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188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胎圈部具有提高的耐久性的重载轮胎,该重载轮胎包括:钢帘线胎体帘布层,胎体帘布层的端部绕胎圈芯从轮胎的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卷起;以及复合弹性模量为50至80MPa的芯保护橡胶,至少一部分芯保护橡胶位于一芯内侧区域中,该芯内侧区域位于胎圈芯的轴向内部并且夹在胎圈芯的轴向内表面和胎体帘布层的卷起部的钢帘线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载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载轮胎,其包括耐久性提高的胎圈部。
技术介绍
图8示出了一种传统重载轮胎的胎圈部的一个示例的截面图。这种重载轮胎包括由钢帘线制成的胎体帘布层“b”。胎体帘布层“b”包括环面形的主体部b1和卷起部b2,该卷起部b2自主体部b1延续并且沿着胎圈芯“c”的外周卷绕。卷起部b2绕着胎圈芯“c”卷绕,从而其终端b2e位于胎圈芯“c”的径向外表面附近。这种卷起部b2可减少诸如帘线起始于其终端b2e的松弛等的损坏,原因在于卷起部b2的终端b2e设置在即使轮胎在负载状态下行驶也呈现很小变形的区域。重载轮胎充以具有大约600至大约800kPa的极高压力的空气。因此,胎体帘布层“b”的卷起部b2的帘线承受力F,该力F将它们朝向主体部b1拉(下文中,该力也简称“拔出力”)。这种拔出力F用来在图8中箭头指示的方向上转动由卷起部b2所环绕的胎圈芯“c”。因此,这导致了不希望的胎圈芯“c”的截面形状的变形或者胎圈趾Bt从轮辋J的座面Js的抬起变形。这样的变形劣化了胎圈部的耐久性和修补后的轮胎的充气性能。该充气性能表示的是当轮胎安装在轮辋上时充气操作的容易性,其主要受胎圈形状的影响。若充气性能差,空气容易从形成于胎圈和轮辋之间的间隙泄漏。本专利技术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载轮胎,其中,由空气填充引起的胎圈芯的转动变形及其他变形可在长时间内受到抑制,由此提高了胎圈部的耐久性。从下文中的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该目的和其他目的将更为清楚。
技术实现思路
-->目前,已发现,通过在位于胎圈芯轴向内部和胎体帘布层轴向外部的区域中设置芯保护橡胶,可阻止胎圈芯的转动或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载轮胎,其包括:胎体帘布层,该胎体帘布层由钢帘线制成,并且具有从胎面部经胎侧部向胎圈部的各胎圈芯延伸的主体部和从主体部延伸并且绕胎圈芯从轮胎的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卷起的卷起部,其中,每个卷起部包括一个沿着胎圈芯的轴向内表面、胎圈芯的径向内表面和胎圈芯的轴向外表面弯曲的主部以及一个在胎圈芯的径向外表面附近从卷起部的主部朝向胎体的主体部延伸的子部;以及,一个复合弹性模量为50至80MPa的芯保护橡胶,其至少一部分位于处于胎圈芯的轴向内部的区域中,并且夹在胎圈芯的轴向内表面和卷起部的主部的钢帘线之间。在JP-A-2001-71718中推荐一种在胎圈芯的轴向内部区域中设置橡胶的方案,但是该方案要求胎圈芯具有矩形截面并且使用与胎圈三角胶芯橡胶相同的橡胶作为待设置的橡胶。即,为了阻止胎体帘线因为与具有矩形截面的胎圈芯的边缘直接接触而损坏,JP-A-2001-71718建议准备胎圈三角胶芯使其一部分插入在胎体帘线和矩形胎圈芯帘线之间。相反,在本专利技术中,与胎圈三角胶芯的准备相分离地准备比在胎圈三角胶芯中使用的橡胶更硬的橡胶——即具有50至80MPa的复合弹性模量的橡胶,该橡胶设置在胎圈芯的轴向内部区域中作为芯保护橡胶。通过向轮胎内充以内压,在胎体帘布层的钢帘线中产生了拔出力。然而,芯保护橡胶缓和了这种拔出力,而抑制了该力传递到胎圈芯。以此设置,即使在高内压下于轮胎内充填空气时,也能抑制胎圈芯的转动或变形,从而本专利技术的重载轮胎呈现出高的胎圈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重载轮胎的右半部的横截面视图;图2是以放大形式示出图1所示轮胎的胎圈部的局部放大横截面视图;-->图3是以进一步放大的形式示出的胎圈部的放大横截面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胎圈芯的外周表面的放大横截面视图;图5(A)是示出了用于辅助帘线层的钢帘线的立体图,而图5(B)是整个辅助帘线层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形成辅助帘线层的方法的横截面视图;图7是示出后述的对比示例1中的胎圈部的横截面视图;以及图8是示出了传统胎圈部的横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内胎型重载轮胎的常规状态的横截面视图,其中没有示出芯保护橡胶。“常规状态”指未加载的状态,其中轮胎安装在一个常规轮辋J上并且充以常规内压。术语“常规轮辋”指在一个轮胎所依据的标准体系中为每个轮胎所确定的轮辋,例如,在JATMA中所称的“标准轮辋(standard rim)”,在TRA中所称的“设计轮辋(design rim)”,在ETRTO中所称的“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常规内压”指在一个标准体系中为每个轮胎所确定的空气压力,其为JATMA中的最大空气压力,TRA的表“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载荷极限值(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所列举的最大值,在ETRTO中的“充气压力(inflation pressure)”。