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横向稳定机构的双减振器螺旋弹簧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6368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悬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横向稳定机构的双减振器螺旋弹簧悬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大行程螺旋弹簧悬架系统由于结构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安装传统的横向稳定杆和第二个减振器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横向稳定机构的双减振器螺旋弹簧悬架系统,包括两个悬架支座和分别设置在悬架支座外侧的螺旋弹簧,所述两个悬架支座之间设有扭簧式横向稳定机构;所述两个悬架支座分别设有主减振器和副减振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节省了横向稳定机构的安装空间,提高了悬架系统的横向刚度和横向稳定性,增大了悬架系统的阻尼,而且保证了车轮转动的角度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悬架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带橫向稳定机构的双 减振器螺旋弹簧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原有的大行程螺旋弹簧悬架系统因为内部安装有主减速器,转向时车 轮需要转动很大的角度,导致传统的横向稳定机构无法在悬架内部安装, 转向车轮的限制使得很难安装第二支减振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机动 越野车的行驶稳定性。传统的横向稳定杆结构,主要由摆臂、扭杆组成,由于高机动越野车 悬架系统的结构特殊性,其悬架内部的空间非常狭小,传统扭杆式的横向稳定机构无法安装在悬架内部;同时高机动越野车悬架系统具有很大的行 程,这就要求扭转弹性元件能扭转很大的角度,传统的扭杆只能扭转较小 的角度,这种扭杆使用在高机动越野车的悬架中会因为过渡扭转而发生损 坏。如今越野车的悬架系统逐步朝着小刚度、大阻尼方向发展,而大阻尼 的减振器在国内还处于研发中,还需要攻克阻尼稳定性、使用寿命等多个 难关。所以在原有的大行程螺旋弹簧悬架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减振器的 阻尼来提高悬架的阻尼,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大行程螺旋弹簧悬架系统由于结构空间的限制而 无法安装传统的横向稳定杆和第二个减振器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横向稳定 机构的双减振器螺旋弹簧悬架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横向稳定机构 的双减振器螺旋弹簧悬架系统,包括两个悬架支座和分别设置在悬架支座 外侧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下方设有与悬架支座相连接的下悬架臂,两个悬架支座通过悬架上横梁和悬架下横梁固定连接,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 两个悬架支座之间设有扭簧式横向稳定机构;所述两个悬架支座分别设有主减振器和副减振器。上述主减振器设置在螺旋弹簧内部,副减振器设置在螺旋弹簧外部。 上述主减振器的上端安装在悬架支座上,下端通过弹簧托座与下悬架臂相连接;副减振器的上端安装在悬架支座的前侧板上,下端通过减振器 支架与下悬架臂相连接。上述扭簧式横向稳定机构包括扭簧、扭簧安装臂、轴套、摆臂和拉杆; 所述扭簧的两端通过扭簧安装臂固定在两侧悬臂支座上,扭簧内设有扭簧 固定管,可以有效的防止扭簧在扭转过程中发生弯曲;所述扭簧安装臂通 过花键与轴套连接,使得扭簧安装臂可以随着轴套一起转动;所述摆臂与 轴套焊接,摆臂的外端通过拉杆与下悬架臂相连。上述扭簧安装臂一端与悬架支座表面紧贴,另一端设有外挡圈,外挡 圈卡入轴套的凹槽内,使得扭簧安装臂不能沿着轴套轴向串动。上述扭簧固定管通过内挡圈安装在轴套的内孔中;轴套通过滑动衬套 安装在悬架支座的内孔中,轴套可在悬架支座的内孔中转动。上述下悬架臂的外端设有转向限位器,当该悬架系统用于转向桥时, 可利用该转向限位器限制车轮的最大转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1、 本专利技术将扭杆设计成扭簧,大大节省了横向稳定机构的安装空间, 使得其能够合理的布置在结构非常紧凑、空间相对狭小的悬架支座之间, 还不影响悬架支座内部安装主减速器、电驱动马达等零件,从而提高了悬 架系统的横向刚度,提高了悬架系统的横向稳定性。