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045 阅读:4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低的滚动阻力的重载轮胎,包括具有由覆盖橡胶层2Gb和在覆盖层之下的基础橡胶层2Ga构成的双层结构的胎面橡胶,其中胎面橡胶从轮胎赤道的轴向向外延伸并且在其边缘弯曲而径向向下延伸,从而覆盖层位于基础层的轴向外侧,并且一对胎侧橡胶设置成使得每个胎侧橡胶的径向外端部覆盖胎面橡胶的轴向外端的表面,并且覆盖层、基础层和胎侧橡胶满足如下尺寸关系:在沿轮胎轴向从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帘布层7B的轴向外端7Be绘出的侧部基线X上,弯曲部中的基础层2Ga的厚度La与从轴向外端7Be至轮胎外表面的距离Lt的比率La/Lt为0.6至0.8,弯曲部中的覆盖层2Gb的厚度Lb与距离Lt的比率Lb/Lt为0.1至0.3,并且胎侧橡胶的厚度Ls与距离Lt的比率Ls/Lt为0.1至0.2;在从轴向外端7Be向胎面外表面延伸的法线N上,基础层2Ga的厚度Ta与从轴向外端7Be至胎面外表面的距离Tt的比率Ta/Tt为0.35至0.45;并且在胎面中心区Yc内的覆盖层2Gb的厚度Cb与在法线N上的覆盖层2Gb的厚度Tb的比率Cb/Tb大于1.0且小于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良好的滚动性能的重载轮胎,其中滚动性能得到改善却没有降低耐磨性,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双层胎面的重载轮胎,该双层胎面由覆盖橡胶层和基础橡胶层构成。
技术介绍
在用于卡车和公共汽车的重载轮胎中,为了获得优良的耐磨性和低的滚动阻力,已知将其胎面形成为由覆盖橡胶层和基础橡胶层构成的双层结构,覆盖橡胶层提供了胎面的外表面而基础橡胶层设置在覆盖橡胶层的径向内侧,其中具有优良的耐磨性的橡胶用于覆盖橡胶层中而具有低的损耗角正切的低发热橡胶用于基础橡胶层。具有三层结构的胎面也是已知的,例如在JP 2005-35404A中公开的内容。从降低燃料消耗成本的角度考虑,最近,非常需要在低滚动阻力方面的进一步改进。然而,如果简单地降低覆盖橡胶层的厚度以增加低发热基础橡胶的比例,会产生耐磨性劣化的问题。因此,在包括双层胎面的轮胎中难以同时获得高水平的耐磨性和滚动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低的滚动阻力和优良的耐磨性的重载轮胎。通过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此目的和其它目的将变得很清楚。
技术实现思路
目前已发现通过调节在胎面内的基础橡胶层的厚度的分布可改善具有双层胎面的轮胎的滚动阻力而不会降低胎面耐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胎体和带束层的重载轮胎,胎体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延伸到胎圈部的每个胎圈芯,带束层包括多个带束帘布层并且设置在胎面部中胎体的径向外侧,该多个带束帘布层包括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帘布层,其中设置在胎面部的胎面橡胶包括提供了胎面部的外表面的覆盖橡胶层和设置在覆盖橡胶层的径向内侧的基础橡胶层,并且胎面橡胶的每个轴向外端终止于径向向内超过侧部基线处,该侧部基线从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帘布层的轴向外端沿轮胎的轴向延伸,设置在每个胎侧部的胎侧橡胶具有径向向外延伸过侧部基线的径向外端,用以覆盖胎面橡胶的轴向外端,在侧部基线上,基础橡胶层的厚度La与从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帘布层的轴向外端至轮胎外表面的距离Lt的比率La/Lt为0.6至0.8,覆盖橡胶层的厚度Lb与距离Lt的比率Lb/Lt为0.1至0.3,并且胎侧橡胶的厚度Ls与距离Lt的比率Ls/Lt为0.1至0.2,在从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帘布层的轴向外端向胎面外表面延伸的法线上,基础橡胶层的厚度Ta与从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帘布层的轴向外端至胎面外表面的距离Tt的比率Ta/Tt为0.35至0.45,并且在胎面中心区内的覆盖橡胶层的厚度Cb与在法线上的覆盖橡胶层的厚度Tb的比率Cb/Tb大于1.0且小于1.6,其中胎面中心区的中心线是轮胎的赤道并且胎面中心区的宽度是胎面宽度的50%。