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98072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7 02:53
一种新型冷凝器,包括左集流管、右集流管、扁管、翅片、上压板、下压板,左集流和右集流管的空腔内固定带孔隔片组;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的上下开口都通过堵盖密封,左集流管的中部固定有换向隔片,左集流管上设有位于换向隔片上方的进气管,左集流管上设有位于换向隔片下方的出液管;左集流管和有集流管上都固定有支架,两支架都固定有水雾喷头,水雾喷头通过连接管与微型超声波水雾发生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巧妙,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冷凝器,包括左集流管、右集流管、扁管、翅片、上压板、下压板,左集流和右集流管的空腔内固定带孔隔片组;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的上下开口都通过堵盖密封,左集流管的中部固定有换向隔片,左集流管上设有位于换向隔片上方的进气管,左集流管上设有位于换向隔片下方的出液管;左集流管和有集流管上都固定有支架,两支架都固定有水雾喷头,水雾喷头通过连接管与微型超声波水雾发生器连接。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巧妙,值得推广应用。【专利说明】新型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的平行流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汽车空调的冷凝器是汽车空调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热转换部件,把通过压缩机的作用把冷媒转换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经管路流入冷凝器后,在冷凝器内散热、降温冷凝成液态制冷剂流出到储液罐中,市面上最最常用冷凝器形式是平行流式的冷凝器,因为这种形式的冷凝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等特点,深受汽车车主的喜爱,然而现今的平行流式冷凝器冷却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时是通过风机吹风把翅片上的热量带走,从而冷却冷媒使得冷媒变成液态,但是对于炎热的夏季来说通过风机吹到翅片上的风本身温度很高,所以相对的冷却冷媒的能力也就十分有限,从而冷凝器出液管出来的冷媒常常是气液混合的冷媒,这样供应汽车空调系统中蒸发器里的液态冷媒就十分有限,所以必须加大压缩机的功率,使得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加速循环,从而保证有足够的液态冷媒达到蒸发器,这样必然加大冷凝器里的压力,从而使得冷凝器容易损坏泄漏,并且也增加了压缩机的工作负荷,而且增加费油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冷凝器实用寿命,并且能够保证对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快速冷却成液态冷媒的新型冷凝器,满足了汽车车主对于冷凝器实用寿命长,并且使用汽车空调时省油的需求。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新型冷凝器,包括一对相互对称设置的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之间固定有一组沿集流管纵向间隔均布的扁管,扁管上固定有翅片,上下末端翅片通过上压板和下压板限位固定,左集流管的中部固定有换向隔片,左集流管的空腔内固定有位于换向隔片上方的一个带孔隔片组,右集流管的空腔内固定有位于换向隔片下方的一个带孔隔片组; 扁管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通过的左右侧通过半圆板首尾依次连接固定,上板和下板上下之间固定有加强支撑筋,所述上板、下板和半圆板的内表面,以及加强支撑筋的两个外表面都固定有内齿; 翅片包括一组匚型形状并间隔均布的折弯部,各折弯部之间通过连接横片使得各折弯部之间首尾依次连接,折弯部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横片和下横片,以及连接上横片和下横片的连接片,连接片与连接横片的长、宽、高都相同,上横片的一端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一百叶窗叶片,上横片的另一端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二百叶窗叶片,下横片的一端上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三百叶窗叶片,下横片的另一端上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四百叶窗叶片,第一百叶窗叶片、第二百叶窗叶片与上横片之间的夹角都为37°,第三百叶窗叶片、第四百叶窗叶片与下横片之间的夹角都为37° ;第一百叶窗叶片与第四百叶窗叶片的开口朝向相同,第二百叶窗叶片与第三百叶窗叶片的开口朝向相同,第一百叶窗叶片与第二百叶窗叶片的开口朝向相反; 左集流管和有集流管上都固定有支架,两支架上都固定有水雾喷头,水雾喷头通过连接管与超声波水雾发生器连接; 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的上下开口都通过堵盖密封,左集流管上固定有位于带孔隔片组上方的进气管,左集流管上固定有位于换向隔片下方的出液管。