重载轮胎1包括:从胎面部2经过胎侧部3向处于相对的胎圈部4中的胎圈芯5延伸的胎体6;设置在胎体6的径向外部、胎面部2的径向内部的带束层7;和,胎圈加强层9。胎体6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6A,其中胎体帘线6C例如相对于轮胎赤道C成80至90度的角度设置。在此实施方式中,胎体帘线以大约成90度的角度设置。钢帘线特别适于作为胎体帘线6C。钢帘线可与例如尼龙、人造丝、聚酯和芳族聚酰胺等的有机纤维帘线结合使用。如-->图3所示,胎体帘线6C的表面覆盖以顶层橡胶(topping rubber)tg。胎体帘线6C上排列并且覆盖顶层橡胶tg而形成胎体帘布层6A。因此,这里使用的术语“胎体帘线6C”指没有覆盖顶层橡胶tg的帘线本身。在此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3所示,胎体6由单个胎体帘布层6A构成,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种结构,胎体可包括两个或更多胎体帘布层。后面将详细描述胎体帘布层6A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圈芯5包括一个由钢丝5w(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为具有圆形截面的钢丝)形成的环形体,这些钢丝以多列方式螺旋卷绕并且以连续、涡旋状且多层式的方式卷起。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胎圈芯5均具有扁平的、大致呈六角形的横截面,如图1至3所示。在该横截面中,位于胎圈芯径向内侧的较长边(图2中下侧)定义为胎圈芯5的下表面SL,而位于胎圈芯径向外侧的较长边(图2中上侧)定义为上表面SU。在轴向内侧处连接胎圈芯5的下表面SL和上表面SU的折线状的弯折边定义为内表面Si,而在相对侧的弯折边定义为外表面So。如图2所示,下表面SL和上表面SU通常设置成相对于常规轮辋J的胎圈座面Js大体平行。在胎圈芯5的横截面中,下表面SL大体平行于常规轮辋J的胎圈座面Js延伸。这用来在一个较宽范围内加强胎圈部4和胎圈座面Js之间的装配力。轮辋J是用于无内胎轮胎的15度渐缩下降中心式轮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圈芯5的下表面SL和上表面SU相对轮胎轴向以接近15度的角度倾斜。优选地,胎圈芯5的横截面是如本实施方式中的扁平且大致呈六角形的形状,但是根据需要也可应用正六边形、矩形、圆形和其他形状。在胎圈芯5的截面是圆形或类似形状的情况下,无法定义下表面SL和上表面SU。在此情况下,事实上定义了一个环绕胎圈芯5且一侧边在轮胎轴向上延伸或者沿着轮辋的胎圈座延伸的方形或矩形,由此下表面SL、上表面SU、内表面Si和外表面So规定为由该方形或矩形的对角线划分的区域。-->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胎圈芯5的横截面中,芯的最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载轮胎,包括:胎体帘布层,其由钢帘线制成,并且具有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向胎圈部的各胎圈芯延伸的主体部和从该主体部延伸并且绕所述胎圈芯从轮胎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卷起的卷起部,其中,每个卷起部包括:沿着胎圈芯的轴向内表面、胎圈芯的径向内表面和胎圈芯的轴向外表面弯曲的主部;以及在胎圈芯的径向外表面附近从卷起部的主部朝向胎体的主体部延伸的子部,以及复合弹性模量为50至80MPa的芯保护橡胶,其至少一部分位于一芯内侧区域中,该芯内侧区域位于所述胎圈芯的轴向内侧并且夹在所述胎圈芯的轴向内表面和所述卷起部的主部的钢帘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5-9 2005-1363941.一种重载轮胎,包括:胎体帘布层,其由钢帘线制成,并且具有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向胎圈部的各胎圈芯延伸的主体部和从该主体部延伸并且绕所述胎圈芯从轮胎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卷起的卷起部,其中,每个卷起部包括:沿着胎圈芯的轴向内表面、胎圈芯的径向内表面和胎圈芯的轴向外表面弯曲的主部;以及在胎圈芯的径向外表面附近从卷起部的主部朝向胎体的主体部延伸的子部,以及复合弹性模量为50至80MPa的芯保护橡胶,其至少一部分位于一芯内侧区域中,该芯内侧区域位于所述胎圈芯的轴向内侧并且夹在所述胎圈芯的轴向内表面和所述卷起部的主部的钢帘线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轮胎,其中,所述芯保护橡胶沿轮胎径向向内的方向在所述芯内侧区域中延伸,从而从该芯内侧区域的轴向外端至芯保护橡胶的径向内端的长度至少为该芯内侧区域沿轮胎径向长度的6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轮胎,其中,在对应于距芯内侧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川荣明丸冈清人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