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700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重载轮胎包括一胎体层,其绕每个胎圈部的胎圈心卷起以形成一对卷起部分和一个主体部分;一位于胎圈部内的胎圈增强层,其包括一轴向外部和一轴向内部;其中轮胎在50kpa的状态下,即轮胎安装在一标准轮辋上并被充气至50kpa:卷起部分以小于90度的角度向胎体层主体部分倾斜;卷起部分的端部距胎圈心的径向外侧面的距离La为5至12毫米;轴向外部的径向高度Ho为20至35毫米;轴向外部距胎圈部分的轴向外表面的距离To为6至12毫米;且距离To与高度Ho的比To/Ho为0.25至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载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具体涉及一种对胎圈耐用性有所改善的重载轮胎的胎圈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提出了如图7所示的一种通常的胎圈缠绕结构,在此结构中,胎体层的卷起部分a一旦包围胎圈心b即实现缠绕,从而其边缘a1被置于胎圈心b的径向外侧面bs。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第JP-A-11-321244号揭露了该结构。然而,在该结构中,因为边缘部分a1较短且其弯曲角度较大,其反冲较大。钢丝帘线尤其具有这样的问题。因此,在制造轮胎的过程中,在边缘部分和胎圈心之间易形成一空腔,如虚线所示,反冲卷起部分的帘线端部与胎体主体部分的帘线接触;从而易产生摩擦磨损。在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第JP-A-2002-67628号中提出了如图8所示的一种胎圈缠绕结构,在此结构中,一个软橡胶g置于边缘部分a1和胎圈心b之间,该软橡胶g具有0.5-8.0毫米基本恒定的厚度和1.0-8.5Mpa的50%的模数。然而,已发现在此结构中,在胎圈心b的轴向最内点Q1,胎体帘线丝和橡胶之间易发生微分离;并且在诸如高温和重载等异常工作条件下,该微分离有可能发展成层分离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了通常的胎圈缠绕结构的重载轮胎,在高温等恶劣工作条件和正常工作条件下其胎圈部分的耐用性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为此,本专利技术的重载轮胎包括:-->一胎面部,一对胎侧部,一对胎圈部,每一胎圈部内带有一胎圈心,一胎体层,穿过胎面部和胎侧部在胎圈部间延伸,并围绕每个胎圈部的胎圈心从轮胎的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卷起,以在胎圈心之间形成一对卷起部分和一主体部分,和一胎圈增强层,位于每个胎圈部内,其中卷起部分包括:一基部和一偏折部,基部沿胎圈心的轴向内侧面、径向内侧面和轴向外侧面弯曲,偏折部远离胎圈心轴向向内延伸,胎圈增强层包括:一弯曲部分,其沿着卷起部分的基部的径向内侧延伸,一轴向外部,其远离基部径向向外延伸并轻微轴向向外倾斜,和一轴向内部,其沿着胎体层主体部分的轴向内侧延伸,轮胎在50lpa的状态下,即轮胎安装在一标准轮辋并被充气至50kpa:偏折部以一角度θ向胎体层主体部分倾斜,该角度θ相对于胎圈心的径向外侧面小于90度;偏折部的端部距胎圈心的径向外侧面的距离La为5至12毫米;轴向外部距胎圈基线的径向高度Ho为20至35毫米;轴向外部的端部距胎圈部分的轴向外表面的距离To为6至12毫米;且距离To与高度Ho的比To/Ho为0.25至0.5。此处,标准轮辋是指经JATMA(日本和亚洲)、T&RA(北美洲)、ETRTO(欧洲)、STRO(斯堪的纳维亚)等标准组织官方通过的用于轮胎的设计轮辋或轮缘。下述的胎圈基线是指画过相应于轮缘直径位置的-->一条轴线。因此,胎圈心的轴向最内点的微分离得以控制;并且具体来说高温条件下的胎圈耐用性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充气轮胎的截面图。