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式车辆用轴间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986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5:04
行星齿轮式车辆用轴间差速器,箱体内设置有主动轴,主动轴一端安装于前驱动力轴内,另一端安装于后驱动力轴内,且前驱动力轴、后驱动力轴均安装于箱体内,前驱齿轮安装于前驱动力轴上;行星控制支架安装于主动轴上,集成太阳轮集成于主动轴上;此外,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与后驱行星轮支撑组件的结构与安装方式相同,前驱行星轮通过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周向均布安装于行星控制支架上,且前驱行星轮同时与前驱动力轴的内圈齿轮、集成太阳轮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行星控制支架以实现机械动力驱动轴间差速,有效解决了前后驱动桥的行驶轮大小不一致的非等比例输出问题,特别适合用于轮式拖拉机四驱系统,传动效率高,操作简便,易于驾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行星齿轮式车辆用轴间差速器,箱体内设置有主动轴,主动轴一端安装于前驱动力轴内,另一端安装于后驱动力轴内,且前驱动力轴、后驱动力轴均安装于箱体内,前驱齿轮安装于前驱动力轴上;行星控制支架安装于主动轴上,集成太阳轮集成于主动轴上;此外,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与后驱行星轮支撑组件的结构与安装方式相同,前驱行星轮通过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周向均布安装于行星控制支架上,且前驱行星轮同时与前驱动力轴的内圈齿轮、集成太阳轮啮合。本技术采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行星控制支架以实现机械动力驱动轴间差速,有效解决了前后驱动桥的行驶轮大小不一致的非等比例输出问题,特别适合用于轮式拖拉机四驱系统,传动效率高,操作简便,易于驾驶。【专利说明】行星齿轮式车辆用轴间差速器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变速
,尤其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式车辆用轴间差速器。
技术介绍
农用车辆尤其是一般用途的轮式拖拉机通常在田间行驶,但由于田间土壤质地松软,地面附着力小,为增加拖拉机的驱动能力,通常采用加大驱动车轮直径、增加轮胎花纹深度、采用四轮驱动等方式。其中,加大车轮直径会使得前轮的转向能力减弱,因此为了在不降低拖拉机转向能力基础上提高驱动力,拖拉机车轮通常为前轮小而后轮大结构;而增加轮胎花纹的深度随着轮胎的使用而磨损,不能有效解决拖拉机驱动能力的问题;采用四轮驱动时,必须设计专用变速机构以克服由于车轮大小不一而导致前轮转速不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式车辆用轴间差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行星齿轮式车辆用轴间差速器,包括箱体,其中,箱体内设置有主动轴,主动轴一端安装于前驱动力轴内,另一端安装于后驱动力轴内,且前驱动力轴安装在端盖内,后驱动力轴安装于箱体内,前驱齿轮安装于前驱动力轴上,前驱动力轴内安装有主动骨架油封,当外部动力轴套装于主动轴上通过花键传递动力时,主动骨架油封套装于该外部动力轴上,起到动态旋转密封的作用;同时在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后驱动力轴动态旋转密封的后驱骨架油封,后驱骨架油封套装于后驱动力轴上,行星控制支架安装于主动轴上,集成太阳轮集成于主动轴上;此外,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与后驱行星轮支撑组件结构相同,前驱行星轮通过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周向均布安装于行星控制支架上,且前驱行星轮同时与前驱动力轴的内圈齿轮、集成太阳轮啮合,后驱行星轮通过后驱行星轮支撑组件周向均布安装于后驱动力轴上,且后驱行星轮同时与行星控制支架的内圈齿轮、集成太阳轮啮合。 在本技术中,端盖内安装有用于轴向限位的卡环一。 在本技术中,端盖内还安装有前驱骨架油封,且前驱骨架油封套装于前驱动力轴上,用于前驱动力轴的动态旋转密封。 在本技术中,端盖与箱体配合安装并通过端盖紧固螺栓连接紧固。 在本技术中,前驱动力轴上设置有用于对前驱齿轮进行限位的卡环二。 在本技术中,行星控制支架通过滑动轴承安装于主动轴上,且滑动轴承与主动轴过渡配合。 在本技术中,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包括组件滑动轴承、组件螺钉、组件挡圈,组件滑动轴承过盈配合安装于前驱行星轮内,前驱行星轮通过组件滑动轴承套装于组件螺钉上空转,组件螺钉一端通过螺纹紧固安装于行星控制支架上,另一端套装有组件挡圈,用于对前驱行星轮的轴向限位。 