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铈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2034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二氧化铈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三个步骤:(1)配制电喷溶液,将Ce(NO3)3·6H2O和PVP溶于DMF中形成电喷溶液;(2)采用电喷离子化技术制备PVP/Ce(NO3)3复合微球,喷嘴的外径为0.51mm,内径为0.26mm,电压为17kV,采用竖喷方式,固化距离为20cm,室温为26~28℃,相对湿度为40%~60%;(3)制备CeO2多孔微球,将PVP/Ce(NO3)3复合微球于600℃保温4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CeO2多孔微球,直径为1~2μm。该种特殊形貌的CeO2多孔微球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氧化铈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制备
。本专利技术包括三个步骤:(1)配制电喷溶液,将Ce(NO3)3·6H2O和PVP溶于DMF中形成电喷溶液;(2)采用电喷离子化技术制备PVP/Ce(NO3)3复合微球,喷嘴的外径为0.51mm,内径为0.26mm,电压为17kV,采用竖喷方式,固化距离为20cm,室温为26~28℃,相对湿度为40%~60%;(3)制备CeO2多孔微球,将PVP/Ce(NO3)3复合微球于600℃保温4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CeO2多孔微球,直径为1~2μm。该种特殊形貌的CeO2多孔微球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制备研究领域,具体说涉及二氧化铈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二氧化铈(分子式为CeO2)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可用于汽车尾气三元净化催化剂,具有活性高、价格低、寿命长等优点,并代替了大部分贵金属,每年用量数千吨;CeO2可用于电子陶瓷和固体电解质;Ce02粉末对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性能,可用于制备紫外吸收材料,如用于吸收荧光灯管中的185nm短波紫外线,以提高灯管寿命,也用于防晒化妆品,防晒纤维,汽车玻璃等;塑料制品在紫外线作用下容易老化变脆,在其表面涂上含有氧化铈微粒涂层(它对阳光是透明的)可防止塑料老化;坦克、汽车、舰船、贮油罐等表面上都需涂上树脂和橡胶类油漆,而这些油漆由于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而极易老化变脆,将氧化铈粉末加入其中制成的防紫外线涂料,其抗老化性明显提高;Ce02也是一种良好的玻璃抛光剂;Ce02是一种良好的紫外光催化材料,可以降解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总之,CeO2应用面广,潜力巨大,附加值高,商业前景十分看好。 CeO2粉体主要采用高温固相分解法制备,通常采用草酸铈、碳酸铈或硝酸铈为原料,经过高温热处理,得到形貌不规则的大颗粒CeO2粉末,直径一般大于5 μ m,粉体的比表面积一般较小。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制备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在电纺丝过程中,人们向聚合物溶液或熔体施加几千至上万伏的高压静电,使电荷在聚合物溶液内大量聚集,当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电荷之间的排斥力克服了溶液表面张力后,液体就会形成细流喷射出去。由于高分子带有相同电荷,相互排斥,细流发生劈裂,随溶剂蒸发而固化,形成纳米纤维,最终落在带有相反电极的接收装置上。然而,人们在实验中发现,在同样条件下,通过降低聚合物浓度,纳米纤维会转变成胶体粒子。这种依靠带电离子的相互排斥而产生的微/纳米粒子的技术被称为电喷离子化技术(Electrospray1nizat1n,简称ESI)。电喷离子化技术与传统的喷涂技术有所不同,它使用的液体是非牛顿液体,电极直接与液体接触,并与接受板之间构成电回路,在喷射过程中,由于电荷的排斥,较大的液滴产生爆炸,分裂成纳米级的微小液滴,每一个带电荷的微小液滴都可以看成为一个离子。电喷离子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制备高分子和无机金属氧化物微/纳米粒子,例如,PVP微球,PMMA微球,ZnO纳米粒子,T12微球,S12微球等。目前未见有电喷离子化技术制备具有特殊形貌的CeO2多孔微球的相关报道。 利用电喷离子化技术制备微/纳米材料时,原料的种类、高分子模板剂的分子量、电喷溶液的组成、电喷参数和热处理工艺对最终产品的形貌和尺寸都有重要影响。本专利技术采用电喷离子化技术,以硝酸铈(Ce(NO3)3.6H20)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子量为10000)作为高分子模板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制备出PVP/Ce (NO3) 3复合微球,再经过高温处理后得到CeO2多孔微球。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介绍