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轮胎的各部件或部分的“尺寸”是指在标准状态下测量的尺寸,在标准状态下,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并且充气至50 kPa。术语“标准轮辋”指在一个轮胎所基于的标准体系中为每个轮胎定义的轮辋,并且例如在JATMA中称为“标准轮辋”,在TRA中称为“设计轮辋”,而在ETRTO中称为“测量轮辋”。此外,这里使用的术语“损耗角正切”指在70摄氏度的温度、10 Hz的频率、10%的初始应变和±1%的动应变下使用粘弹性分光计测量的值。这里使用的术语“硬度”或“橡胶硬度”指在23摄氏度下测量的硬度计A型硬度(肖氏A型硬度(shore A hardness))。-->在本专利技术中,包括覆盖橡胶层和基础橡胶层的双层胎面带设置成增加肩部中的低发热基础橡胶层的比例并同时优化了肩部中的例如覆盖橡胶、基础橡胶和胎侧橡胶等橡胶的比例,在该肩部中,胎面部中的发热(即能量损失)最大。通过这种设置,滚动阻力可有效降低,而没有劣化例如耐久性和抗裂性等其它性能。另一方面,覆盖层形成为其在胎面中心区的厚度Cb大于在胎面肩部区的厚度Tb。即,由于覆盖层在胎面中心区(在该处,触地压力大且由此对磨损寿命影响大)的比例增加,因此保证了优良的耐磨性。此外,由于在胎面中心区内刚性因覆盖层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故胎面的运动受到限制且由由于在胎面中心区中基础层的比例的下降导致的能量损失的增加可被控制得较低。由此,综合来说,滚动性能可得到改善而同时获得了高水平的滚动性能和耐磨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重载轮胎的横截面视图;以及图2是以放大形式示出图1中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局部横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了充以50 kPa内压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重载轮胎的正常条件下的横截面视图。在图1中,重载轮胎1至少包括胎体6和带束层7,胎体6从胎面部2经过胎侧部3延伸到处于相对的胎圈部4的每个胎圈芯5,带束层7设置在胎面部2内胎体6的径向外侧。胎体6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6A(在此实施方式中有一个胎体帘布层),其中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C以例如80至90度的角度设置。钢帘线适合用作胎体帘线,但是例如尼龙、人造丝、聚酯纤维、芳族聚酰胺的有机纤维帘线以及其它已知的有机纤维帘线在需要的场合也可以使用。胎体帘布层6A由环面形的主体部6a和卷起部6b构成,该主体部-->6a从一个胎圈芯5经过胎冠区延伸到相对的胎圈芯5,卷起部6b从主体部6a的两端延伸并且绕着胎圈芯5从轮胎的轴向内侧卷起到轴向外侧以锚固胎体帘布层。在此实施方式中,胎圈三角胶8设置在每个胎圈芯5的径向外侧并且处于胎体帘布层的主体部6a和卷起部6b之间,从而从胎圈芯5朝向轮胎的径向外侧以渐缩方式延伸,由此加强了在胎圈部4和胎侧部3上延伸的区域。可以采取卷绕胎圈结构,其中卷起部6b绕着胎圈芯5卷绕,从而在胎圈芯5和胎圈三角胶8之间夹持卷起部6b的端部。带束层7包括至少两个、通常为三个或四个由钢帘线制成的帘布层。根据图1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轮胎1包括由四个带束帘布层构成的带束层7,其中设置在径向最内侧的是第一带束帘布层7A,其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以例如60±15度的角度设置,而在第一帘布层的径向外侧依次设置的是第二至第四带束帘布层7B、7C和7D,其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以例如10至35度的角度设置。在带束帘布层7A至7D中,第二带束帘布层7B具有最大的宽度。例如,第二带束帘布层7B的宽度是胎面宽度TW的0.8至0.95倍,而第一和第三带束帘布层7A和7C的宽度是带束帘布层的最大宽度——即第二带束帘布层7B的宽度——的85~95%。通过这种设置,胎面部2的大致全部宽度由箍紧效应加强,并且发生在各带束帘布层的轴线外端的应力集中减轻。