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的行驶机构的轮引导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367 阅读:5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轴的轮引导杆(1)。该轮引导杆(1)具有两个端部区域(2、5),这些端部区域各自具有至少一个支承装置(3、4、6、7)。在这种情况下,该至少一个端部区域的支承装置形成为弹性体支承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轮引导杆(1)的特征在于,轮侧的支承装置(6、7)包括弹性体轴承(7)。本发明专利技术轮引导杆尤其适合于活动的行驶机构并且适合于解决舒适性支承和轮引导精确度之间的目标冲突。在没有导致明显的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该轮引导杆进一步允许把致动力或者力矩导入到车轮悬架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汽车的轴的轮引 导杆。
技术介绍
轮引导杆如横向导臂、纵向导臂或者拉杆实际上被用作所有的4仑悬 架和汽车的轴,及有助于把轮可运动地安装在汽车底盘上或者限制轮在 汽车底盘上的运动自由度。因此,普通的轮引导杆通常无弹性地、但柔 软地铰接在轮的区域内、例如轮支架上,而公知的轮引导杆的、底盘侧 的铰接通常以弹性体接头或者橡胶轴承的形式来实现。借助弹性体轴承所产生的、底盘侧的铰接一方面有助于接受误差或 者有助于承受在轴系统中由于静态和动态的轮负荷所产生的变形,另一 方面就舒适性支承而言有利于减震和脱开微摆动或者防止固体声音从 轮支架传递到汽车底盘上。为了通过有效的声学断开来有效地进行舒适性支承,因此下面这些 是理想的,即在轮引导杆的底盘侧的铰接区域内使用软的弹性体轴承。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与在尽可能的所有产生的行驶条件下就行驶动力 学的意义而言是理想的、被结构地设置的轴运动学如轮距、车轮外倾、 主销内倾、空转和类似情况的精确轮引导或者保持相比,产生了目标冲换句话il,就轴运动学和行驶动力学而言,不仅在4仑侧上而且在底 盘侧上尽可能硬地或者没有弹性地连接轮引导杆是理想的,而在轮引导 杆尽可能软地、弹性地安装在汽车底盘上之后,舒适性支承的目标提出 了刚好相反的要求。这两个相反的要求直到现在仅以大约设置在中间的 结构折衷的形式来满足。此外,在轮引导杆上,布置在底盘侧上的弹性体轴承不仅加载有整 个车轮作用力,而且该轴承由于形成轮引导杆的杠杆力臂而还可能承受 较大的力矩负荷。这种额外的力矩负荷导致底盘侧弹性体轴承产生其它 的不良变形,及因此按照趋势会导致轴几何形状与负荷有关地发生偏差或者导致不能精确地控制汽车的方向。行驶机构时会进一步导致较大的结构目标冲突。在活动的行驶机构中, 例如但是一点也不排他地在活动的摆动稳定装置中,从致动器的侧部所 产生的较大力或者力矩^^皮导入到单个轮的车轮悬架或者轴中,从而反作 用轮的确定弹簧挠度跳动或者弹力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布置在底 盘侧上的、轮引导杆的弹性体轴承产生了由力所引起的但又较大的变 形,这种变形一方面导致所描述的、不良的轴几何形状改变,但是另一 方面也使较好的、积极的、轮的弹簧挠度跳动的影响更加困难或者变得 不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在活动的行驶才几构中点。该轮引导杆特别有利于解决口舒、适性支承和轮引导的精确性之间的目 标沖突。在应用于活动行驶机构中的情况下,在车轮悬架的单个零件之 间没有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或者不良较大的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轮引导 杆还可以可靠地把致动力导入到车轮悬架中。这个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轮引导杆来实现。优选的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在所述的、首先所公开的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轮引导杆具有两个端部 区域,每个端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因此,轮引导杆的该至少 一个端部区域的支承装置以本身公知的方式具有弹性体支承件。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轮引导杆的特征在于,轮侧的支承装置包括弹 性体轴承。本专利技术的弹性体轴承设置在轮侧或者轮支架侧上,本专利技术的轮引导 杆首先是有利的,对于特别硬的或者没有弹性的底盘侧的铰接的情况也 是如此,依然可以实现对于舒适性支承而言是理想的、声学和固定声的 脱开。同时,布置在轮侧上的弹性体轴承带来了这样的优点,即作为间 接地布置在轮支架的区域内的力导入点的结果,在没有现有技术中基于 轮引导杆的杠杆力臂所具有的二次力矩和相应变形情况下,可以实现最 佳力的导入。最后,本专利技术的轮引导杆特别适合用在活动的行驶机构中,因为由 于具有这样的可能性,即在没有破坏舒适性的情况下,在底盘侧上提供 轮引导杆的相对较硬的铰接连接,以理想的方式可以实现没有损失地导 入致动力或者调整扭矩并且因此可以实现理想的、可精确控制的对專仑的 弹力运动的影响。尤其通过这种
