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872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悬置具有外部壳体、主减振体、分隔体及底部密封体,分隔体包括硫化为整体的低频流道以及高频膜片,低频流道上设置有扰流凸缘,高频膜片上设置有切口。整体硫化的低频流道和高频膜片增加了悬置工作的稳定性,扰流凸缘代替扰流盘降低了因扰流盘螺栓在振动下松动或脱落引起的异响或干涉,高压膜片上设置切口降低了高频下的动刚度,在液压悬置受到较大压力时形成泄流作用,防止高频膜片的整体破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悬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悬置
,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悬置。
技术介绍
对于发动机侧悬置而言,为了提高其在高频下的隔振性能,一般都设计为液压悬置,液压悬置其主要性能参数有动静比、以及高频下动刚度等。 静刚度是指在一定外力作用下物体产生的形变量;动刚度是相对于静刚度的定义,动刚度则是在一定频率下的外力作用下物体产生的形变量;动静比是动刚度与静刚度的比值。 如图1、图2、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一的液压悬置结构示意图。 液压悬置包括外围防护壳体1、橡胶主簧2、扰流盘3、流道压盘41、解耦膜片42、流道43以及橡胶底膜5。 其中,流道压盘41将解耦膜片42压装在流道43中间位置形成分隔部分4。分隔部分4将液压悬置内部分为上液室6和下液室7,在低频大振幅的情况下,液体经由流道43在上液室6和下液室7之间直接流通,此时由液体流经小通道产生的流体阻力较大,是产生低频阻尼的主要贡献元素。在发动机怠速及高速工况下,由于振幅较小、频率较快,液体几乎无法在流道43内有效的流动,只有通过解耦膜片42的变形来实现上液室6和下液室7之间的容积变化,因此解耦膜片42的刚度就成了影响此时悬置动刚度的关键因素,而解耦膜片42的厚度、尺寸以及结构和橡胶材料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所在。在现有技术中解耦膜片42由膜片主体421 (膜片主体为橡胶材质)和膜片骨架422 (膜片骨架为金属材质)硫化在一起形成。在解耦膜片42发生形变的同时,扰流盘3以及其外围的主簧橡胶2的变形产生了体积的变化,液体在整体向下流的情况下也出现向上涌动的液体,并在扰流盘上3方半封闭的小液室61内形成局部的流动,此时扰流盘3的这种扰动加剧了上液室6的流体紊流,增加了能量的损失,降低了高频下的动态刚度。 由此可见,影响动静比的是解耦膜片刚度,影响高频下动刚度的是扰流盘。因此,选择低刚度解耦膜片有利于获得较小的动静比,利于隔离高频小振幅振动,但其阻尼角变小,不利于隔离低频大振幅振动。另外,由于悬置受发动机舱室空间的限制,体积较小,对于液压悬置而言,其内部空间就更是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扰流盘的存在会导致以下三个问题: (I)使内部空间布置受到了限制,也使橡胶主簧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规避扰流盘,在耐久性等性能上有时需要做出牺牲; (2)可靠性存在风险,容易出现脱落、因运动干涉而产生异响等问题; (3)成本较高,包含材料采购成本、模具成本以及生产线的装配成本。 如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二的液压悬置结构示意图。 鉴于上述扰流盘的设置导致三个问题,在现有技术二中取消了扰流盘,但是在取消扰流盘的情况下会相应的增加高频动刚度。因此在上液室上部设置有一较小的顶部液室62作为缓冲区域。然而此种方案虽然一定程度的降低了高频动刚度,却并未达到设置有扰流盘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悬置,通过在高频膜片外围设置环形凸台取代扰流盘来降低高频振动时的动刚度,将高频膜片与低频流道的一体硫化,并在高频膜片上设置有切口,减小动静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悬置具有外部壳体、主减振体、分隔体及底部密封体。 外部壳体包括上壳体以及下壳体,主减振体包括主减振垫以及主减振垫固定板,分隔体包括低频流道以及高频膜片,底部密封体包括底部膜片以及装配压环。 低频流道整体呈圆环状,其外圆环侧壁设置有向圆心方向的凹槽形成流道外向开口,其内圆环侧壁设置有向圆心方向的凸缘形成膜片加强部,其上表面内圆环处设置有扰流凸缘,其下表面外环处设置有密封凹槽。高频膜片设置在低频流道内圆环处,其外周与膜片加强部一体硫化,高频膜片中间位置设置有切口。 作为优选,上壳体设置有上壳体弯边,下壳体设置有下壳体弯边,上壳体弯边与下壳体弯边均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位置,下壳体弯边的宽度大于上壳体弯边的宽度,且下壳体弯边向上弯折形成包边结构。 主减振垫上部具有支撑部,下部具有减振部。 支撑部内硫化有金属芯,减振部底部与主减振垫固定板硫化。 金属芯沿纵轴向外延伸有限位凸缘,其外部硫化的支撑部沿汽车行驶轴线的两端设置有减振凸缘,且减振凸缘的高度沿汽车行驶方向轴线的两侧递减。 减振垫固定板与减振部硫化位置向外延伸并弯折有固定凸缘,其底部向内弯折有密封凸缘。 底部膜片边缘设置有密封凸台。 作为优选,扰流凸缘成楔形,其相对于低频流道所在圆的圆心外侧面垂直于低频流道上表面,其相对于低频流道所在圆的圆心内侧面向下延伸至膜片加强部的上表面,且内侧面与膜片加强部的上表面成95° -100°夹角。 作为优选,扰流凸缘顶端到低频流道上表面的高度为5_6mm,扰流凸缘顶端到膜片加强部上表面的高度为9-10mm,扰流凸缘顶端宽度为1.5_3mm。 