架极其困难,不能原封不动地釆用 现有的框架独立式车门。对此,由于冲压成型的车门是由外板与内 板表里相互重叠所形成的,因此各腰线上侧的外框架部分以及内框架部分,如果预先沖压成直线状前部与倾杀牛部分,则有可能形成将 这些表里重叠并一体4匕,并且具有弯曲部的冲医架部分。但是,对于在该沖压成型的车门上形成的框架部分,通常,由 于需要确保其刚性,且因为断面是由4匡架内周侧的开口部分与其内侧的袋状部分与外端的巻边(hemming)部分形成的,因此4匡架断 面比4交宽。尤其如图11 (b)所示,由于形成冲医架部分上部的顶棚 对向部的上下幅度Ha较大,因此造成构成与该部位相对的车体车 门开口上侧边缘的顶棚侧形状受到限制,设计上的自由度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着眼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结构,即使 该车门结构用于车体后部的车宽方向的宽度越往后越窄的车体,也 能确保车体设计上的自由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结构包括 车门主要部分,由外板与内板结合形成,包括车门下半部以及向上 延伸部,其中,所述向上延伸部从所述车门下半部的后端上部向上延伸,其上端边纟彖与车辆顶棚側端相对;以及钩形框架,由前纵向 框架部以及顶棚对向框架部构成,其中,所述前纵向框架部的下端 结合于所述车门下半部的前端上部,所述顶棚对向框架部从所述前 纟从向框架部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向上延伸部的上端边纟彖,并结合于所 述上端边纟彖。在所述车门结构中,在所述顶棚只于向冲匡架部的沿车辆前后方向 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弯曲部,所述车门结构包括上端结合于所述弯曲 部并且下端结合于所述车门下半部侧的中央框架,并且相对于所述顶棚对向框架部的所述弯曲部的前侧的前侧区域,所述弯曲部的后 侧的后侧区i或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倾角4交大。此外,在所述车门结构中,在所述前至从向才匡架部和所述中央才匡 架之间配置有上下滑动自如的滑动玻璃,并且在所述中央框架与所 述向上延伸部之间配置有固定玻璃。才艮据上述的车门构造,车门由沖压成型的车门主要部分和滚压 成型的钩形框架两者结合为一体而形成,这时,由于采用上下幅度 较小的钩形框架的顶棚对向框架部,可以确保车辆顶棚边缘部分形 状的自由度,而且,冲压成型的向上延伸部可以扩大车门后部在设 计上的自由度。而且,由于形成为相^于于顶棚对向冲医架部上的弯曲部的前侧区域,后侧区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倾角较大,因此,相对于配置在中心框架的前侧区域的车门玻璃,能够容易地Z使配置在中心框架的后侧区域的车门玻璃的倾角变大,并能够容易地形成适用于车体后部的车宽方向的宽度越往后越窄的车体的车门,从而在这一点上扩 大了车辆i殳计的自由度。中心框架的前侧区域的滑动车门玻璃能开关车窗口 ,中心框架 的后侧区域的固定玻璃可以较容易地让车门后部形成向车体中央 侧收紧,并可以容易;也形成适于车体后部的上方向车体中央部收紧 的车门,从而在这一点上扩大了车辆设计上的自由度。附图说明图1是装配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门构造适用的后车 门的汽车后部侧端的局部侧^见图。图2是示出装配有图1中后车门的汽车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后车门的放大侧^L图。图4是在图3中后车门上形成的向上延伸部的平面剖视图。图5是除去图3的后车门上形成的向上延伸部的外板之后状态 的主要部分的剖面侧视图。图6(a)是沿图5中A-A线截取的顶棚对向框架部的剖^L图。图6(b)是沿图5中B-B线截取的顶棚对向框架部的剖视图。图7(a)是图1中后车门所安装的前后车窗玻璃的倾斜角的说 明图。图7 (b)是现有结构的车窗玻璃的倾斜角的说明图。图8(a)是图3中后车门的顶棚对向框架部的放大剖视平面图。图8(b)是图3中后车门的顶棚对向框架部的弯曲部的剖视图。图9是图3的后车门的前侧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图10 (a)是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中后车门的顶棚对向框架部的 第一变形实例的平面示意图。图10 (b)是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中后车门的顶棚对向框架部的 第二变形实例的平面示意图。图11 (a)是现有后车门的独立框架车门的内侧面示意图。图11 (b)是现有后车门的沖压成型车门的内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示出装备有本专利技术的车门结构适用的后车门的掀背 式汽车C。该汽车C采用如下结构在车室内安装前后车座l、 2, 开关左右侧的前后车门3、 4可以让乘客上下车,开关车体后端的 后车门5,可以从后方开口 (未图示)进4亍装卸4亍李。后车门4的前端部分用4交链连4妻于未图示的后侧方开口的周围 边缘,后端部分采用未图示的门锁销(latch)和撞针(strike/),可 打开;也锁定于后端支4主21侧。这种后车门4如图3所示,由车门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元彻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