2、 本专利技术的双减振器中主减振器安装在螺旋弹簧内部,副减振器安装 于螺旋弹簧外部的悬架臂上,不仅增大了悬架系统的阻尼,而且保证了车 轮转动的角度不受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正向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扭簧式横向稳定机构的安装剖面图。附图标记-1-扭簧式横向稳定机构,2-悬架支座,3-悬架上横梁,4-螺旋弹簧, 5-弹簧托座,6-减振器支架,7-下悬架臂,8-扭簧安装臂,9-扭簧固定管10-扭簧,11-悬架下横梁,12-拉杆,13-主减振器,14-副减振器, 15-转向限位器,16-内挡圈,17-外挡圈,18-轴套,19-滑动衬套,20-摆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详细描述。参见图1和图2, 一种带横向稳定机构的双减振器螺旋弹簧悬架系统, 包括两个悬架支座2和分别设置在悬架支座外侧的螺旋弹簧4,螺旋弹簧4 下方设有与悬架支座2相连接的下悬架臂7,两个悬架支座2通过悬架上横 梁3和悬架下横梁11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悬架支座2之间设有扭簧式横向 稳定机构1;所述两个悬架支座2分别设有主减振器13和副减振器14。所述主减振器13安装在螺旋弹簧内部,副减振器14安装在螺旋弹簧 外部。主减振器13的上端安装在悬架支座2上,主减振器13的下端通过 弹簧托座5与下悬架臂7相连。副减振器14的上端安装在悬架支座2的前 侧板上,副减振器14的下端通过减振器支架6与下悬架臂7连接。下悬架臂7的外端安装有转向限位器15,当该悬架系统用于转向桥时, 可利用该转向限位器15限制车轮的最大转角。参见图2和图3,扭簧式横向稳定机构1由扭簧10、扭簧安装臂8、扭 簧固定管9、轴套18、摆臂20、拉杆12等零件组成。扭簧10的两端通过 扭簧安装臂8固定;扭簧的中间安装有扭簧固定管9,可以有效的防止扭簧 在扭转过程中发生弯曲;扭簧安装臂8通过花键与轴套18连接,使得扭簧 安装臂8可以随着轴套18 —起转动,扭簧安装臂8的一侧面紧贴悬架支座 2上的平面,另一侧面安装有外挡圈17,外挡圈17卡入轴套18的凹槽内,使得扭簧安装臂8不能沿着轴套18的轴向串动;扭簧固定管9通过内挡圈 16安装在轴套18的内孔中;轴套18通过滑动衬套19安装在悬架支座2 的内孔中,轴套18可在悬架支座2的内孔中转动;摆臂20焊接与轴套18 上,摆臂20的外端通过拉杆12与下悬架臂7相连。当下悬架臂7随着车轮的上下跳动而上下摆动时,摆臂20通过与下悬 架臂7相连的拉杆12也随之摆动;由于弹簧安装臂8与轴套18采用花键 连接,轴套18与摆臂20采用焊接固定,摆臂20摆动时,弹簧安装臂8会 随之一起摆动;由于扭簧10的两端通过弹簧安装臂8固定,所以车轮的上 下跳动,最终会使得扭簧10两端做相应的转动。当悬架两端的车轮上下跳 动不一致时,扭簧IO两端转动的角度也不同,扭簧10会发生扭转,输出 的力矩最终传递到车轮上成为施加到车轮上的力,此时,扭簧式横向稳定 机构开始起作用。本专利技术采用扭簧式横向稳定机构,使得其能够合理的布置在结构非常 紧凑、空间相对狭小的悬架支座之间,还不影响悬架支座内部安装主减速 器、电驱动马达等零件,从而提高了悬架系统的横向刚度,提高了悬架系 统的横向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双减振器不仅增大了悬架系统的阻尼,而且保 证了车轮转动的角度不受影响。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 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 己,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带横向稳定机构的双减振器螺旋弹簧悬架系统,包括两个悬架支座和分别设置在悬架支座外侧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下方设有与悬架支座相连接的下悬架臂,两个悬架支座通过悬架上横梁和悬架下横梁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悬架支座之间设有扭簧式横向稳定机构;所述两个悬架支座分别设有主减振器和副减振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横向稳定机构的双减振器螺旋弹簧悬架 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振器设置在螺旋弹簧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横向稳定机构的双减振器螺旋弹簧悬架系统,包括两个悬架支座和分别设置在悬架支座外侧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下方设有与悬架支座相连接的下悬架臂,两个悬架支座通过悬架上横梁和悬架下横梁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悬架支座之间设有扭簧式横向稳定机构;所述两个悬架支座分别设有主减振器和副减振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东冬王新郧肖永开谷明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