至少第二带束帘布层7B(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三带束帘布层7A至7C)的端部或轴向外端可通过覆盖U形的薄覆盖橡胶13来保护,以防止起始于带束层帘线端部的损坏。优选地,覆盖橡胶13的硬度为60至70。覆盖橡胶1 3的厚度为0.1至1.5毫米,优选0.3至0.6毫米。在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径向最外侧的带束帘布层7D位于胎面中心区Yc内。带束层7设置成其两端部逐渐从胎体帘布层6分离,并且在形成于胎体6和带束层7的每个逐渐分离部分之间的空间内设置了具有接近三-->角形横截面的带束层缓冲橡胶10。带束层缓冲橡胶10在对应于第二带束层7B的每个轴向外端7Be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厚度,并且从该位置沿着胎体6的径向外表面延伸且其厚度逐渐减少。从位于轴向外端7Be处的第二带束层7B的径向内表面至带束层缓冲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载轮胎,其包括胎体和带束层,所述胎体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延伸到胎圈部的每个胎圈芯,所述带束层包括多个带束帘布层并且设置在所述胎面部中的所述胎体的径向外侧,所述多个带束帘布层包括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帘布层,其中设置在所述胎面部的胎面橡胶包括提供了所述胎面部的外表面的覆盖橡胶层和设置在所述覆盖橡胶层的径向内侧的基础橡胶层,并且所述胎面橡胶的每个轴向外端径向向内超过侧部基线终止,该侧部基线从所述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帘布层的轴向外端沿轮胎的轴向延伸,设置在每个所述胎侧部的胎侧橡胶具有径向向外延伸超过所述侧部基线的径向外端,用以覆盖所述胎面橡胶的轴向外端,在所述侧部基线上,所述基础橡胶层的厚度La与从所述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帘布层的轴向外端至轮胎外表面的距离Lt的比率La/Lt为0.6至0.8,所述覆盖橡胶层的厚度Lb与所述距离Lt的比率Lb/Lt为0.1至0.3,并且所述胎侧橡胶的厚度Ls与所述距离Lt的比率Ls/Lt为0.1至0.2,在从所述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帘布层的轴向外端向胎面外表面延伸的法线上,所述基础橡胶层的厚度Ta与从所述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帘布层的轴向外端至胎面外表面的距离Tt的比率Ta/Tt为0.35至0.45,并且在胎面中心区内的所述覆盖橡胶层的厚度Cb与在所述法线上的所述覆盖橡胶层的厚度Tb的比率Cb/Tb大于1.0且小于1.6,其中胎面中心区的中心线是轮胎的赤道并且胎面中心区的宽度是胎面宽度的50%。...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10-17 2005-3019881.一种重载轮胎,其包括胎体和带束层,所述胎体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延伸到胎圈部的每个胎圈芯,所述带束层包括多个带束帘布层并且设置在所述胎面部中的所述胎体的径向外侧,所述多个带束帘布层包括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帘布层,其中设置在所述胎面部的胎面橡胶包括提供了所述胎面部的外表面的覆盖橡胶层和设置在所述覆盖橡胶层的径向内侧的基础橡胶层,并且所述胎面橡胶的每个轴向外端径向向内超过侧部基线终止,该侧部基线从所述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帘布层的轴向外端沿轮胎的轴向延伸,设置在每个所述胎侧部的胎侧橡胶具有径向向外延伸超过所述侧部基线的径向外端,用以覆盖所述胎面橡胶的轴向外端,在所述侧部基线上,所述基础橡胶层的厚度La与从所述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帘布层的轴向外端至轮胎外表面的距离Lt的比率La/Lt为0.6至0.8,所述覆盖橡胶层的厚度Lb与所述距离Lt的比率Lb/Lt为0.1至0.3,并且所述胎侧橡胶的厚度Ls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沼田一起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