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4322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圈结构,包括胎圈钢丝(5),胎圈钢丝(5)被胎体帘布(1)和子口加强层(2)呈“U”形包裹,在子口内侧的子口加强层(2)的端部间隔的设有一段子口缓冲层(3),在子口加强层(2)和子口缓冲层(3)的间隔处外侧设有尼龙过渡层(4),尼龙过渡层(4)的两端分别与子口加强层(2)和子口缓冲层(3)重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子口缓冲层和尼龙过渡层,大大减小了胎体帘布反包端点区域的负荷压力,使得胎体帘布反包端点的变形也相应减小,从而降低了胎体帘布反包端点处的钢丝帘线端点对轮胎橡胶的剪切力,大幅提高了全钢子午线轮胎特别是胎圈部位的承载能力。有使用效果好、制作成本较低、质量稳定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的结构,特别是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圈结构
技术介绍
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圈结构相对于斜交轮胎来讲要简单得多,但其抵抗高载荷的能力却比较低,经常在高载荷条件下出现胎圈部位的裂口、鼓包以及爆破等现象,从而导致轮胎的过早损坏。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圈结构通常包括围绕胎圈钢丝的胎体帘布和围绕胎体帘布的子口加强层。现有的胎圈结构中,只有一层钢丝加强层。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子口部分会产生很大的变形,由于胎体帘布的钢丝帘线刚度较大,而轮胎的橡胶较软,因此在相同压力下两者之间的变形不一样,从而在胎体帘布的钢丝帘线端点(胎体帘布反包后的端点)和轮胎的橡胶之间产生很大的剪切力,而钢丝帘线的粗细、刚度和变形的大小决定了剪切力的大小。轮胎的橡胶在钢丝帘线端点的高频率剪切力的作用下将很快产生裂口,从而导致轮胎损坏。在普通设计的结构中,为了减小钢丝帘线端点的剪切力,一般是在胎体帘布外采用U型的子口加强层来加强胎圈部位的强度,减小胎圈变形,从而减小剪切力。这种结构虽然对解决胎体帘布反包端点处的裂口有所改进,但还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胎体帘布反包端点裂口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胎体帘布反包端点裂口问题,又设计出了在胎体帘布外侧加两层尼龙沿条的结构,这种结构在胎体帘布反包端点裂口问题上也有所改进,但效果也不是很好。之后,又有采用子口加强层内端点高于胎体帘布反包端点的结构,但这种结构在高负荷下会产生子口加强层的内端点裂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圈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这种胎圈结构实施成本低,可以有效地解决胎体帘布反包端点和子口加强层内端点处的裂口等问题,大幅提高全钢子午线轮胎特别是胎圈部位的承载能力。本技术是这样构成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圈结构,它包括胎圈钢丝5,胎圈钢丝5被胎体帘布1和子口加强层2呈“U”形包裹,其特征在于:在子口内侧的子口加强层2的端部间隔的设有一段子口缓冲层3,在子口加强层2和子口缓冲层3的间隔处外侧设有尼龙过渡层4,尼龙过渡层4的两端分别与子口加强层2和子口缓冲层3重叠。-->上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圈结构中,所述子口缓冲层的上端点g高于胎体帘布反包端点a,子口缓冲层的下端点e低于子口加强层反包端点b;尼龙过渡层的下端点c低于子口加强层的内端点d;尼龙过渡层的上端点f高于子口缓冲层的下端点e,但低于子口缓冲层3的上端点g。前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圈结构中,所述的子口缓冲层的上端点g高于胎体帘布反包端点a,其高度差为5~50mm;子口缓冲层3的下端点e低于子口加强层反包端点b,其高度差为5~50mm;尼龙过渡层的下端点c低于子口加强层内端点d,其高度差为5~50mm;尼龙过渡层的上端点f高于子口缓冲层3下端点e,其高度差为5~50mm。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通过使用子口缓冲层和尼龙过渡层,大大减小了胎体帘布反包端点区域的负荷压力,使得胎体帘布反包端点的变形也相应减小,从而降低了胎体帘布反包端点处的钢丝帘线端点对轮胎橡胶的剪切力,大幅提高全钢子午线轮胎特别是胎圈部位的承载能力。