图2(a)和2(b)是胎圈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3是胎圈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其中橡胶填料12有改变。图4是说明Q1点的应变δ与径向高度Hi和Ho关系的图表。图5是表明Q1点的应变δ作为Q1点橡胶厚度t1的函数的图表。图6是作为传统结构用于下述的比较试验的胎圈部分的截面图。图7和8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中,本专利技术的重载轮胎1是一卡车/公共汽车的径向轮胎,其包括一胎面部2、一对胎侧部3、一对胎圈部4、一胎体6和一带束层7;每一胎圈部4内均有一胎圈心5,胎体6在胎圈部4间延伸,带束层7径向置于胎面部2处的胎体6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轮胎的尺寸例如为11R22.5(轮辋尺寸7.50×22.5)。此尺寸的正常轮胎充气压力大约是700kpa。在图中及以下的描述中,除特别指明,轮胎都是安装在一标准轮辋或其设计轮辋上并被充气至50kpa。胎圈心5是一圆环,通过以预定次数缠绕钢丝至一特定的横截面形状而形成。在此例中,横截面形状是六边形,即其在轮胎的轴向方向较长,且其径向内侧面SL几乎与胎圈部4的底面平行,因此当安装在标准轮辋J时,径向内侧面SL基本上与标准轮辋J的胎圈座J1平行。-->在此实施例中,因为标准轮辋J是一15度的中心下降轮辋,且胎圈座J1向轴向内侧面以15度渐缩,因此胎圈心5的径向内侧面SL和径向外侧面SU相对于轮胎轴向基本上倾斜15度。然而,除此充气的六边形外,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如规则的六边形、椭圆形等。因此,在此例中,虽然下文使用径向外侧面SU或其延伸范围作为确定不同尺寸和角度的参考线,其也可由一平行于胎圈底部(准确说是胎圈座J1)且与胎圈心5的径向外侧面相切的直线K替代。带束层7至少包括两层,通常包括三或更多层,这些层至少包括两交叉的层,该两个交叉的层均由相互平行的帘线制成,且使其中一层的帘线与另一层中的帘线交叉。在此例中,带束层7由四层组成:一径向最内第一缓冲层7A,其由钢丝帘线制成且与轮胎赤道成45-75度角;和第二、三及四缓冲层7B、7C及7D,其也由钢丝帘线制成且与轮胎赤道成10-35度角。胎体6包括一单层的帘线层6A,其与轮胎赤道成70-90度角。在此例中,胎体帘线使用钢丝帘线。然而,可以使用有机纤维帘线,如芬芳聚酰胺、聚酯、人造纤维、尼龙等。特别优选的是高模数帘线。胎体层6A由一主体部分6a和一对卷起部分6b组成;主体部分6a从其中一个胎圈心5的向另一个延伸,每个卷起部分6b围绕每个胎圈部的胎圈心5从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卷起。胎体层卷起部分6b沿胎圈心5的下半部并远离胎圈心5卷起,其向胎体层主体部分6a延伸并在胎体层主体部分6a前停止,且边缘固定于下述三角胶芯8和橡胶装填物12之间。换言之,卷起部分6b由一基部10和一自基部10延伸的偏折部11组成;基部10沿胎圈心5的轴向内侧面Si、上述径向内侧面SL和一轴向外侧面So弯曲。偏折部11向胎体层主体部分6a延伸,并同时向径向内侧面倾斜。为了避免爆裂现象,倾斜角度θ设置为处于相对于上述胎圈心5的径向外侧面SU小于90度的范-->围内,更适宜地,小于75度。此处,如上所述倾斜的偏折部11设置为定位于一径向外侧面SU的延伸范围(横截面图中一直线)的径向向外的部分。该部分11可以是直的。但是,在此例中,为了提高拔出阻抗,该部分11在上述延伸范围的附近一位置弯曲。由于同样的原因,其可以弯曲为一圆弧或类似形状。偏折部11的端部Pa距径向外侧面SU的距离La(最短距离)为5-12毫米,7-12毫米较佳。如果距离La小于5毫米,偏折部11的反冲力趋向增加。如果距离La大于12毫米,当轮胎严重变形时,在偏折部11的端部Pa产生很大的应力,则分离故障易从端部Pa发生。优选地,在端部Pa和胎体层主体部分6a之间形成1-5毫米的间隙Lb。如果小于1毫米,因为偏折部11的帘线端部很易与胎体层主体部分6a的帘线接触,则易发生摩擦磨损。如果大于5毫米,则很难将卷起部分6b保持在胎圈部分。一橡胶填充物12置于胎体层6A和胎圈心5之间。