在本技术中,无外部行驶阻力的作用下车辆正常行驶,主动轴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逆时针旋转,并通过集成太阳轮带动前驱行星轮与后驱行星轮旋转;而在有外部行驶阻力的作用下,前驱行星轮通过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促使行星控制支架做逆时针旋转趋势,而后驱行星轮通过后驱行星轮支撑组件促使行星控制支架做顺时针旋转趋势,此时,后驱行星轮对行星控制支架的作用力与前驱行星轮对行星控制支架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当作用力大小相等时,行星控制支架保持相对静止,前驱行星轮与后驱行星轮无差速动力输出,当作用力大小不等时,行星控制支架产生相对运动,将一端的动力输送给另一端,以实现轴间差速。 轴间差速具体运动方式是:动力经主动轴输入后一部分经前驱行星轮驱动前驱动力轴,并通过前驱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前驱动桥部分,另一部分经后驱行星轮驱动后驱动力轴,并通过后驱动力轴上的花键将动力传递给后驱动桥部分;当主动轴以额定转速通过前驱行星轮驱动前驱动力轴的角速度大于前驱动力轴端外部行驶反馈给差速器前驱动力轴的角速度时,前驱行驶轮将通过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带动行星控制支架旋转,而行星控制支架的旋转将加速后驱行星轮对后驱动力轴的驱动,即主动轴以额定转速驱动后驱动力轴的角速度增大,以增加对后驱行驶轮的驱动;反之,主动轴以额定转速通过后驱行星轮驱动后驱动力轴的角速度大于后驱动力轴端外部行驶反馈给差速器后驱动力轴的角速度时,后驱行驶轮将动力传递给行星控制支架,行星控制支架的旋转加速前驱行星轮对前驱动力轴的驱动,即主动轴以额定转速驱动前驱动力轴的角速度增大,以增加对前驱行驶轮的驱动,从而实现前驱行驶轮与后驱行驶轮的动力驱动轴间差速。 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行星控制支架以实现机械动力驱动差速,有效解决了前后驱动桥的行驶轮大小不一致的非等比例输出问题,既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且传动效率高,适用性强,操作简便,易于驾驶。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具体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参见图1?图4的行星齿轮式车辆用轴间差速器,包括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1、端盖紧固螺栓2、端盖3、卡环一 4、前驱骨架油封5、前驱齿轮6、卡环二 7、主动骨架油封8、主动轴9、前驱动力轴10、轴承一 11、轴承二 12、行星控制支架13、后驱行星轮14、后驱行星轮支撑组件15、轴承三16、轴承四17、后驱动力轴18、后驱骨架油封19、箱体20、卡环三21、滑动轴承22、前驱行星轮23、集成太阳轮24、组件滑动轴承1-1、组件螺钉1_2、组件挡圈1_3。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轴9 一端通过轴承二 12安装于前驱动力轴10内,另一端通过轴承三16安装于后驱动力轴18内,前驱动力轴10通过轴承一 11安装于端盖3内,后驱动力轴18通过轴承四17安装于箱体20内,端盖3与箱体20配合安装并通过端盖紧固螺栓2连接紧固,端盖3内安装有卡环一 4,箱体20内安装有卡环三21,卡环一 4与卡环三21分别用于轴向限位,前驱骨架油封5安装于端盖3内,同时套装于前驱动力轴10上,用于前驱动力轴10的动态旋转密封,前驱齿轮6安装于前驱动力轴10上并通过卡环二 7限位,前驱动力轴10内安装有主动骨架油封8,当外部动力轴套装于主动轴9上通过花键传递动力时,主动骨架油封8套装于该外部动力轴上,起到动态旋转密封的作用,后驱骨架油封19安装于箱体20内,同时套装于后驱动力轴18上,用于后驱动力轴18的动态旋转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行星齿轮式车辆用轴间差速器,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设置有主动轴,主动轴一端安装于前驱动力轴内,另一端安装于后驱动力轴内,且前驱动力轴安装在端盖内,后驱动力轴安装于箱体内,前驱齿轮安装于前驱动力轴上;行星控制支架安装于主动轴上,集成太阳轮集成于主动轴上;此外,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与后驱行星轮支撑组件结构相同,前驱行星轮通过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周向均布安装于行星控制支架上,且前驱行星轮同时与前驱动力轴的内圈齿轮、集成太阳轮啮合,后驱行星轮通过后驱行星轮支撑组件周向均布安装于后驱动力轴上,且后驱行星轮同时与行星控制支架的内圈齿轮、集成太阳轮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松林肖名涛谢方平蒋蘋吴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