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4590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包括连接于自动变速器的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和具有操作部件连接部的变速杆。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具有将操作部件连接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容的收容部。收容部具有:以围住操作部件连接部的整周的方式形成的周壁;和形成在周壁的内周面,能够与操作部件连接部连接及解除连接地进行连接的杆连接部。据此,能够从变速杆向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高效地传递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汽车等车辆中使用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可从自动模式状态切换至手动模式状态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为人所知。该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例如具备装置主体及变速杆,所述装置主体具有连接于自动变速器的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所述变速杆能够与所述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连接及解除连接。而且,在变速杆配置在设置于装置主体的自动模式用导槽中的状态下变速杆与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连接而成为自动模式状态,在变速杆配置在设置于装置主体的手动模式用导槽中的状态下变速杆与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的连接被解除而成为手动模式状态。关于这种能够从自动模式状态切换至手动模式状态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321368号中,在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中形成作为杆连接部的“コ”字状的凹部,并且,在设置于变速杆的杆轴主体的右方侧,设置有经由延伸设置片与杆轴主体隔开距离设置的四角柱状的操作部件连接部。并且,在变速杆配置在自动模式用导槽中的状态下,操作部件连接部嵌插到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的凹部,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与变速杆连接。另一方面,将变速杆在自动模式用导槽的行车档向选速方向倾倒操作而配置到手动模式用导槽中后,操作部件连接部能够移出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的凹部,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与变速杆的连接解除。但是,在上述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321368号中,变速杆的操作部件连接部所连接的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的杆连接部即凹部开口,因此,如从连接中的变速杆的操作部件连接部施加换档方向(前后方向)的力,则凹部容易变形。如凹部变形,则从变速杆向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的力传递效率变差。另外,在上述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321368号中,操作部件连接部隔开距离设置在变速杆的杆轴主体的右方侧,因此,如对操作部件连接部施加换档方向的力,则操作部件连接部承受力矩,延伸设置片有可能弯曲。如延伸设置片弯曲,则从变速杆向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的力传递效率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变速杆向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高效地传递力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包括: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连接于自动变速器;以及变速杆,具有能够与所述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连接及解除连接的操作部件连接部,其中,所述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具有将所述操作部件连接部能够移动地收容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具有:周壁,以围住所述操作部件连接部的整周的方式形成;以及杆连接部,形成在所述周壁的内周面,能够与所述操作部件连接部连接及解除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从变速杆向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高效地传递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将图1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的一部分设为剖面的立体图。图5是图1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中的变速杆的立体图。图6是图1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中的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变速杆的操作部件连接部连接于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的杆连接部的状态的、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与变速杆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另外,图中的X方向表示前方,Y方向表示后方。此外,Z方向表示右方,W方向表示左方。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1用于汽车,如图1至图3所示,具备被固定于车身的装置主体2、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6(图3中所示)及变速杆4。装置主体2在上壁20具备以从其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的方式形成的导槽21~23。本实施方式的导槽具备自动模式用导槽21、手动模式用导槽22及连通路径23,该连通路径23在自动模式用导槽21与手动模式用导槽22之间以连通两者的方式而设置。自动模式用导槽21是用于变速杆4在自动模式状态下移动的导槽。该自动模式用导槽21沿前后方向(换档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手动模式用导槽22与自动模式用导槽21平行地设置在自动模式用导槽21的左侧。另外,在上壁20的上表面,以从上方侧重叠的方式设置有未图示的罩。该罩由板状的部件构成,且具备与上壁20的导槽21~23大致同形状的导槽对应孔。另外,罩在其自动模式用导槽对应孔的侧方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对自动模式用导槽设定的各档位。详细而言,在该显示部上,在与从前侧朝后侧对自动模式用导槽依次设定的驻车档、倒车档、空档、行车档各自对应的位置,显示有“P”、“R”、“N”、“D”。如图6~图8所示,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6具备收容部61,该收容部61收容后述的变速杆4的操作部件连接部42。收容部61具备上方开口的周壁61a。周壁61a以上部侧在操作部件连接部42的整周围住操作部件连接部42的方式形成,且在其内周面具备杆连接部64和杆游嵌部(lever loose-fitting portion)65。杆连接部64能够连接于变速杆4的操作部件连接部42并且能够解除与操作部件连接部42之间的连接。杆游嵌部65游嵌有操作部件连接部42。杆连接部64具备在换档方向上相互相向的第一杆连接部64a及第二杆连接部64b。所述第一杆连接部64a与第二杆连接部64b以在换档方向上隔开距离L1(图8中所示)而相向的方式形成,借助这些连接部,在其间形成嵌插操作部件连接部42的杆嵌插部64c(空间)。杆游嵌部65与杆嵌插部64c连通。杆游嵌部65形成在杆连接部64的左侧(左右方向即选速方向的一侧)。操作部件连接部42能够在杆连接部64与杆游嵌部65之间移动。此外,杆游嵌部65的换档方向的距离L2长于杆嵌插部64c的距离L1,以使操作部件连接部42能够在换档方向上移动(即,以实现操作部件连接部42游嵌于杆游嵌部65)。如图3所示,周壁61a以从上部侧开始向下部侧逐渐缩小的方式形成,在其下端内周具备转动自如地保持变速杆4的半球面状的杆保持部66。如图4、图6、图7所示,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6在下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具备朝外周方向突出设置的转动轴67。此外,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6具备设置在周壁61a的上部外周的自动变速器连接部68,设置在车辆中的未图示的自动变速器经由未图示的连接部件而连接于该自动变速器连接部68。以此方式形成的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6以转动轴67在换档方向上转动自如地轴支撑于装置主体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连接于自动变速器;以及变速杆,具有能够与所述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连接及解除连接的操作部件连接部,其中,所述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具有将所述操作部件连接部能够移动地收容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具有:周壁,以围住所述操作部件连接部的整周的方式形成;以及杆连接部,形成在所述周壁的内周面,能够与所述操作部件连接部连接及解除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26 JP 2013-1335971.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连接于自动变速器;以及
变速杆,具有能够与所述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连接及解除连接的操作部件连接部,其
中,
所述自动变速器操作部件具有将所述操作部件连接部能够移动地收容的收容部,
所述收容部具有:周壁,以围住所述操作部件连接部的整周的方式形成;以及杆连接
部,形成在所述周壁的内周面,能够与所述操作部件连接部连接及解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一郎志和裕司小幡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