技术介绍
,根据一个特别优选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支承 件没有弹性地形成在轮引导杆的、底盘侧的端部区域中。按这种方式,首先实现特别精确的轮引导,而车轮悬架的变形尽可 能减少,因为完全消除了在
技术介绍
中所产生的、可能较大的、由于必 然较软的底盘侧支承件中的二次力矩所导致的变形。此外,按这种方式, 在把该轮引导杆用于活动的行驶机构中时可以实现实际上没有损失地 导入致动力或者调整力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个优选实施例,轮侧的支承装置包括球形接头。 其中,球形接头借助弹性体支承件与轮侧的轮引导杆端部相连。球形接 头在这个位置上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在汽车的车轮悬架中的球形接头进 一步被证明是合适的。此外,按这种方式,通过球形接头一方面可以实 现在接受轮的转向运动和弹跳运动的之间的功能分离,而另一方面,微 运动或者不良的摆动可以通过弹性体支承件来吸收。优选的是,弹性体支承件和球形接头如此地布置,以致弹性体支承 件的弹性体至少部分地包围球形接头。基本上共心地布置弹性体轴承和 球形接头证明是特别节约空间和坚固的,这在汽车的轮支架的领域内具 有决定性的优点。此外,本专利技术这个实施例的弹性体轴承也如此地形成, 以致球形接头通过弹性体来辅助地防止有害的影响或者防止外来介质。通过这种
技术介绍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包围球形接头的 弹性体支承件具有弹性体支架的形状,该弹性体支架基本上沿着径向布 置在轴瓦和球形接头的接头壳体之间,或者球形接头包括一个内接头壳 体和外接头壳体,其中弹性体支承件径向地布置在球形接头的内接头壳 体和外接头壳体之间。这些实施例尤其具有这样的优点,即特别紧凑和 坚固,并且模块化结构具有更好的装配的方便性。后面所述的实施例在 具有塑料轴瓦的球形接头方面尤其有利,在该球形接头中,需要直接地 包围轴瓦的金属壳体以模塑成形地支撑塑料轴瓦。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个实施例规定了 ,包围球形接头的弹性体支承件沿着两个相互垂直的、接头壳体径向的方向具有不同大小的横截面积。这是 有利的,因为包围球形接头的弹性体支承装置为不同的径向以此方式提 供有不同的弹簧刚度。因此弹性体支承装置的挠性的更好结构控制才艮据 力作用方向来产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形成双壳式的接头壳体中,通过设 置在中间的弹性体支承件把轴向挡块布置在内接头壳体中,其中轴向挡 块借助外接头壳体来包围。优选地,轴向挡块至少区域性地加有弹性体 层。以此方式,通过结构可以沿着第三个接头壳体轴向的空间方向,附 加地、独立地控制在外接头壳体和内接头壳体之间的弹簧行程和必要时 一定的弹簧刚性。轴向挡块优选地形成环形,及优选地,在内接头壳体 盖的区域内通过内接头壳体来挤压。根据另一个特別优选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球形接头布置在轮引导杆的 轮侧端部区域内的空隙中。以此方式,产生了节省空间的且紧凑的、由 轮引导杆和球形接头所构成的装置,并且在该球形接头中产生均匀的、 来自轮引导杆的力线。优选地,接头壳体,或者在一个形成双壳的接头 壳体中该球形接头的该外接头壳体通过轮引导杆的轮侧端部区域内的 该空隙来形成。这种方法所得到的功能组合尤其对于减少由轮引导杵和 球形接头所构成的装置的重量和结构空间需求是有利的。根据另 一个优选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随着通过轮引导杆把操纵力或者 调整力矩导入和传递到车轮悬架中-就活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的轴的轮引导杆(1),该轮引导杆(1)具有两个端部区域(2、5),所述端部区域各自具有至少一个支承装置(3、4、6、7),其中该至少一个端部区域的支承装置具有弹性体支承件,其特征在于,轮侧的支承装置(6、7)包括弹性体轴承(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沃特迈耶H西默M范曼N努佩尔
申请(专利权)人:ZF腓特烈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