作为优选,高频膜片从膜片加强部硫化位置向高频膜片圆心方向形成加强延伸部和膜片振动部。 膜片振动部的厚度小于加强延伸部的厚度,且膜片振动部与加强延伸部的厚度差不大于2毫米。 作为优选,切口为十字形状,且切口的十字中心为高频膜片的圆心。 作为优选,切口所在的圆的半径与高频膜片在膜片加强部之间所在圆的半径的比值为0.5-0.6之间。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 取消扰流盘,在低频流道上设置有环形凸台,提供了主减振垫的设计空间,降低了因扰流盘螺栓在振动下松动或脱落引起的异响或干涉。低频流道与高频膜片整体硫化,增加了悬置工作的稳定性。高压膜片上设置切口降低了高频下的动态刚度,在液压悬置受到较大压力时形成泄流作用,防止高频膜片的整体破裂,造成液压悬置的低频大阻尼特性、高频低动刚度特性的消失。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的液压悬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一的液压悬分隔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一的液压悬置解耦膜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二的液压悬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悬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悬置上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悬置剖视图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悬分隔部分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I 防护壳体113 减振凸缘 2 橡胶主簧12 主减振垫固定板 3 扰流盘121 固定凸缘 4 分隔部分122 密封凸缘 41 流道压盘13 上壳体 42 解耦膜片131 上壳体弯边 421膜片主体14 下壳体 422膜片骨架141 下壳体弯边 43 流道141 外壳支架 5 橡胶底膜15 低频流道 6 上液室151 流道外向开口 61 小液室152 膜片加强部 62 顶部液室153 扰流凸缘 7 下液室154 密封凹槽 8 主螺栓16 高频膜片 9 绝缘衬垫161 切口 10 金属芯162 加强延伸部 101限位凸缘163 膜片振动部 11 主减振垫17 底部膜片 111减振部171 密封凸台 112支撑部18 装配压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悬置具有外部壳体、主减振体、分隔体及底部密封体;所述外部壳体包括上壳体(13)以及下壳体(14);所述主减振体包括主减振垫(11)以及主减振垫固定板(12);所述分隔体包括低频流道(15)以及高频膜片(16);所述底部密封体包括底部膜片(17)以及装配压环(18);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流道(15)呈圆环状,其外圆环侧壁设置有向圆心方向的凹槽形成流道外向开口(151),其内圆环侧壁设置有向圆心方向的凸缘形成膜片加强部(152),其上表面内圆环处设置有扰流凸缘(153),其下表面外环处设置有密封凹槽(154);所述高频膜片(16)设置在所述低频流道(15)内圆环处,其外周与所述膜片加强部(152)一体硫化,所述高频膜片(16)中间位置设置有切口(1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悬置具有外部壳体、主减振体、分隔体及底部密封体; 所述外部壳体包括上壳体(13)以及下壳体(14); 所述主减振体包括主减振垫(11)以及主减振垫固定板(12); 所述分隔体包括低频流道(15)以及高频膜片(16); 所述底部密封体包括底部膜片(17)以及装配压环(18); 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流道(15)呈圆环状,其外圆环侧壁设置有向圆心方向的凹槽形成流道外向开口(151),其内圆环侧壁设置有向圆心方向的凸缘形成膜片加强部(152),其上表面内圆环处设置有扰流凸缘(153),其下表面外环处设置有密封凹槽(154);所述高频膜片(16)设置在所述低频流道(15)内圆环处,其外周与所述膜片加强部(152) —体硫化,所述高频膜片(16)中间位置设置有切口(1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3)设置有上壳体弯边(131),所述下壳体设置有下壳体弯边(141),所述上壳体弯边(131)与所述下壳体弯边(141)均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14)的连接位置,所述下壳体弯边(141)的宽度大于所述上壳体弯边(131)的宽度,且下壳体弯边(141)向上弯折形成包边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振垫(11)上部具有支撑部(111),下部具有减振部(112); 所述支撑部(111)内硫化有金属芯(10),所述减振部(112)底部与所述主减振垫固定板(12)硫化; 所述金属芯(10)沿纵轴向外延伸有限位凸缘(101),其外部硫化的所述支撑部(111)沿汽车行驶轴线的两端设置有减振凸缘(113),且减振凸缘(113)的高度沿汽车行驶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宜爱王方张家彬刘子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