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8830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及下模具分别包括主体部及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内的铸造腔,所述铸造腔内设置有直浇口及连通于所述直浇口的多个浇道,所述浇道上沿该浇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布有若干球腔,所述多个浇道包括多个主浇道及支浇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具球腔的布局更为合理,空间利用率高;此外,通过多个连通于同一直浇口的主浇道和支浇道进行传输熔融铸造原料,此外,通过连通于所述外主浇道的第一辅浇口、第二辅浇口、第三辅浇口、第四辅浇口来配合直浇口进行铸造原料的输送,从而大大加快原料流通速率,提高耐磨球模具的铸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及下模具分别包括主体部及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内的铸造腔,所述铸造腔内设置有直浇口及连通于所述直浇口的多个浇道,所述浇道上沿该浇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布有若干球腔,所述多个浇道包括多个主浇道及支浇道,本技术模具球腔的布局更为合理,空间利用率高;此外,通过多个连通于同一直浇口的主浇道和支浇道进行传输熔融铸造原料,此外,通过连通于所述外主浇道的第一辅浇口、第二辅浇口、第三辅浇口、第四辅浇口来配合直浇口进行铸造原料的输送,从而大大加快原料流通速率,提高耐磨球模具的铸造效率。【专利说明】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
技术介绍
耐磨球是一种用于球磨机中的粉碎介质,用于粉碎球磨机中的物料。耐磨球一般均采用铁型覆砂技术生产,它是在金属模具型腔上覆一型砂层而形成铸型的一种新型铸造技术。早前所采用的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中球腔的数量普遍比较少,模具空间利用不合理,单次出球数量不足,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 针对以上问题,业界出现较多的多球腔的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请参照图1、图2所示,中国专利CN201320602036.8公开了一种耐磨球模具,其包括上模具I和下模具2,上模具I设置于下模具2的上方,上模具I上设置有定位销和与浇道5起点相通的直浇口4,上模具I与下模具2的表面开设有浇道5和与浇道5相连通的半球腔6,浇道5上均匀分布有射沙孔7,浇道5呈螺旋状。该现有技术通过设置螺旋状的浇道并在该浇道两侧分布多个球腔,从而实现一次成型足够多的耐磨球,有效提高铸造生产效率。然而,该现有技术存在球腔分布不合理的缺陷,并且此螺旋状的浇道内的钢水流通速率有待进一步加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中球腔分布不合理及浇道流通速率不佳的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及下模具分别包括主体部及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内的铸造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腔内设置有直浇口及连通于所述直浇口的多个浇道,所述浇道上沿该浇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布有若干球腔,所述多个浇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主浇道和第二主浇道、沿第二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三主浇道和第四主浇道,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还包括环绕于多个主浇道及多个支浇道的外围的外主浇道,所述外主浇道呈圆弧状,所述耐磨球锻造模还包括连通于所述外主浇道的第一辅浇口、第二辅浇口、第三辅浇口、第四辅浇口,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辅浇口的位置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主浇道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与主浇道相互连通的支浇道,多个主浇道及多个支浇道的两侧分布有若干球腔,第一主浇道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浇道和第二支浇道,第二主浇道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支浇道和第四支浇道,第三主浇道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五支浇道和第六支浇道,第四主浇道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七支浇道和第八支浇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支浇道以及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主浇道上分别设置有射沙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浇道连通于所述第三辅浇口与所述直浇口之间,所述第二主浇道连通于所述第四辅浇口与所述直浇口之间,所述第三主浇道连通于所述第一辅浇口与所述直浇口之间,所述第四主浇道连通于所述第二辅浇口与所述直浇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支浇道和所述第六支浇道的端部分别连通至所述外主浇道,所述第七支浇道和所述第八支浇道的端部也分别连通至所述外主浇道。 进一步地,所述外主浇道在其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球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模具球腔的布局更为合理,空间利用率高;此外,通过多个连通于同一直浇口的主浇道和支浇道进行传输熔融铸造原料,此外,通过连通于所述外主浇道的第一辅浇口、第二辅浇口、第三辅浇口、第四辅浇口来配合直浇口进行铸造原料的输送,从而大大加快原料流通速率,提高耐磨球模具的铸造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的俯视图; 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参照图3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100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及下模具分别包括主体部110及形成于主体部110内的铸造腔112,铸造腔112内设置有直浇口 120及连通于直浇口 120的多个浇道,所述浇道上沿该浇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布有若干球腔109。本实施例中,多个浇道至少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烧道101和第二烧道102、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烧道103和第四烧道104、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五浇道105和第六浇道106、以及沿第四方向延伸的第七浇道107和第八浇道108,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方向相互交叉。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所成角度为45°,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所成角度为4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浇道上分别分布有六个球腔10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浇道上分别设置有射沙孔。进一步地,多个浇道的延伸长度介于30?10cm之间,更进一步地,多个浇道的延伸长度介于45?65cm之间。 综上所述,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的铸造腔内设置有多个连通于所述直浇口的浇道,每个浇道的两侧分布有若干球腔,并且这些浇道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使得球腔的布局更为合理,空间利用率高;此外,通过多个连通于同一直浇口的浇道进行传输熔融铸造原料,有效加快铸造原料的流通速率,提高耐磨球模具的铸造效率。 参照图4所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200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及下模具分别包括主体部210及形成于主体部210内的铸造腔212,铸造腔212内设置有直浇口 201及连通于直浇口 201的多个浇道,所述浇道上沿该浇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布有若干球腔220。本实施例中,多个浇道至少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主烧道202和第二主烧道203、沿第二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三主烧道204和第四主浇道205。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此外,每个主浇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支烧道,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主烧道202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支烧道2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及下模具分别包括主体部及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内的铸造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腔内设置有直浇口及连通于所述直浇口的多个浇道,所述浇道上沿该浇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布有若干球腔,所述多个浇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主浇道和第二主浇道、沿第二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三主浇道和第四主浇道,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多浇口耐磨球锻造模具还包括环绕于多个主浇道及多个支浇道的外围的外主浇道,所述外主浇道呈圆弧状,所述耐磨球锻造模还包括连通于所述外主浇道的第一辅浇口、第二辅浇口、第三辅浇口、第四辅浇口,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辅浇口的位置均匀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乐余百润塑料模具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