橡胶填充物12包括一主体部分12A和一可选的薄膜状的相对较薄的部分12B;主体部分12A具有一三角形横截面形状且填充由胎体层主体部分6a、卷起部分6b(偏折部11)和胎圈心的径向外侧面SU围成的三角形空间;薄膜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载轮胎包括一胎面部,一对胎侧部,一对胎圈部,每一胎圈部内带有一胎圈心,一胎体层,穿过胎面部和胎侧部在胎圈部间延伸,并绕每个胎圈部内的胎圈心从轮胎的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卷起,以在胎圈心之间形成一对卷起部分和 一主体部分,和一胎圈增强层,位于每个胎圈部内;其特征在于卷起部分包括一基部和一偏折部,基部沿胎圈心的轴向内侧面、径向内侧面和轴向外侧面弯曲,偏折部远离胎圈心轴向向内延伸,胎圈增强层包括一弯曲部分、一轴向外部和一轴向内 部,弯曲部分沿着卷起部分的基部的径向内侧延伸,轴向外部远离基部径向向外延伸并轻微轴向向外倾斜,轴向内部沿着胎体层主体部分的轴向内侧延伸, 轮胎在50kpa的状态下,即轮胎安装在一标准轮辋上并被充气至50kpa;偏折部以一角度 θ向胎体层主体部分倾斜,该角度θ相对于胎圈心的径向外侧面小于90度;偏折部的端部距胎圈心的径向外侧面的距离La为5至12毫米;轴向外部距胎圈基线的径向高度Ho为20至35毫米;轴向外部的端部距胎圈部分的轴向外表面的距 离To为6至12毫米;且距离To与高度Ho的比To/Ho为0.25至0.5。...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12-10 2003-4121991.一种重载轮胎包括一胎面部,一对胎侧部,一对胎圈部,每一胎圈部内带有一胎圈心,一胎体层,穿过胎面部和胎侧部在胎圈部间延伸,并绕每个胎圈部内的胎圈心从轮胎的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卷起,以在胎圈心之间形成一对卷起部分和一主体部分,和一胎圈增强层,位于每个胎圈部内;其特征在于卷起部分包括一基部和一偏折部,基部沿胎圈心的轴向内侧面、径向内侧面和轴向外侧面弯曲,偏折部远离胎圈心轴向向内延伸,胎圈增强层包括一弯曲部分、一轴向外部和一轴向内部,弯曲部分沿着卷起部分的基部的径向内侧延伸,轴向外部远离基部径向向外延伸并轻微轴向向外倾斜,轴向内部沿着胎体层主体部分的轴向内侧延伸,轮胎在50kpa的状态下,即轮胎安装在一标准轮辋上并被充气至50kpa:偏折部以一角度θ向胎体层主体部分倾斜,该角度θ相对于胎圈心的径向外侧面小于90度;偏折部的端部距胎圈心的径向外侧面的距离La为5至12毫米;轴向外部距胎圈基线的径向高度Ho为20至35毫米;轴向外部的端部距胎圈部分的轴向外表面的距离To为6至12毫米;且距离To与高度Ho的比To/Ho为0.25至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轮胎,其特征在于,卷起部分的端部和胎体层主体部分之间的距离Lb为1至5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轮胎,其特征在于,在50kpa的状态下,轴向外部的端部距胎体层主体部分的距离Tn为7至20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轮胎,其特征在于,在50kpa的状态下,轴向外部的径向高度Ho和轴向内部的径向高度Hi满足下述条件(1)(1)0.072-0.004×Ho-0.004×Hi+6.82×10-5×Ho2        -6.016×10-5×Hi×Ho+9.562×10-5×Hi2≤0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重载轮胎,其特征在于,在50kpa的状态下,轴向外部的径向高度Ho是胎体层最大截面宽度点的径向高度Hm的13-33%,且胎圈心的轴向最内点处的胎圈线和胎体帘线之间的橡胶厚度为0.8至2.8毫米。6.一种重载轮胎包括一胎面部,一对胎侧部,一对胎圈部,每一胎圈部内带有一胎圈心,一胎体层,穿过胎面部和胎侧部在胎圈部间延伸,并绕每个胎圈部的胎圈心从轮胎的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卷起,以在胎圈心之间形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丸冈清人见寄明男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