本技术具有使用效果好、制作成本较低、质量稳定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的A部局部放大视图;附图3是现有胎圈的基本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现有胎圈中采用“U”型子口加强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现有胎圈中在胎体帘布外侧增加尼龙沿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现有胎圈中采用子口加强层内端点高于胎体帘布反包端点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现有胎圈结构承重后的变形状态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轮廓表示变形后的轮胎轮廓,图中的箭头部位表示胎体帘布端点与橡胶之间的剪切力受力点。上述附图中的标记为:1-胎体帘布,2-子口加强层,3-子口缓冲层,4-尼龙过渡层,子口加强层的内端点,5-胎圈钢丝,6-变形后的轮胎轮廓,7-胎体帘布端点与橡胶之间的剪切力受力点,a-胎体帘布反包端点,b-子口加强层的外端点,c-尼龙过渡层的下端点,d-子口加强层的内端点,e-子口缓冲层的下端点,f-尼龙过渡层的上端点,g-子口缓冲层的上端点。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1所示是全钢子午线轮胎的横切面,也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开口处的两端称为子口,子口中包有胎圈钢丝5。附图2是附图1中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由附图2可以清楚的看出子口处的详细结构,它包括胎圈钢丝5,胎圈钢丝5被胎体-->帘布1和子口加强层2呈“U”形包裹,在子口内侧的子口加强层2的端部间隔的设有一段子口缓冲层3,在子口加强层2和子口缓冲层3的间隔处外侧设有尼龙过渡层4,尼龙过渡层4的两端分别与子口加强层2和子口缓冲层3重叠。所述的子口缓冲层的上端点g高于胎体帘布反包端点a,其高度差可为20~30mm;子口缓冲层3的下端点e低于子口加强层反包端点b,其高度差可为25~35mm;尼龙过渡层的下端点c低于子口加强层内端点d,其高度差可为25~35mm;尼龙过渡层的上端点f高于子口缓冲层3下端点e,其高度差可为20~30mm。附图3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胎圈的基本结构,只是在胎圈的外侧设有加强层,对胎圈的支撑刚度不够,轮胎在大载荷下容易出现早期损坏;附图4所示是现有胎圈中采用“U”型子口加强层的结构示意图;与图3相比提高了一定的刚度,但是由于子口加强层的内端点比较低,因此刚度的提高仍然不足;附图5的结构是在附图4基础上的改进,虽然在胎圈的外侧增加了尼龙沿条,但还是不能有效提高胎圈的刚度,承载能力提高的幅度仍然十分有限。附图6是现有胎圈中采用子口加强层内端点高于胎体帘布反包端点的结构,但这种结构在高负荷下会产生子口加强层的内端点断裂。本技术的结构中,增加了子口缓冲层3,并在子口加强层2和子口缓冲层3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用尼龙过渡层4连接,由原来的刚性连接改变成柔性连接,既不会产生子口加强层的内端点断裂,同时也提高了子口内侧的强度,可以保证轮胎性能的稳定,具有使用效果好、制作成本较低、质量稳定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圈结构,它包括胎圈钢丝(5),胎圈钢丝(5)被胎体帘布(1)和子口加强层(2)呈“U”形包裹,其特征在于:在子口内侧的子口加强层(2)的端部间隔的设有一段子口缓冲层(3),在子口加强层(2)和子口缓冲层(3)的间隔处外侧设有尼龙过渡层(4),尼龙过渡层(4)的两端分别与子口加强层(2)和子口缓冲层(3)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圈结构,它包括胎圈钢丝(5),胎圈钢丝(5)被胎体帘布(1)和子口加强层(2)呈“U”形包裹,其特征在于:在子口内侧的子口加强层(2)的端部间隔的设有一段子口缓冲层(3),在子口加强层(2)和子口缓冲层(3)的间隔处外侧设有尼龙过渡层(4),尼龙过渡层(4)的两端分别与子口加强层(2)和子口缓冲层(3)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子口缓冲层的上端点(g)高于胎体帘布反包端点(a);子口缓冲层的下端点(e)低于子口加强层反包端点(b);尼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宗义黄舸舸张甲胡湘琦蒋中凯胡源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