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制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3571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气液分离技术领域,玻璃制气液分离器,管体的上侧设置有内磨砂接口,管体的下侧设置有缩颈部,缩颈部上设置有阀门,管体内腔的中上部设置有上大下小的输液漏斗,输液漏斗的上端周边与管体的内壁连接,输液漏斗与管体结合处的下侧的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上连接有与管体内腔连通的支管,支管的外端设有便于与烧瓶连接的外磨砂接口,靠近输液漏斗与管体结合处下侧的输液漏斗的侧壁上周向且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优点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气液分离效果好,适用于作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液分离
,具体设计一种玻璃制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利用加温蒸馏的气液分离方法是目前提纯液态物质的一种常用方法,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983717U公开了《一种液体分离仪器及液体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储液室、与储液室下部相连接的连接管和与储液室上部相连接的接口,其中所述储液室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接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二通活塞,所述液体分离仪器还包括连通侧管和分液支管,所述连通侧管的上接口位于储液室上部的侧壁上,所述连通侧管的下接口位于所述连接管的侧壁上,且所述储液室与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连通侧管相连通,所述分液支管上设置有第二二通活塞,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二是经冷凝后的液体回流至储液室时,会与从连通侧管来的蒸汽混合,混合后部分冷凝后的液体携带蒸汽进入储液室的底部,部分蒸汽携带液体进入冷凝管内,造成冷凝管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分离效果好的玻璃制气液分离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玻璃制气液分离器,管体的上侧设置有内磨砂接口,管体的下侧设置有缩颈部,缩颈部上设置有阀门,管体内腔的中上部设置有上大下小的输液漏斗,输液漏斗的上端周边与管体的内壁连接,输液漏斗与管体结合处的下侧的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上连接有与管体内腔连通的支管,支管的外端设有便于与烧瓶连接的外磨砂接口,靠近输液漏斗与管体结合处下侧的>输液漏斗的侧壁上周向且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上述支管为先向下倾斜设置的斜管和再向下竖直设置的直管连接而成的折弯管,斜管的上端连接在管体的侧壁的开口上,所述的外磨砂接口设置在直管的下端。上述阀门为玻璃旋塞。上述输液漏斗下端开口处向下延伸有直管,直管的下端位于靠近缩颈部的缩颈部的上侧。上述若干个通气孔位于靠近管体上开口侧的输液漏斗的侧壁上。上述若干个通气孔周向且间隔设置在输液漏斗侧壁上的150—220度角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气液的分离效果好。2、本专利技术加液漏斗上侧的通气孔可以确保蒸馏出的气体上行至冷凝器内。3、本专利技术支管向下倾斜一角度,便于气体上行。4、本专利技术的支管的直管的下端设置外磨砂接口,可以更好地与烧瓶对接。5、本专利技术适用于作气液分离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玻璃制气液分离器,管体10的上侧设置有内磨砂接口11,管体10的下侧设置有缩颈部13,缩颈部13上设置有阀门14,管体内腔15的中上部设置有上大下小的输液漏斗20,输液漏斗20的上端周边与管体10的内壁连接,输液漏斗20与管体10结合处的下侧的管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开口12,开口12上连接有与管体内腔15连通的支管30,支管30的外端设有便于与烧瓶连接的外磨砂接口33,靠近输液漏斗20与管体10结合处下侧的输液漏斗20的侧壁上周向且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23。上述支管30为先向下倾斜设置的斜管31和再向下竖直设置的直管32连接而成的折弯管,斜管31的上端连接在管体10的侧壁的开口12上,所述的外磨砂接口33设置在直管32的下端。上述阀门14为玻璃旋塞。上述输液漏斗20下端开口处21向下延伸有直管22,直管22的下端位于靠近缩颈部13的缩颈部13的上侧。上述若干个通气孔23位于靠近管体10上开口侧的输液漏斗20的侧壁上。上述若干个通气孔23周向且间隔设置在输液漏斗20侧壁上的150—220度角的范围内。使用时,该玻璃制气液分离器的上端的内磨砂接口11与冷凝器40的外磨砂接口41连接,冷凝器40的滴液管42的下端位于输液漏斗20的通气孔23下侧的输液漏斗20的管壁上,将待提纯的液体加入烧瓶内,并将支管30的外磨砂接口33与烧瓶出口连接,关闭阀门14,加热烧瓶,烧瓶内的液体受热气化后,沿支管30的直管32、斜管31及输液漏斗20的通气孔23进入冷凝器40,冷凝器40内冷凝的冷凝液从冷凝器40的滴液管42的下端流出并沿输液漏斗20的管壁下流至输液漏斗20的内腔15的下部,打开阀门14,将冷凝液外排并控制输液漏斗20内腔15冷凝液的高度低于开口12的下沿,确保蒸汽顺利的上行,从输液漏斗20的阀门14排出的冷凝液即为提纯后的液体,杂质被遗留在烧瓶内。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玻璃制气液分离器,管体的上侧设置有内磨砂接口,其特征在于:管体的下侧设置有缩颈部,缩颈部上设置有阀门,管体内腔的中上部设置有上大下小的输液漏斗,输液漏斗的上端周边与管体的内壁连接,输液漏斗与管体结合处的下侧的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上连接有与管体内腔连通的支管,支管的外端设有便于与烧瓶连接的外磨砂接口,靠近输液漏斗与管体结合处下侧的输液漏斗的侧壁上周向且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玻璃制气液分离器,管体的上侧设置有内磨砂接口,其特征在于:管
体的下侧设置有缩颈部,缩颈部上设置有阀门,管体内腔的中上部设置有上
大下小的输液漏斗,输液漏斗的上端周边与管体的内壁连接,输液漏斗与管
体结合处的下侧的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上连接有与管体内腔连通
的支管,支管的外端设有便于与烧瓶连接的外磨砂接口,靠近输液漏斗与管
体结合处下侧的输液漏斗的侧壁上周向且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制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为先
向下倾斜设置的斜管和再向下竖直设置的直管连接而成的折弯管,斜管的上
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定顺王文初朱勇刚陈伶利朱亦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