这里使用的微型超声波水雾发生器是市面常用的水雾发生器,广泛应用在空气加湿气上,可选用的品牌为上海湿琦、上海湿腾等品牌;这种设置,可以使得百叶窗叶片的长度相对于U或V型形状的波形翅片更长,而且匚型形状的翅片比U或V型形状波形翅片对于风机吹风阻力更小,能够使得风快速通过翅片对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行降温冷凝,并且百叶窗叶片与上横片或下横片的夹角均为37°,可利于破坏边界层的连续生产,增加气流紊流度,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这里带孔隔片组和换向隔片的减压换向,使得高温高压的冷媒换向后的压力不断的减小,从而使得扁管所受到的压力比从进气管进来时的冷媒气体压力大幅减小,从而使得集流管和扁管之间的结合处能够保持长时间不产生裂缝而导致泄漏,并且扁管的内齿表面使得冷媒流动湍流度增大,冷凝核心数目增多,具有强化冷媒转热的效果,但是增加流动阻力,这样在翅片、带孔隔片组、扁管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冷媒在冷凝器中的停留时间增加,由于夏天风机吹出来的热风冷却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所以并没有生成更多的液态冷媒,所以可以利用风机对冷凝器吹风冷凝时,再用水雾喷头对冷凝器上的翅片喷射水雾,利用风机把液态水雾吹风带走成水汽,从而大量吸热,进而可以把冷凝器里面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直接液化,可以减少压缩机的工作强度,保证空调系统中有足够的液态冷媒对蒸发器作用而对汽车降温,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进一步完善,带孔隔片组包括第一隔片,第二隔片和第三隔片,第一隔片上开有第一通孔,第二隔片上开有第二通孔,第三隔片上开有第三通孔,第二通孔的大小是第一通孔三分之一,第三通孔的大小是第二通孔的三分之一。这种设置,可以保证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通过进气管到达集流管后分层均匀递减压力,而三个隔片的设置,可以很好的保证冷媒压力换向后压力不会骤减,从而不会导致冷媒在冷媒器中流动过慢。 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端面上都倒有倒角,倒角位于冷媒流动方向一侦U。这种设置,使得倒角变成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导向槽,使得冷媒在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中流的更顺,也防止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端面上由于长期遭受高温高压冷媒的作用,而局部掉落从而堵塞扁管。 翅片的材质为铝合金材质的翅片,翅片的厚度为0.085mm。由于我国汽车空调工业起步晚,所以市面上冷凝器翅片采用的厚度的是0.1mm厚的,所以把翅片做成0.085mm厚,也利于折弯加工,所以对于冷凝器的散热效果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可以大大增加冷凝的效果,而且采用铝合金材质可以进一步提高翅片在厚度减小的情况下,提高强度,而且采用铝合金材质的翅片比采用薄铁片材质的翅片散热效果更好。 第一隔片、第二隔片、第三隔片,以及换向隔片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材质的第一隔片、第二隔片、第三隔片、换向隔片。这种设置,可以使得第一隔片、第二隔片、第三隔片、换向隔片更加耐腐蚀、耐受压力,从而增加使用寿命。 上压板上固定有支撑架。这种设置,可以起到对冷凝器的支撑固定,有利于冷凝器的安放。 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巧妙,对传统U或V型形状的波形翅片,改成匚形形状的翅片,可以减少风力阻力,并且翅片上的百叶窗呈37°,可以最大限度的破坏边界层的连续生产,最大限位增加气流紊流度,起到最大的强化传热的作用,采用0.085mm铝合金材质制成的翅片,散热效果更佳,也利于加工,并且通过带孔隔片组和带内齿扁管的作用使得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冷凝气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但并不能产生更多的液态冷媒,所以再通过水雾喷头喷射水雾并通过风机使得水雾气化的作用,使得该冷凝器的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冷凝器,包括一对相互对称设置的左集流管(1)和右集流管(2),所述左集流管(1)和右集流管(2)之间固定有一组沿集流管纵向间隔均布的扁管(3),所述扁管(3)上固定有翅片(4),所述上下末端翅片(4)通过上压板(5)和下压板(6)限位固定,其特征是:所述左集流管(1)的中部固定有换向隔片(8),所述左集流管(1)的空腔内固定有位于换向隔片(8)上方的一个带孔隔片组(7),所述右集流管(2)的空腔内固定有位于换向隔片(8)下方的一个带孔隔片组(7);所述扁管(3)包括上板(3‑1)和下板(3‑2),所述上板(3‑1)和下板(3‑2)通过的左右侧通过半圆板(3‑3)首尾依次连接固定,所述上板(3‑1)和下板(3‑2)上下之间固定有加强支撑筋(3‑4),所述上板(3‑1)、下板(3‑2)和半圆板(3‑3)的内表面,以及加强支撑筋(3‑4)的两个外表面都固定有内齿(3‑5);所述翅片(4)包括一组匚型形状并间隔均布的折弯部(4‑1),所述各折弯部(4‑1)之间通过连接横片(4‑2)使得各折弯部(4‑1)之间首尾依次连接,所述折弯部(4‑1)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横片(4‑1a)和下横片(4‑1b),以及连接上横片(4‑1a)和下横片(4‑1b)的连接片(4‑1c),所述连接片(4‑1c)与连接横片(4‑2)的长、宽、高都相同,所述上横片(4‑1a)的一端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一百叶窗叶片(4a‑1a),所述上横片(4‑1a)的另一端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二百叶窗叶片(4b‑1a),所述下横片(4‑1b)的一端上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三百叶窗叶片(4a‑1b),所述下横片(4‑1b)的另一端上开有一组通过冲压成型的第四百叶窗叶片(4b‑1b),所述第一百叶窗叶片(4a‑1a)、第二百叶窗叶片(4b‑1a)与上横片(4‑1a)之间的夹角都为37°,所述第三百叶窗叶片(4a‑1b)、第四百叶窗叶片(4b‑1b)与下横片(4‑1b)之间的夹角都为37°;所述第一百叶窗叶片(4a‑1b)与第四百叶窗叶片(4b‑1b)的开口朝向相同,所述第二百叶窗叶片(4b‑1a)与第三百叶窗叶片(4a‑1b)的开口朝向相同,所述第一百叶窗叶片(4a‑1b)与第二百叶窗叶片(4b‑1a)的开口朝向相反;所述左集流管(1)和有集流管(2)上都固定有支架(13),所述两支架(13)上都固定有水雾喷头(14),所述水雾喷头(14)通过连接管与超声波水雾发生器(15)连接;所述左集流管(1)和右集流管(2)的上下开口都通过堵盖(9)密封,所述左集流管(1)上固定有位于带孔隔片组(7)上方的进气管(10),所述左集流管(1)上固定有位于换向隔片(8)下方的出液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伟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