中的制备CeO2大颗粒,采用高温固相分解法。
技术介绍
中的使用电喷离子化技术制备了高分子和无机金属氧化物微球或纳米粒子。所使用的原料、模板剂和溶剂与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不同。本专利技术使用电喷离子化技术制备了 CeO2多孔微球,直径为I~2 μ m0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制备出用于电喷离子化技术的具有一定粘度的电喷溶液,应用电喷离子化技术进行电喷过程,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制备出PVP/Ce (NO3)3复合微球,再经过高温热处理后得到CeO2多孔微球。 其步骤为: (I)配制电喷溶液 电喷溶液中铈源使用的是硝酸铈,高分子模板剂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子量为10000),溶剂采用DMF。称取1.3gCe (NO3)3.6H20和5gPVP加入到1gDMF中,于室温下磁力搅拌24h,制得电喷溶液。 (2)制备 PVP/Ce (NO3) 3 复合微球 采用电喷离子化技术制备,技术参数为:采用一根截平的5#不锈钢注射器针头作为电喷嘴,外径为0.51mm,内径为0.26mm,电喷电压为17kV,采用竖喷方式,针头喷嘴到接收屏铝箔的固化距离为20cm,室温为26~28°C,相对湿度为40%~60%。 (3)制备CeO2多孔微球 将所获得的PVP/Ce(N03)3复合微球在马弗炉中进行热处理,技术参数为:升温速率为1°C /min,在600°C保温4h,之后随炉体自然冷却至室温,至此得到CeO2多孔微球。 在上述过程中所制备的CeO2微球呈现多孔结构,直径为I~2 μ m,实现了专利技术目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CeO2多孔微球的XRD谱图。 图2是CeO2多孔微球的SEM照片,该图兼作摘要附图。 图3是CeO2多孔微球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降解率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硝酸铈(Ce(NO3)3.6H2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子量10000)、N,N-二甲基甲酰胺(DMF)均为市售分析纯产品;所用的玻璃仪器和设备是实验室中常用的。 实施例:称取1.3gCe (NO3)3.6H20和5gPVP加入到1gDMF中,于室温下磁力搅拌24h,即可得到均一、透明且有一定粘度的电喷溶液。将配制好的电喷溶液加入到电喷装置的储液管中,进行电喷过程,采用一根截平的5#不锈钢注射器针头作为电喷嘴,外径为 0.51mm,内径为0.26mm,电喷电压为17kV,采用竖喷方式,针头喷嘴到接收屏铝箔的固化距离为20cm,室内温度为26~28°C,相对湿度为40%~60%,得到PVP/Ce (NO3) 3复合微球。将所获得的PVP/Ce (NO3) 3复合微球放入马弗炉中进行热处理,升温速率为1°C /min,在600°C保温4h,之后随炉体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CeO2多孔微球。所制备的CeO2多孔微球具有良好的晶型,其衍射峰的d值和相对强度与JCPDS标准卡片CeO2 (65-5923)所列的d值和相对强度一致,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Fm-3m,见图1所示。所制备的CeO2微球为多孔结构,直径为I~2μπι,比表面积为16.71m2/g,见图2所示。所制备的CeO2多孔微球对罗丹明B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光催化降解作用,对罗丹明B的吸附率为13.2%,采用主波长为365nm的300W汞灯作为紫外光源,辐照140分钟后CeO2多孔微球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率为7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氧化铈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电喷离子化技术,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高分子模板剂,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制备产物为二氧化铈多孔微球,其步骤为:(1)配制电喷溶液称取1.3gCe(NO3)3·6H2O和5gPVP加入到10g溶剂DMF中,于室温下磁力搅拌24h,制得电喷溶液;(2)制备PVP/Ce(NO3)3复合微球采用电喷离子化技术制备,技术参数为:采用一根截平的5#不锈钢注射器针头作为电喷嘴,外径为0.51mm,内径为0.26mm,电喷电压为17kV,采用竖喷方式,针头喷嘴到接收屏铝箔的固化距离为20cm,室温为26~28℃,相对湿度为40%~60%;(3)制备CeO2多孔微球将所获得的PVP/Ce(NO3)3复合微球在马弗炉中进行热处理,技术参数为:升温速率为1℃/min,在600℃保温4h,之后随炉体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CeO2多孔微球,直径为1~2μ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生马千里董相廷王进贤王成辉刘桂霞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